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自控力&自制力&重复力(套装三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变阻力为助力:最有效的自控是尽力而为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个角色和身份,每一段关系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维护。因此,做好角色转换是维护一段关系必不可少的环节。除了工作,我们还有生活,除了同事,我们还有家人。两方面,我们都需要尽力而为,将种种阻力变成助力。

感情的温度,都在沟通里慢慢升华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免不了与人发生冲突和矛盾。有时候大吵一架之后,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反而将两个人的关系闹僵。工作上的对峙也上升到人身方面的攻击。或者生活中的分歧上升到人品方面的怀疑。在二十一世纪,什么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不是武力或者暴力,也不是翻脸和冷战,而是沟通。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假设在一件事情当中,两个人出现了不一样的意见。你是对的,那就要用一个温和的技巧让对方来同意你的观点。而如果你错了,你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个错误。这一切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很多。

以前有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狮子和老虎之间的激烈冲突。它们互不相让,都想把对方打倒。最后却是两败俱伤,等到狮子还剩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它对老虎说:“假如不是因为你一定要抢占我的地盘,我也不会对你大打出手,咱们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而老虎则十分震惊,它说道:“谁说我要抢占你的地盘,我从头到尾也没有这样想过。是你一直要侵略我,我才不得已防御的。”

缺乏沟通的结果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理解的事实真相来支配自己的拳头,却不愿意双方坐下来好好地沟通。

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很多离婚的家庭中,有将近六成的原因都是夫妻双方没办法沟通,或者是无沟通,导致感情变淡,婚姻无法维持。只有好好沟通,才能好好生活。

有一对夫妇住在一个偏僻的乡村,女人嫁过来的时候只有十七八岁。自从成了家以后,两口子都是相敬如宾,过着平淡的生活。女人一直都在拿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要求自己,在家里一心一意地服侍丈夫。

在她们家里,烧饭的时候用的是那种烧柴禾的土灶,用这种土灶烧出来的米饭总是会沿着锅边起一层饭焦。而中间部分的饭都是很绵的软饭。自从嫁过来以后,女人每次做完饭都会给丈夫盛中间的软饭,而那个硬邦邦的饭焦则会留给自己。

这么多年以来,女人一直都保持着这个习惯。时间过去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她们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家乡去很远的城市打工。当初年轻的她们也已经变得白发苍苍。

有一次,女人做好饭以后,又拿起碗准备给丈夫盛饭锅里的软饭。但是,她突然又改变了主意:“这么多年以来我都是给他盛的最软的饭,而我吃了这么多年的硬邦邦的饭焦。结婚这么久,我还从来没有吃过中间那最软的饭。凭什么呢,我今天一定要吃这个软饭,让他也尝尝饭焦的滋味。”

于是,女人给自己盛了中间最软的饭,而将饭焦递给了男人。男人接过饭焦,盯着看了很久。女人以为男人不愿意吃,很生气地说道:“几十年了,一直都是你在吃最好吃的饭,而我就吃这个硬邦邦的饭焦。你从来也不知道感谢,今天我就要让你尝尝这个饭焦的滋味。”

但是,让女人没有想到的是,男人听完她说的话以后突然流出了眼泪。他说:

“你真是有所不知,像我们这些平常下地干活的人,就喜欢吃上一口这个饭焦。自从和你结婚以后,每次的饭焦你都是自己吃,从来没有给我吃过。所以,我还以为你很喜欢吃饭焦呢。虽然我也很想吃,但是这么多年我都是一直忍着没有告诉你。

“今天终于等来了你为我盛一碗饭焦,我这是高兴啊。”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有多少人也和这对夫妻一样,过着一种毫无沟通的生活?每天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并不是眼前的这个人,而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我们以为的人。就像是女人以为男人喜欢吃中间的软饭,而男人又以为女人喜欢吃锅边的饭焦一样。

没有交流,就发现不了真实的对方。

很多时候,我们的障碍并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沟通达到的效果。两个人能长久地和谐相处,必定是存在一个良好沟通的。而只有通过一个良好的沟通,感情才能得到彻底的升华。

【智慧屋】

在你开口之前,先去听听别人的心声

每个人在表达自我的时候,都有很强烈的意愿,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忽略他人的表达,而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想要说的那件事情上。所谓沟通,就是一个双方交谈的过程,是一个有来有回的过程。所以,我们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先找出各自心中所疑问的点。如果你只顾着表达自己,而不去倾听他人的言论,只会让问题成为更大的问题。

少一些猜测,多一些询问

有一个理论认定,我们在与对方的相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和六个人相处: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对方,我以为的自己和我以为的对方,对方以为的我和对方以为的自己。

听起来是一个很复杂的网络,但是,如果我们不去猜疑对方,其中的关系网就会简单很多。相处之间的误会和矛盾会减少很多,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方,与其放在心里自己琢磨,不如问出来痛快。

多关注问题而不是情绪

当我们的情绪被问题引爆,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转移。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自己糟糕的情绪而不是问题本身,想要化解矛盾就变得更加困难了。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引爆情绪,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沟通。

多重身份的你能做好角色转换吗?

