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研究丛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配对型“也好”源流考[1]

现代汉语中,“也好”有一种用法值得注意:两个或多个隔开配对使用,表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如此。例如:

(1)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老舍《骆驼祥子》一)

(2)恨也好,不恨也好,反正我是打你了,这是个事实,无法改变,而且今后我仍然可能打你。(王朔《我是你爸爸》第四章)

除此之外,在现代汉语中,“也好”也可以单用,表示某种做法、意见或状况虽然不算最好,但也还可以。例如:

(3)刘太太忙说:“做老处女怎么可以?真是年纪大了,嫁给人做填房也好,像汪太太那样不是很好么?”(钱锺书《围城》七)

本文考察以上第一种用法的“也好”在历史上的使用情况,探讨其来源和语法性质。由于第一种用法的“也好”与第二种用法的“也好”有历史渊源关系,因此文中也会涉及第二种“也好”,为表述方便起见,将第一种称为配对型,第二种称为单用型。

首先让我们看看配对型“也好”在历史上的使用情况。

配对型“也好”的始见年代比较晚。宋代至明代偶见一些例子,初看颇有些像我们所说的配对型“也好”,但仔细推敲,都似是而非。例见下:

(4)时光渐渐春如许,何用怜春怕红雨,到处空飞无实据。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此意须双悟。(南宋·陈著[青玉案])

(5)春晴也好,春阴也好。著些儿、春雨越好。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南宋·蒋捷[解佩令]《春》)

(6)如此,方有长进。若理会得也好,理会不得也好,便悠悠了!(《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一十七)

(7)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金·赵秉文[青杏儿])

(8)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事上磨炼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明《王文成全书》卷三)

(9)我今要回家看母,今日不来,凭在将军听点也好,随太阳行走也好。(明《四游记·南游记》卷二)

(10)你不要怀念着金簪子,寻得着也好,寻不着也好。(明《石点头》第十回)

这7例,例(4)据“何用怜春怕红雨”之语,作者在此要表达的是旷达之情:不需为落红飘飞伤感;结合后面的“此意须双悟”的“双”,可知“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是说花开、花飞都(“双”)“好”。这里的“好”表达的是“好”、“坏”之“好”,“也好”还不是我们所说的配对型的“也好”。例(5)据“著些儿、春雨越好”,可知“春晴也好,春阴也好”是说春晴、春阴都好,“也好”也不是配对型“也好”。例(6)的“悠悠”意为“荒谬”,这段话是说进德修业当奋发努力,不可采取苟且的态度。这里的“好”是“行”的意思,从满意度来说,比“好”、“坏”之“好”略低,但还是实词用法,“也好”与配对型“也好”不同。例(7)是说只要闲暇无事,有酒相娱,有花、无花都行,不必计较是春是秋,两个“也好”都是“也行”之意。同样,(8)、(9)、(10)对举的“也好”也都表“也行”意。总之,这7例中对举使用的“也好”,“好”或表“好”、“坏”之“好”,或表满意度稍低一点的“行”意,也都是实词用法,“也好”不是我们所说的配对型“也好”。

配对型“也好”的确切用例出现在清代中期,下面是清代中后期文献中的一些用例:

(11)凭着我将母闭关也好,凭着我遨游天下也好,通是世兄两位夫人所赐。(《后红楼梦》第三十回)

(12)宝玉出家也好,不出家也好,与我什么相干呢?(《续红楼梦》卷十一)

(13)谁管你做贼也好,养汉也好,横竖我这里不留做贼养汉的人。(《红楼复梦》卷六十)

(14)任凭他们恼我也好,不恼我也好,尽了我的心就是了。(《红楼梦补》第二十一回)

(15)还有一句话告诉你,你记清了。你要嫁人也好,偷汉也好,须是脱离仙界,回到凡间去干,一辈子也不许你说出我的名姓。(《八仙得道传》第八十五回)

(16)你们做督抚也好,做太守也好,我总不希罕。惟愿我做一世的翰林,既不受你们节制,我亦不想去节制人,两无统属反好。(《绘芳录》第二十五回)

(17)无论他戴红顶子也好,戴白顶子也好,我亦不管他什么叫做十三太保,十四太保,但是外国人一定不嫁。(《文明小史》第四十七回)

(18)我要去了,你家先生保人险也好,与他结识也好,都与我不相干涉呢!(《九尾狐》第二十三回)

这8例都是比较典型的配对型“也好”用例,例中“也好”隔开配对出现,表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结果都一样,例句均有一些形式上的标志:其一是前有“凭”、“任凭”、“谁管”、“无论”等表示无条件的词语,后有“通”、“横竖”、“总”、“都”等表示总括的词语同时与之呼应,或这两者之中有一种或前或后与之呼应,如例(11)、(13)、(14)、(16)、(17)、(18);其二是用在反诘句中,如例(12);其三是用在语气急促的叱责语段中,如例(15)。

下面讨论配对型“也好”的来源。

“也好”在历史上最早作为直接成分组合在一起是表示“同等好”,以句末状谓结构的身份出现,至迟出现于宋代。例如:

(19)如云佛氏也好,老氏也好,某定道他元不曾理会得。(《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二十)

这句话大意是不应该给佛、道以同等的评价;两个“也好”是句末状谓结构,意为佛、道“同等好”,这是朱熹所不赞成的观点。

列举两项以上,以“也好”表示各项同等“好”,表述的方式除了像例(19)那样各项都带“也”之外,不少用例的方式是:首项不带“也”,次项以后才带“也”。如:

