后殖民时代的殖民主义书写:多丽丝·莱辛“太空小说”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太空小说”简介及研究概况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1950年出版了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此后笔耕不辍,2000年后,她还时有新作问世。莱辛文学创作获得了丰硕的成果,频频获奖[1],因其将自己的怀疑,激情以及幻想投入在对分裂的文明的审视上,她荣膺文学创作最高荣誉——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迄今为止,她尝试了多种文体写作,创造了多种文学风格,创作题材丰富多变,加上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其作品及本人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处女作开始,莱辛就和殖民题材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作品或明或暗地以非洲殖民地为背景,一般都涉及殖民主题。代表作《金色笔记》完成了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巨大转型,之后,莱辛又进行了另一次重要转型:从现代主义到科幻小说创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期,她创作了系列科幻小说《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档案》(Canopus in Argos:Archives),包括《关于:沦为殖民地的五号行星——什卡斯塔》[2]ReColonized Planet 5,Shikasta,1979)、《三四五区间的联姻》(The Marriages between Zones ThreeFour and Five,1980)、《天狼星实验——五人团成员艾姆比恩第二的报告》[3]The Sirian Experimentsthe Report by Ambient IIof the Five,1981)、《八号行星代表履职记》(The Making of the Representative for Planet 8,1982)、《多愁善感的使者们出使伏令帝国的档案》[4]Documents Relating to the Sentimental Agents in the Volyen Empire,1983)五部作品。到了晚年,莱辛仍对科幻小说情有独钟,又写作了多部科幻小说:《裂缝》、《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和《丹恩将军、玛拉女儿葛瑞特和雪狗的故事》等。莱辛在《什卡斯塔》的序言中说,《旧约》、《新约》、《佛经》或《可兰经》中,都有一个连续的故事。这些宗教故事有共同的思想,其中之一就是末日警告或未来启示。她试图在自己的创作中发展这个思想,并称这类创作为“太空小说”系列,这就是上面提到的五部科幻系列小说《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档案》。她认为在该系列小说中,自己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在其中,“行星的命运都很渺小,更不用提个人的命运了,在宇宙进化过程中——表现为伟大的银河系帝国间的竞争和互动,它们的命运仅仅是其中的一些方面”[5]。整个故事在广袤无垠的外层空间展开,宇宙档案学家们在不动声色地整理着大量的文件、日记、报告、历史档案。他们把地球人类的历史作为宇宙发展史中的一个个片断来考察,冷静而客观地记录了人类走向环境污染、战争、灾荒、饥饿和毁灭的过程。作者从宇宙空间的不同视角来观察地球:善良的老人星人,把地球称为“什卡斯塔”,其含义是“被分裂、被破坏的地方”。科技发达的天狼星人,把地球叫作“罗汉达”,意思是“美丽的星球”。在“太空小说”中,莱辛把科学幻想与传统叙事相结合,熔宗教、历史、科学、政治、神话、寓言于一炉,从多元的视角来探索人类的经历,揭示出隐藏在人们心底的欲望、需求、梦想和希望。不论她如何转换写作视角,读者仍能感觉到她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世界的忧虑。从主观愿望讲,莱辛希望自己成为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担当的作家,因此十分推崇西方19世纪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她在《个人细微的声音》一文中说,小说中“那种温暖、同情、人道和对人民的热爱”[6]才是文学最宝贵的品质。