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具有高度文明的聚落形式,她在人类历史上早就扮演着重要作用。自18世纪产业革命爆发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以城镇为工业集聚、发展的场所和平台,使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率先完成了人口城市化的进程。20世纪后半叶起,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目前,世界人口已有一半以上居住在城市中,人类已进入到城市时代。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已有很多理论从不同视角解释了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而通过生产网络理论可形成一种新的解释:第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并带动本土企业结网集群,而本土企业通过直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带动本地生产网络的提升,由此形成的本地生产网络的规模和比较优势不仅决定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而且决定了劳动力集聚的规模,从而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力量;第二,经济管理权下放、所有制改革和信息化促使地方生产网络不断优化重组,与地方集群相伴生的专业市场除了成为供需信息高度集聚与快速流动的枢纽,还成为地方网络集群(包括中小企业)直接或间接进行国际化的主要通道。这样,由全球化和地方化不断相互叠加作用的过程推动并加速了地方的城市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这些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相对更强和国际化程度相对更高,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和攀升就更有基础、更有比较优势。
因此,地方生产组织和全球生产网络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地方生产网络还经历着不断成长壮大和全球生产网络在华组织形式不断深入蔓延的过程。这两个主体体现出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影响,对城市化及区域空间重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纵观亚太地区,但凡地方生产组织和全球生产网络两者结合紧密的地区均有显著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协同发展效应。大到新兴经济体,如20世纪70年代迅速崛起的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小到中国的一些城市区域或城市,如上海、温州、苏州、昆山、东莞和义乌等。可见,中国城市化动力较改革开放前有着新的发展趋向,即城市化动力不再是单一和静态结构,而是多元和动态结构,这些特征正逐步塑造和影响着中国东部沿海的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在全球经济网络中的地位。由此,本地生产组织和全球生产网络作为新时期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两个变化最为迅速的因素,成为21世纪城市学科的两个重要研究主题。
本书以本地生产组织和全球生产网络两大城市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主线,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理论和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为指导,以浙江省城市化发展为目标靶区,以专业市场作为浙江省本地生产组织的主要载体,建构起从本地市场效应到新国际劳动分工的浙江省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以新视角挖掘并整合了“温州模式”、“义乌模式”及“浙江模式”中城市化的本质和实现途径,明确了中国制造业规模报酬递增形成的扩大内需途径。研究既具有理论上的挑战性,又具有不同空间尺度视野把握的战略统揽性,是一部近年来值得关注的生产网络及城市化研究的佳作。
本书具有三个方面的创新。首先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围绕研究命题,作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将本地市场效应理论引入中国,而是将其作为科学命题来对待。作者首先检验了中国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两个国际贸易协同环节中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并将检验结果进行落地,得出显现本地市场效应的中国省域空间。然后以检验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了本地市场效应对城市化的作用机理。作者把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供需信息高度汇集和内外贸一体化的综合体)作为浙江省地方生产组织的联系主体,把本地市场效应和新国际劳动分工作为浙江省城市化的本地和国际两大动力,对浙江省城市化的国内(本地生产组织)和国外(全球劳动分工)两个推进阶段进行了链接性分析。研究具有明确的时序性和空间叠加性,突出了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多样联动和多层面空间作用等特点,从而建构起一种具有多元互动和时序叠加的特定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是城市化理论研究上的新贡献。
其次是观点的创新。国内外学界现有的成果大多将某种产品或某类产业的国际劳动分工嵌入或全球生产网络嵌入作为研究对象,而本书将专业市场整体作为某大类产业或某几大类产业的国际劳动分工嵌入的研究则属于地方产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新视角。文中对本地市场、本地市场效应和专业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并指出在特定空间内,专业市场实质上是相关度较高的多种行业的集聚体,与地方产业集群有密切联系的专业市场也具有本地市场效应。专业市场作为整体参与全球生产网络更有规模优势、范围优势,比单个产业更有竞争力,尤其对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国门更有借鉴价值。本观点对浙江省乃至全国众多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劳动分工的途径提供了新的视角。
再次是学科融合的创新。长期以来,新国际贸易理论或新经济地理学将制造业及出口贸易、新国际劳动分工等作为不同的研究主题,但较少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对城市化动力的影响作用;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不同尺度的城市或区域空间组织,如全球城市、城市圈/城市群等。近年来,本人带领的研究团队一直试图融合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中的相关理论以解释中国城市化的空间过程。本书将新国际贸易理论或新经济地理学的本地市场效应理论运用到城市化研究中来,进行了一次较为新鲜而又有意义的探索,为新经济地理和城市地理的学科融合或理论借鉴提供了又一个新颖的分析视角。
作者长期以来对专业市场引领的浙江省本地生产组织形式非常关注,还经常承担政府部门发展规划任务,相关研究深入,取得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值此本书出版之际,浙江省专业市场推动城市化的典型城市——义乌市,其国家层面的国际贸易综合试点改革的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最近又获得国务院批复。若用一句话概况此次义乌国际贸易试点改革的主要思路,就是实施从本地市场效应实现到新国际劳动分工嵌入的改革与试验路径。这说明本书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指导价值和成果出版的及时性和必要性。本书只是作者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的浙江省城市化动力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作者在杭州工作与生活,可以借助政府平台,继续扩大视角,进一步跟踪和深入研究。期待着作者根据已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区位优势,更进一步地脚踏实地,悟道求真,有更好、更深入的研究成果问世。
宁越敏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2012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