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李之仪词作版本及流传情况考
李之仪著有《姑溪居士文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凡七十卷。吴芾《姑溪居士文集序》[4]称,他于干道丁亥年(1167)“假守当涂,因访求古来文士居此邦而卓然有声于世者”,李之仪当时去世已经四十年了,他向李之仪的子孙索求遗稿,但“子孙往往散落,无复遗稿,间得之邦人,类而聚之,命郡士戴翚订正,厘为五十卷”。《后集》不知是谁编定的,《四库全书提要》认为“《文献通考》已著录,则亦出宋人手矣”[5]。
《姑溪居士文集》和《后集》都是诗、词、文的合集,含诗二十四卷、词三卷、文四十卷,宋人已将词抽出单刻,《直斋书录解题》载《姑溪词》一卷[6],现存最早刻本为明毛晋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即收此本。
曾枣庄先生之《姑溪居士杂考》及《姑溪居士的词论与词作》说《姑溪词》,《四库全书》共收四十调八十八首,而又说“唐圭璋《全宋词·李之仪词》,据陆贻典校补汲古阁本收入,所收词与前后集中所收词完全相同,共四十五调,九十四首。”[7]言之不明,请为详言之。
《四库全书》收李之仪的集子共三种:《姑溪居士文集》五十卷(前集)、《后集》二十卷、《姑溪词》,前两种是诗词文合集,后一种是抽出单刻的词集。四库所收《姑溪词》并非如曾枣庄先生所说“共收四十调八十八首”,实际收词四十调,八十六首,且最末一首《踏莎行》从“薄情”后缺起。而《四库全书·姑溪词提要》[8]却又说:“《书录解题》载之仪姑溪词一卷。此本为毛晋所刊,凡四十调共八十有八阕。”《姑溪居士前集》收李之仪词共四十调八十九首,《后集》又收录了五首,这样前、后集加起来方是所谓的九十四首。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吴重熹《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姑溪词跋》[9]或可作些解释,其云:“姑溪居士者,端叔南迁后自号,因以名其集。词三卷,均在集中,汲古阁刻入六十家词。毛子晋跋云得单行本,实则从集抄出,并三卷为一,次第均从本集,一无更动,决非别本,而从《踏莎行》以下,均为鼠损。此本为明吴匏庵丛书堂抄本,不特《踏莎行》以下字未损坏,后尚有四调。因并取二集五调附入,似比汲古阁本稍完善矣。”那么毛晋所刊的汲古阁六十家词刻本中的《姑溪词》,原封不动抄自《姑溪居士文集》即《前集》,共四十调八十九首(毛晋所刊当是此本,但不知为何称为八十八首),而《四库》收录此本的时候,已为鼠损而有所毁坏,所以收录了八十六首,且最末一首《踏莎行》从“薄情”后缺起。吴重熹又说,自己所见本“不特《踏莎行》以下字未损坏,后尚有四调。因并取二集五调附入”,《前集》的《踏莎行》后尚有《南乡子》、《万年欢》二调,加上《后集》的《朝中措》、《临江仙》、《蝶恋花》为五调,吴重熹说“后尚有四调”,似是说《前集》还有四调,那么《后集》当有一调,这与《四库》所收不符,不知何故也。
本论文以中华书局1985年版《丛书集成初编》所收李之仪的九十四首词[10]作为研究的对象。
李之仪的词作题材丰富,但又有侧重。本文就其题材统计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咏怀词和艳情词,是李词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本文就这两类词进行重点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