这种品质来自对文学的信仰与对社会的担当。大时空格局和辩证式思维,使莱辛的这部宇宙史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科幻小说在莱辛的创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系列小说《暴力的孩子》最后一部《四门之城》(1969)描写女主角玛莎·奎斯特走入墙壁,进入另一个维度的世界,这一创作手法已经具有科幻小说的特点。此后,莱辛开始尝试真正地创作科幻小说,不久写出了科幻小说《简述下地狱》。在这部小说中,莱辛科幻小说创作技巧已臻成熟,且保留了其在《金色笔记》中运用的文学创作技巧,她运用多种文体,融小说创作与戏剧经验于一体,中间穿插着日记、书信与访谈等,此外,还表现了主人公的意识流式狂想。更重要的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把现实与幻想相互交叉,创作了一个寓现实于幻想中、于幻想中洞见现实的文学文本。这些重要的创作特色,在其后的“太空小说”中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皇皇“太空小说”系列科幻作品《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档案》,是其文学创作生涯中又一重大收获。创作中融入了作家的自我思考,表现了作家对外部世界孜孜不倦的追问,以多变而充满生机与激情的写作,实现了对现实最真实的表达与思考。这个系列小说中所涉及的哲学思想,与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一样丰富而深刻。为了对现实的反映更加真实与深刻,在这个系列科幻小说的创作中,她同样娴熟地运用多种创作手段:既有对圣经故事的再创造,也有对欧洲神话传说的改写;既有以现实主义身份出现的人物有意识地进行日记写作,也有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女性人物的意识流记录;既有充满了戏剧性场景的审判,也有荒诞无稽的科学实验;既有对核战争爆发的警戒,也有对文明高度发达时代科技的黑色力量的批判;既有对世界末日的恐怖想象,也仍对人类前景抱有乐观期待。在大气磅礴的史诗般创作中,作家依然保持着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没有让自己的宏大意图掩盖对个体命运体贴入微的思索。她在试验文体创新与探索表达技巧的同时,没有放弃对社会人生的高度关怀。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科幻小说创作中,她依然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热情与文学幻想的作家,重视批判与积极干预社会人生的态度一直没变。在此,她再次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个作家——的想象力与书写力。但是小说问世后,并没有立即获得评论家及读者应有的重视。这让莱辛暂时中止了科幻小说创作。当她再度提笔创作科幻小说时,时间已经到了90年代末。此时,她已届八十高龄。晚年,除了进行自传写作,她唯一有兴趣的文学创作活动就是科幻小说创作,由此可见作家本人对科幻小说的钟爱之情。从创作的数量上说,莱辛的科幻小说创作占了作家一生文学创作的半壁江山,绝不只是一时兴起,偶然为之。她对科幻小说持之以恒的热爱,正显示了其科幻小说的重要性。从质量上说,其科幻小说创作经历了尝试、发展、成熟这几个阶段。《四门之城》中初露科幻之苗头,《简述下地狱》则是科幻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而五部“太空小说”《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档案》既标志着其科幻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到来,也是其科幻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同时,也是能与其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相媲美的重要著作。因此,无论是从文学类型上说,还是从创作质量上说,莱辛的科幻小说创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其科幻小说创作的研究必须投入更大的关注。

莱辛的科幻小说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太空小说”系列。鉴于这五部作品中仅一部有中译本,绝大多数中国读者不能全面地了解“太空小说”的具体内容,现简要介绍小说内容如下:

第一部《什卡斯塔》主要讲述老人星人(Canopean)拯救殖民行星什卡斯塔(Shikasta)(最初名为罗汉达Rohanda)的故事。小说开篇即告诉读者,什卡斯塔正处于危机之中,耶和尔(Johor)奉命出使,以拯救什卡斯塔。耶和尔百感交集,回忆了什卡斯塔的往昔。在老人星人的管理下,罗汉达曾经达到高度的文明。老人星和罗汉达之间建立了至关重要的有效的生命之锁(Lock,某种类似无线电波的东西),借助它,老人星源源不断地为罗汉达输送着生命必需的物质:我们的情感物(Substance of We Feeling,简称为SOWF)。但是,由于邪恶的宇宙海盗萨麦特人(Shammat)的入侵,罗汉达的文明被彻底地破坏了,老人星提供给罗汉达的生命之源SOWF遭到萨麦特人无限度的大肆盗用,面临枯竭的危险。后来,锁的功能逐渐失效。罗汉达变成一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自然生态极度恶化,几个大洲都长期遭遇极端气候灾害,人们的寿命大幅缩减,而五十年内接连发生的三次世界大战,又令罗汉达衰退的步伐大为加快,人们普遍患上了种族退化病。老人星认为此时的罗汉达已不是罗汉达(一个美丽的地方),而是什卡斯塔(一个被分裂的破碎的地方)。他们派出代表耶和尔投生什卡斯塔,并给他派了两个助手,一起去拯救什卡斯塔。这些是小说的前半部分内容。后半部分讲的是,在末日时代(the Period of the Last Days)来临之前,耶和尔借助老人星先进的宇宙航天器来到什卡斯塔。耶和尔投生什卡斯塔,名为乔治·谢尔班(George Sherban),他的助手本(Ben)投生为他的双胞胎哥哥本杰明·谢尔班(Benjamin Sherban),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妹妹瑞琦·谢尔班(Rachel Sherban),她是另一个助手莉娜(Rilla)的再生。当乔治长大时,中国已经统治了世界,并且威胁要毁灭所有欧洲白种人。乔治带领青年人发起一个运动(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个运动受到中国的暗中控制与鼓励),以仪式的形式起诉白人殖民主义者——战争制造者。本杰明则组织了一个儿童营,专门收容世界各地无家可归的儿童,后来瑞琦也加入了儿童营的工作。而乔治则四处行动,发动青年与中国邪恶势力作斗争。中国邪恶势力也策划了对他的暗杀活动,获悉这一信息的瑞琦化妆成乔治的模样救了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小说最后以卡西蒙·谢尔班(Kassim Sherban)的一封信作为结束。信中他告诉大家,乔治正在带领大家重建新生活,战争和杀戮已经结束了,这也意味着邪恶的中国势力已经被摧毁了。这部小说以科幻的形式,采用“荷马史诗”式倒叙体,写了几万年的人类生活史,但是叙述的起点放在“黑暗时代”,即人类社会的末日时期,此前的故事都是在耶和尔的回忆中出现。整个小说中,她重点刻画了邪恶力量萨麦特(Shammat)(以中国人为代表)怎样毁灭了地球。

《三四五区间的联姻》是第二部,小说以三区编年史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讲述了殖民星球上几个互相隔绝的国家,国名以三区、四区、五区等相区别,他们都受到殖民宗主国的统治与管理。这三个区中,三区最服从殖民宗主国的管理与统治,因此,最发达、最民主、最文明。五区最不服从,因此,它是野蛮与原始的代名词。四区介于三区、五区中间,落后而贫穷。在最高殖民宗主缺席的情况下,三区成了殖民者行使殖民统治的代理人。三区的国王是女王爱丽·伊斯,在女性宽容与理性的力量统治下,这里成为一个美丽和平的国度,人民大众和睦相处,没有军队、警察、监狱等强制力量,从不与其他区发生战争。四区的国王是个男性,名叫本恩·艾塔,这个国家与三区正好相反,他们崇尚武力,整个国家的青壮年男性都是军人,所有的生产劳动由女人及老人们完成,这个国家唯一的大事就是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相互隔绝的状态使这几个国家的发展停滞不前。从供养者(殖民主)那里传来了一个神秘的指令,让三区的女王和四区的国王联姻。在神秘鼓声的指挥下,这一婚姻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两个区的病态状况。后来,又传来了一个神秘的指令,本恩·艾塔必须迎娶五区的女王瓦西。和四区一样,五区也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五区长年与四区在边境交战,战争就是五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他们四处烧杀抢掠,自己从来不进行生产劳动,这是一个野蛮的国度。小说描绘了三区对四区进行的殖民渗透,四区对五区进行的殖民渗透。爱丽·伊斯给四区生下继承人阿鲁西后回到三区,令她伤心的是,她不在时,她的妹妹已经取代她做了女王,臣民也都忘记了她。无奈之下,她只好去一个偏僻边远的乡村隐居。在她的道德力量感召之下,许多人来到这个偏僻荒凉的地方。本恩·艾塔把王位让给儿子阿鲁西后,来到这个小村庄寻找爱丽·伊斯。隐居期间,爱丽·伊斯无限向往自古就禁止仰望的二区,经过多次不懈的努力尝试,她终于越过禁区,进入了紫色水晶般的二区。