每个人都有着很多身份,在家的时候我们是子女,是父母,是妻子或者丈夫。在公司的时候,我们是同事,是领导,是下属。在外的时候,我们是朋友,是同学,是陌生人。对于这个有着多重身份的自己,我们又能否做好角色转换呢?

有人说,我们根本就不需要角色转换啊,我就是我,走到哪里都是我。但是,这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有每一个角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享有不一样的权利。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对子女尽责。而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对父母尽孝。同样,作为领导,我们应该为下属谋求福利。而作为下属,我们应该全力支持领导工作。这就是要求我们做好自己的角色转换,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情。

我们的角色依据场合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依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将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都混淆,比如,将自己工作的角色带到家庭中,或者将自己家庭的角色带到工作中,那样只会让自己处在不停的冲突之中。导致的结果就是,工作生活两耽误。

小美一直以来性格都非常温柔,但是每次聚会的时候提到自己的老公,她都非常气愤。她说,对老公身上的诸多缺点自己也能忍受,在一起生活了这么久,还没有因为容忍不了对方身上的某些缺点而吵过架。但是就有一点,她觉得相当苦恼。老公的工作职责就是机械设计,每天下班回到家以后,都会拉着小美讲自己工作上的事情。

吃饭的时候,他跟小美讲机械设计原理。散步的时候,他跟小美讲机械图纸的绘制技巧。临睡觉前,还在跟小美讲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图纸的重要性。好像在一起所有的时间,百分之九十以上,他都是张口闭口机械机械的。可是小美对这些内容一点都不感兴趣,下班回来以后,她只想回归家庭生活。讨论一下今晚的菜单,或者一起看个电视剧。这些简单的事情,现在却成了一种奢侈。

有一天,小美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她朝着正在喋喋不休讲述机械原理的丈夫大声地吼道:“你到底有完没完,我根本不愿意听你讲那些机械设计,图纸绘制,我听得都要烦死了,你可不可以不要说这个了,难道除了这个,你就没有别的东西可以讲了吗?”

丈夫却满脸疑惑,他轻轻地问道:“你今天是怎么了,我以前跟你讲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不是挺爱听的吗?怎么今天发这么大的脾气?”

这样的家庭矛盾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两个人下班回到家,丈夫还在工作状态,所以还把自己的身份定义为公司里的员工。这样就会把妻子当作自己身边的同事,只会在一起交流工作中的细节。因为忽略了自己在家庭中“丈夫”这个身份,所以也顾及不到妻子的真实感受。而妻子呢,回到家就已经进入妻子的角色,这个时候希望自己身边的男人是丈夫,而不是同事。如果角色转换不及时,那家庭冲突就不可避免。

我们需要分清楚工作场合和生活场合,不要让自己的角色出现重叠。有的人觉得自己在单位的身份十分风光,所以即便是回到家以后还对自己的工作角色恋恋不忘,把妻子,或者丈夫当成自己的下属来传达命令。这必然导致一种畸形的家庭氛围产生,是没有可取之处的。

【智慧屋】

有疑问就换位思考

很多人觉得自己在工作和家庭的角色中转换得比较好,但就是把握不好度。比如回到家以后,两个人谈谈各自的工作也是一种交流,但是不知道该谈到哪里是好。如果你遇到这种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换位思考,把自己换成是对方,然后再来想象一下,如果现在是对方在跟我讲述他的工作,说了这么多,我一点兴趣都没有,感觉越听越烦,不太想要继续听下去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明白,那个度到底在哪里。

根据场合来区分自己的角色

把角色弄混淆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大家忘了注意自己身处的场合,明明是在家,却没有意识到,以为自己还在单位。也有一些,明明在单位,还以为自己是在家。这个时候,我们为了快速而又精准地定义自己此时此刻的角色,就要马上找出自己身处的场合。在家就是家庭角色,在单位就是工作角色。这种定义方法是最有效最快捷的,让你时刻提醒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之下,用不同的身份去做不同的事情,以搭建工作和家庭的和谐模式。