(20)如“麟之趾”,下文便接“振振公子”,一个对一个说。盖公本是个好底人,子也好,孙也好,族人也好。(《朱子语类》卷第八十)

(21)东汉诸儒煞好,卢植也好。(《朱子语类》卷第八十七)

由这后一种方式催生了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的表“也还可以”、“也行”的单用型“也好”。因为在这样的表述中,首项是表述者最先关注的,最先肯定的,是比照的基础,因此在各项中地位是最重要的,例(20)这一点非常突出;而次项及以后的比照项地位略低。于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对次项及以后的比照项施以评价的“好”语义磨损,语义强度降低,由“美好”、“良好”义弱化为“还可以”之义,这样单用型表“也还可以”、“也行”的“也好”就产生了。单用型表“也还可以”、“也行”的“也好”示例如下:

(22)向来此等无人晓得,说出来也好。今说得多了,都是好笑,不成模样!(《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一十七)

(23)叵耐裴老无礼,将我浑家取归家去了。他分付着我来他家做女婿。我寻思来,也好,强如洞里茶饭不便当。(元·吴昌龄《西游记》第十五出)

古代文献中,“也好”可隔开连用表“也还可以”、“也行”之意,上面所举的例(6)—(10)就是如此,其中例(10)尤为典型。要注意的是,这5例,隔开连用的“也好”所在的片段要么处于句子的后部,要么虽然处在句子的前部,但独立性较强。当隔开连用的“也好”所在的片段处于句子的前部,且对后面的部分有较大依赖性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请看下面的例子:

(24)泡茶时放茶叶也好,不放茶叶也好,冲一壶开水下去,就是绝好的茶,颜色也是淡绿的。(清·陈森《品花宝鉴》第二十九回)

(25)我是随便的,有也好,没也好,决不和贵上争论。(清·陆士谔《十尾龟》第八回)

这两例中的“也好”可以理解为“也行”,但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表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结果都一样的配对型“也好”:例(24)是说无论放不放茶叶,都能冲出淡绿色的好茶;例(25)是说无论有还是没有,都不与人争论。这种情况表明,隔开连用的表“也行”义的“也好”与表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结果都一样的配对型“也好”,意义上已经相距不远。

当例(24)、(25)这样的用例前有“谁管”、“无论”,后有“通”、“都”、“总”等词语与“也好”相呼应时,就只能做一种理解:表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结果都一样。上述例(11)、(13)、(14)、(16)、(17)、(18)都是这种用例,再举两个20世纪早期的例子:

(26)管他们醋也好,酱油也好,我们回去罢。(不肖生《留东外史第六集》第九十七章)

(27)每逢出战,不管胜仗也好,败仗也好,非得一口气手刃几十个人,方能过瘾。(徐哲身《大清三杰》第五十二回)

综上所述,配对型“也好”的形成过程应该是这样的:表“同等好”意义的句末状谓结构“也好”,经由语义磨损、语义弱化衍生出单用型表“也还可以”、“也行”的“也好”;表“也还可以”、“也行”的“也好”隔开连用,以句法位置处于句子前部、语义环境为无条件语境为契机进一步虚化,就演化成表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结果都一样的配对型“也好。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语言成分、语言现象演化的不同阶段,毫无疑问有时间先后之别。但是,回顾我们上面的考察,表“同等好”、单用表“也还可以”、隔开连用表“也还可以”这三种情况的“也好”,我们所列举的最早用例都出自《朱子语类》。这里面的原因是:就现存文献而言,三种情况的“也好”其最早的确凿无疑的用例都见于《朱子语类》;而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说,共时存在的现象往往是历史发展的层积,共时可以反映历时,因此,可以从共时文献中推寻历时演变之迹。

最后谈谈配对型“也好”的词性问题。

对上述现代汉语中两种用法的“也好”,学术界有两种处理意见。一种是将两种用法都定为“助词”。持这种观点的有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1982)、吕叔湘(1980)等。另一种是只承认“也好”的第一种用法是“助词”。持这种观点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5)、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81)等。

配对型“也好”现代学者一致处理为助词,这是正确的。上文例(11)—(18)和例(26)、(27),如果将“也好”去掉,句子基本意思的表达不受影响。再看当代作家作品中的两例:

(28)“和定西农村一样穷”也好,“十七层地狱”也好,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个过渡,他们很快就能上天堂。(张贤亮《绿化树》五,《十月》1984年第2期)

(29)羊肉也好,羊下水也好,是没有我们单身职工的份的。(张贤亮《绿化树》三十一,《十月》1984年第2期)

这两例没有“不管”等呼应词,也不是反问句,构句的条件很自由,但句中的“也好”也完全可以去掉。例(28)可改为:“无论是‘和定西农村一样穷’,还是像‘十七层地狱’,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个过渡,他们很快就能上天堂。”例(29)可改为:“羊肉和羊下水都是没有我们单身职工的份的。”

以上情况表明,配对型“也好”意义很虚,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表达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结果都一样的抽象语法意义,因此宜认定为助词。

至于单用型“也好”,有的学者将它归入助词,有的学者没有这样处理。我们的看法是:一方面要看到它有虚化的迹象,但另一方面要承认它“也行”的实义还或强或弱地呈现,不宜归入助词。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汉语虚词》,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原载《中国语文》2012年第1期)


[1] 本文曾在“第六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2007年8月,西安)上宣读,得到不少专家的指教,本次《中国语文》的审稿专家又提出了非常好的修改意见,并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