第三部《天狼星实验》描述的是由天狼星(Sirius)的五代表之一艾姆比恩第二(Ambien II)写下的报告。科技高度发达的天狼星在宇宙中征服了许多星球作为自己的殖民星,并在这些星球上进行各种实验。和老人星帝国一样,他们进行宇宙战争、征服殖民地、在各个行星上做实验。但是天狼星是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开发行星,而老人星的出发点则完全是为各行星上的人们着想,希望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加快他们的进化步伐,提高他们的智力和技能,培养适宜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他们有许多共同的殖民地,他们也都同时在上面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实验。然而,他们的实验却因为野蛮贪婪的萨麦特人的干扰而告失败。艾姆比恩第二被天狼星派去联合老人星的代表克洛瑞斯(Klorathy)了解各个殖民行星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干预。视察过程中,艾姆比恩第二总想弄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干预一切?谁有权使用什么?用多少?什么时候使用?为什么要使用?对此,克洛瑞斯回答:我们做什么都是以“必需”为依据。视察过程中,艾姆比恩第二惊诧于殖民地被萨麦特人破坏的程度,一度救了在殖民地供职过久,最后被殖民地人民腐化的老人星大使纳撒(Nasar)。后来她遭到了萨麦特人塔夫塔(Tafta)的暗算,最终被老人星使者斯塔格如克(Stagruk)所救。长期在各殖民地任职做代表,艾姆比恩第二被善良而仁慈的老人星殖民者的行为感动,从内心认同了老人星的价值观念。最终,她却遭到了天狼星的惩罚:被放逐到偏远的殖民地行星去。

第四部《八号行星代表履职记》是第八号行星主管编年史记录的代表朵伊格(Doeg)记录下来的历史故事。老人星出于帝国利益把其他行星的人民移民到八号行星,这些移民的生活完全受老人星管理和控制,服从老人星就是他们存在的本质。八号行星上有50个代表处理一切事务,每人都有具体的分工,如专管动物,专管植物,专管工艺品生产,专管冶炼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八号行星气候宜人,人民安居乐业,动物植物繁殖茂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星际关系出了一点问题,致使八号行星的中轴线产生极小的偏差,老人星预见到这将会对八号行星的气候产生极大的影响,最终将导致所有物种灭绝。因而,耶和尔出使八号行星,指导人们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准备。在耶和尔的指导和帮助下,八号行星的人民倾尽所有的物力人力,修了一座巨大的圆形围墙。他承诺,这座圆形围墙又高又厚,足以使人们挺过即将到来的冰冻纪(the Days of the Ice)。然后,老人星会派来宇宙航空器把所有八号行星人全部接走,送他们到美丽舒适宜人的另一个殖民地行星罗汉达去。严寒如期而至。八号行星的人们对罗汉达充满了期待。围墙在抵挡了一段时间冰雪之后,却坍塌了。人们在绝望中追问前来指导他们抗灾的耶和尔,宇宙航空器什么时候来把他们运送到罗汉达去?耶和尔告诉朵伊格,因为萨麦特人的邪恶,罗汉达也出问题了。罗汉达不再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而是一个碎裂的地方。因此,八号行星的人们只能靠自己渡过这场灾难。尽管知道无论如何,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但八号行星上的50个代表仍然在耶和尔的带领下努力抗击冰雪。他们坚持到最后,直到全被冻饿而死,他们轻灵的鬼魂依然在八号行星的上空四处飘荡,不愿离去。

《使者在伏令》是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殖民教育。英森特(Incent)想成为老人星的殖民地管理人,为此,必须接受一定的殖民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不幸染上了“修辞病”。殖民地代理人兼殖民教育者克洛瑞斯带着他去了伏令帝国,参与当地的殖民与反殖民活动,以治愈他的“修辞病”,完成他的殖民教育。小说以文献的形式记录了殖民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英森特来到伏令王国时,伏令王国已经被萨麦特人、天狼星人和老人星人的殖民政策全面渗透了。萨麦特人在伏令开了一个学校专门教授修辞学。这个学校的教育宗旨,就是教人学会以语言煽动别人,而自己却不为任何煽情的话语(包括自己的)所动。在治疗过程中,英森特也积极地参与伏令帝国及其殖民地行星的各种活动,他的立场是帮助殖民地反抗殖民帝国。然而,殖民反抗活动中的一系列暴力行为,使英森特对反抗殖民主义运动的正义性产生了怀疑,而这正是克洛瑞斯想达到的教育目的。在小说中,作家表达了对语言的不信任,对历史记录真实性的怀疑。她甚至戏仿20世纪前半期一些著名的政治家的演说,以讽刺人们完全为语言所绑架:人们判断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说的话,判断一个政府的标准,是看它的宣传口号。

“太空小说”发表之初,评论界反应之冷漠让人吃惊。在英国(或西方),莱辛的“太空小说系列”所引起的反响相当复杂。许多读者认为这些小说“让人沮丧”,感到“失望”,“被吓了一跳”,或者“感到莫名其妙和困惑”。厄休拉·古因(Ursula Le Guin)则说《什卡斯塔》是“超混乱的,结构相当糟糕,故事编得相当糟糕,显示了各种解读可能性”。因为小说是匿名发表的,因此她说,这部小说(莱辛的第20部作品)一定是哪个文学青年的处女作。不过,从总体来说,这些否定性的、消极的标签,以及生气的,甚至可以说是拒绝的态度,基本上是由于这类读者自信对科幻小说很了解,莱辛的“太空小说”恰好超出了他们的阅读经验,所以才产生了类似反应。[7]评论家的这种短视,不仅发生在英国国内,而且在其他国家情形也大致相同。随着时间的流逝,“太空小说”的价值慢慢显现,人们对这几部小说的评价也越来越高。目前,研究这个系列科幻小说的论文已经达到数十篇,以它们为主题或分主题的专著也有十来部。但是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随着莱辛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文学爱好者与文艺评论家们都对莱辛的文学创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其科幻小说的研究情况并不乐观,对这个系列小说的专门研究则相当匮乏。当前中国文学界对“太空小说”系列《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档案》的忽视不仅表现在研究的论文数量极少,只有寥寥数篇,更重要的是研究不深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文学界没有破除传统的偏见,始终把科幻小说当做旁门左道,没有给予科幻文学正当地位,这使一些专家学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莱辛的科幻小说创作。然而作家本人对科幻小说满怀敬意,她甚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像《圣经》、《可兰经》等人类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本质上就是一种科幻作品。二是目前国内翻译界只盯着莱辛有限的几部作品,有的作品译了又译,而其他作品却没有中译本。到目前为止,《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档案》五部系列小说,只有第二部《三四五区的联姻》被译成中文,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一大遗憾。

近年来,国内多丽丝·莱辛研究已经蓬勃发展。90年代后,莱辛研究已经小有规模,特别是在莱辛折桂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更是形成了一股莱辛研究热潮。

据笔者从中国期刊数据库查询的结果显示,从1990年至2012年5月15日止,国内各杂志上公开发表的莱辛研究论文多达298篇。资料显示的情况可以大体说明当前中国莱辛研究的现状:从时间上看,研究论文多集中于2000年后,特别是2007年后。具体如下:1991—2000年共10篇;2001—2006年共33篇;2007年共20篇;2008年共38篇;2009年共21篇;2010年初达到82篇,另有硕士学位论文40篇;2011年72篇,另有硕士学位论文52篇;2012年初到5月15日为止已至少发表相关论文22篇。从内容上看,研究论文多数是对莱辛创作的综合性研究与评价,有论文75篇。对单个作品研究得最多的当属《金色笔记》,有论文65篇,其次则是莱辛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有论文40篇。以下则是《到19号房间》15篇,《简·萨默斯的日记》11篇,《又来了,爱情》11篇,其余的作品则论文不多。“太空小说”皇皇五部,相关论文只有5篇。具体情况如下:2008年陈红梅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新瓶装旧酒”:多丽丝·莱辛的科幻世界》,认为莱辛的科幻小说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写实的,只不过是借用了“科幻”的外衣。同年,舒伟在《当代外国文学》上撰文《从〈西方科幻小说史〉看多丽丝·莱辛的科幻小说创作》,通过对《西方科幻小说史》相关部分的解读,在西方科幻小说传统的语境中探讨莱辛的科幻小说创作,包括莱辛科幻小说与西方科幻小说传统的互文关系。2009年,陈璟霞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多丽斯·莱辛非洲作品中的“神秘”比喻》,指出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这些神秘比喻削弱了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力量。2010年,姜红在《外国文学》上发表《〈什卡斯塔〉:在宇宙时空中反思认知》一文。2011年,郑锦菁在《鸡西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三四五区间的联姻〉:苏菲主义关照下的婚姻母题》。除了期刊文章外,还有几部专著与博士学位论文以莱辛及其创作为主题。2008年,肖庆华的《都市空间与文学空间:多丽丝·莱辛小说》出版,该书通过探寻莱辛都市空间书写的各方面特征,对伦敦的都市空间、差异空间、性别空间和内外视角,作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和描述,从而对其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也以此视点作为推进莱辛研究领域的有益尝试。[8]该著作是在其博士生学位论文《都市空间与文学空间: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9]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2007年,王丽丽的《多丽丝·莱辛的艺术和哲学思想研究》(英文版)[10]出版,该著作同样是在其博士生学位论文《生命的真谛:论多丽丝·莱辛的艺术和哲学思想》[11]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另有一部英文版研究著作《多丽丝·莱辛的殖民模糊性》[12],目前没有中文本。此外,还有四部博士生学位论文是以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多丽丝·莱辛三部作品中的认知主题探索》[13]、《解构的世界: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14]、《审视分裂的文明: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15]以及《多丽丝·莱辛小说的“空间”研究》[16]

从目前可获的资料看,英语国家对莱辛的研究远比国内充分,这不仅表现在论文的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它们对莱辛作品的关注更加全面,几乎涉及了她的全部作品,包括她的散文创作和自传。对莱辛作品的思想内涵的研究更深入,不仅对影响她较大的马克思主义、苏非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说有系统而深刻的研究,而且对莱辛作品中涉及的神话原型理论、超小说写作实验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莱辛作品中,被研究得最广泛最透彻的当属《金色笔记》。对莱辛的科幻小说关注较少,主要有以下成果:

第一,从文学创作的形式与技巧上对莱辛的科幻小说进行研究。1990年,菲利斯·斯特恩伯格·巴拉克斯撰文,对莱辛“太空小说”系列的第一部《什卡斯塔》进行解读。她认为,为使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世界,莱辛在《什卡斯塔》中提供了两个不同的相互补充的观察点:一个观察点在什卡斯塔,它处理内部居民的生长和发展情况,作者称之为“内空间视点”;另一个在老人星上,它处理更宽广的范围,包括什卡斯塔和其他行星、帝国,这是“外空间视点”。一外一内两种视点分别占据了小说的前后两部分,由大量的叙述、日记、报告、历史文献等组成。作者不认同大多数评论“这是一部绝望的小说”的看法,她认为,这部小说仍然是她早期的“突破小说”《金色笔记》的延续。[17]梅齐·科克斯在1990年对莱辛“太空小说”的第二部《三四五区间的联姻》进行研究,认为这是一部“乌托邦”文学作品。[18]1984年,美国奥本大学博士生巴巴拉·迪克逊的学位论文题名为《充满激情的精湛技艺:多丽丝·莱辛的“老人星”系列小说》,作者指出,尽管在形式和内容上,“老人星”系列小说都与早期作品大异其趣,但是它们实际上是前后相继的。这些科幻小说和早期作品一样关注社会的中心主题,作家也依然是一个“杰出的社会批评者”。而且通过显示人类意识与良知的紧密相关性及其途径,这些小说扩大了人类经历描写的半径。与莱辛的现实主义小说对人类的愚蠢和残酷进行精确的痛苦再现不同,“老人星”系列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对人类的老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这在她对建筑的细节描绘中有所暗示,因此,在主题的拓展和深化方面,它们远远超过了现实主义小说。[19]1985年,凯瑟琳·费什伯恩出版《多丽丝·莱辛的出人意料的宇宙:叙事技巧研究》,这部著作主要研究莱辛的科幻小说的叙事手法,共有七部分。第四部分为“性别对话:《三四五区间的联姻》”,作者认为,虽然莱辛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时间很短,但马克思主义对她的影响却一直存在。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她的科幻小说表达了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的最尖锐的批判。但是,马克思主义是否定“乌托邦文学”的,而莱辛的“太空小说”系列却是真正的乌托邦小说。此外,通过这些科幻小说,莱辛形象地表达了一个艺术家的最大责任在于通过艺术改造现实社会。她的科幻小说最重要的特点是,作品中不再依靠人物塑造,而是依靠叙事手法,表达作家的观点。作者认为,这些科幻小说的重要性不在于它们提供了什么思想和内容,而在于它们提供了改变思维的方式。她不是通过再造语言来表达她的政治观,而是再造思想本身。在此尝试中,她再造了我们最重要的一种文化形式:小说的形式。正是在科幻小说中,她能够推动现存社会政治向最好的方向前进,而且再次确认了她对更好人性的可能性的信仰。[20]1993年,美国普度大学博士生伊雅尔·拉利尼的学位论文《戴面具的小说:英国女作家和帝国叙事》,认为莱辛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不断地改写她的小说形式。莱辛在“太空小说”中以苏非主义为基础实验了一种中性的叙事策略,这种策略成为一种工具遮蔽或隐藏了她的意识形态矛盾。“超小说”形式正好提供了一个观察莱辛意识形态和美学思想间矛盾的视点。作者指出,莱辛对“理想的”形式不懈追寻,最终使其与她的意识形态和美学观念间的矛盾相一致。不过,浮现于文本中的却是她的意识形态在各种形式的伪装中不断重塑。[21]1994年,什哈迪亚·S.发西姆的著作《多丽丝·莱辛:苏非平衡与小说形式》在美国出版。著作共有五部分,第四部分研究科幻小说系列,即《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档案》系列,作者在此着重研究第一部《什卡斯塔》,从苏非主义平衡主题出发,以东方寓言“故事套故事”的叙事手法作参照,分析平衡主题怎么和叙事技巧相联系。作者认为莱辛的小说创作无论形式上如何多变,还是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性。“统一”的主题,一直贯穿在莱辛的文学创作中,使她不懈地在写作中寻找平衡。[22]

第二,就科幻论科幻:从科幻小说的传统与特点研究莱辛的科幻小说。198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罗宾·安·罗伯茨的学位论文题名为《一种新文学种类:从玛丽·雪莱到多丽丝·莱辛的科幻小说之女性传统》。正文共分七章,外加绪言一章。第七章是“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分为两节,前一节介绍莱辛的科幻小说创作转向及原因,后一节主要分析《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档案》系列科幻小说。[23]1998年,南卡罗莱纳大学博士生玛丽·卡罗琳·高夫·麦考马克的学位论文题名为《一个新边界:多丽丝·莱辛小说和科学的复杂性》,这篇论文探讨了多丽丝·莱辛所有的文学创作。论文指出,莱辛在《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档案》中建立和设置了另一种科学的复杂范例。新科学的预言《三四五区间的联姻》和《八号行星代表履职记》记录了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混合系统的相互作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混乱环境产生新物种,开放体系与封闭体系中产生的熵,机会和需要在复杂系统中的贡献,精神、身体和文化的共同进化。在现实主义小说《好邻居》、《假如老年人能够》、《好人恐怖分子》和《第五个孩子》中,科学的复杂性给莱辛提供了种种她应用在身体的、精神的和文化的改革上的类似经验。这些经验也照亮了个人的责任,启发了在新科学背景下重新定义善良和邪恶的需要。[24]

第三,从社会政治文化的层面对莱辛的作品进行解读,但是并不主要针对其科幻小说。2009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生马太·奥利弗的学位论文为《奇异的英国:民族衰落与后帝国想象》,其中第三章“重画帝国地图:多丽丝·莱辛和迈克·莫尔科克的英雄主义白日梦”认为,随着英国海外殖民地的纷纷独立,英国作家们失去了以往让他们的英雄梦自由驰骋的广大疆域,因而,出现在他们文本中的是对失去的帝国版图的怀旧之情。多丽丝·莱辛小说中主人公不懈追求的“整体性”正是这种怀旧病的变形,从《四门之城》开始,主人公们走出封闭之“墙”,向外部空间进发,正是昔日英雄主义的壮举。作者指出,想象产生超越限制的语言,提供让人们突破限制的位置,但是,这种方法最终还是有限制,即使莱辛本人,除了在最抽象的术语中,她也无法想象无边的“整体性”是什么样的。莱辛攻击英国的分裂就是英国最特殊的问题,这是英国坚硬的阶级划分造成的。她的《三四五区间的联姻》中严格隔绝的区间划分正是英国社会现实的一个隐喻。[25]

总体来说,国外莱辛研究比国内莱辛研究进行得更早,研究的范围也较国内广,理论深度也是国内研究所无法比肩的。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5月15日为止,英语国家有莱辛研究论文上百篇,专著多达67部,博士生学位论文28篇。就绝对数量而言,国内的莱辛研究不比国外少,但从质量上说,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比如中国的莱辛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对莱辛其人其作进行普及性的介绍,既谈不上学术独创性,也没有很深厚的综合性价值。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目前的莱辛研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是关注点比较单一集中,主要集中在《金色笔记》、《野草在歌唱》等少数作品上。国内目前对莱辛的科幻小说研究很不充分,仅有的五篇论文中还有几篇是综论性的,甚至有的论文只限于介绍情节内容。当然,造成这种局面有各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科幻小说在中国当下,并不受普通读者的欢迎,因此,对科幻小说的研究也相应冷落。更重要的原因是,莱辛的几部科幻小说中,比较重要的“太空小说”《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档案》目前只译了其中一部,还有四部读者无法了解,系统的研究更无从谈起。而国外莱辛研究除了比较关注《金色笔记》等国内也研究得较热的作品外,还比较关注在国内受到冷遇的科幻小说及《暴力的孩子》系列小说,此外,她的回忆性作品及其他散文作品也进入了学者的研究领域。其次是研究的角度比较单一。目前国内学者多是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上着手,较少从作家所受到的哲学影响与具体的出生生长环境入手,进行多方面的研究;而国外的莱辛研究中,不仅重视作品的结构处理、人物塑造与思想主题,而且对作品所受到的哲学影响,如女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结构主义思想、苏菲主义思想及神话原型理论等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产生了一批有说服力的学术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少数研究注意到莱辛作品中暴露了殖民主义思想,可惜没有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最后是论文多,专著少。尽管研究莱辛(作品)的论文近300篇,并不比国外少,但缺少有分量的专著。目前国内仅有一部汉语出版的莱辛研究专著,这就是肖庆华的《都市空间与文学空间: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26]。国外的研究,不仅论文有一百多篇,而且出版了多部莱辛研究学术论著,还有多部有价值的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