家人的支持,才是你永远寻求的港湾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说:“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所以,个人的成长和成功与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在你遭遇困境,进入人生低谷的时候,能陪你从不幸之中走出来的也只有背后默默支持你的家人。

当你取得一定成就,做出一点事业之后,身边很多人都会关心你飞得高不高,飞得远不远,而只有家人会关心你飞得累不累。得意的时候,家人是我们生活的后盾,失意的时候,家人是我们逆战的前锋。

在一次颁奖典礼上,李安摘得最佳导演奖。他上台致辞的时候,分别用了三种语言对很多人表示了感谢。特别是对自己的妻子,他说了好多次感谢。他说:“感谢一直以来你对我的支持,我爱你。”这句话一说完,李安的妻子就在台下害羞地笑了。

大家都看见了李安的成功,直到听说了这份成功背后的故事,才知道他那位堪称军师的妻子给了他多大的支持。如果没有他的妻子,世界上可能也就没有了一个叫李安的优秀导演。

李安和自己的妻子林惠嘉是在美国留学期间认识的,他们在一次聚会上一见钟情,之后便走到了一起。相恋五年以后,他们登记结婚。他们的婚姻收到了来自双方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与祝福。当时结婚的时候,李安寂寂无闻。婆婆拉着媳妇的手惭愧地说道:“我们家感到很对不住你,没有给你一个像样的婚礼,还让你们结婚结得这么寒碜。”

但林惠嘉则说:“这些表面的东西没必要太在意,只要我们两个人感情好就比什么都强。”

结婚以后,李安每天在家里读书看片写剧本。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事情都是他承包:买菜、做饭,收拾房子等。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重大的任务就是带孩子,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孩子一起等妻子回家,他把妻子称为“英勇的猎人”,而妻子挣的钱则被称为“猎物”。这样的生活让林惠嘉感到满意,也觉得温馨。

在林惠嘉的家人眼中,她们结婚以后的日子根本算不上正常的家庭生活。为什么李安不出去找一份工作来挣钱养家,还要在家里无所事事,坚持自己所谓的兴趣爱好。那么多留学生都学了这个专业,可是最后为了生活,有几个最后还是干着这个事业?不都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另谋他就了吗?

在这种压力之下,李安心里也觉得很过意不去。他想要减轻妻子的负担,于是开始自己学电脑,以便出去找一份工作来养家糊口。但是,这一举动被林惠嘉发现了,她很生气地批评了李安:“那么多人都在学电脑,你觉得这其中就差你李安一个人吗?”她坚决反对李安为了随便找一份工作而放弃自己的梦想,所以李安也只好不再提工作这件事情。

林惠嘉说:“我们结婚了,成了一对夫妻。我为你做这些事情都是自己心甘情愿的。而且我相信你总有一天会成功,会成为一个知名大导演。”

得到妻子的支持和鼓励以后,李安把自己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创作之中。就这样,林惠嘉养了李安整整六年的时间。而六年以后,李安导演的作品也逐渐进入观众的视野。当时由他导演的《推手》一经上映便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也摘得很多奖项,让他彻底火了起来。而且,在国际影坛之上,也有了他的一席之地。每次他获奖以后,都要把自己的奖杯递给妻子,并对她说上一句:“这是属于你的奖杯,谢谢你。”

李安火了以后,每天都被掌声和鲜花包围着,头上也多了很多光环和荣誉。但是,妻子林惠嘉对这些荣誉表现得却并没有那么狂热,她把家里的各种奖杯都收了起来。

而至此,李安心里也明白,妻子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换作是别人,自己的丈夫获得了这么多奖,恨不能天天拿出来显摆,要把奖杯摆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但是妻子一点都没有要炫耀的意思,而是低调地将这些荣誉收起来,这就是一种睿智,也是给自己最大的一种鼓励和帮助。

所以,李安在心里暗下决心,他说,自己一定要拿到更高级的奖,捧一个奥斯卡小金人回来。

李安拍摄《理智与情感》的时候,林惠嘉抽出时间将原著很认真地通读了一遍。在拍摄过程中,也给了李安很多女性角度的建议。晚上收工回家以后,李安和妻子经常会就这部影片讨论很久。在这种不断的讨论之中,李安受到了很好的启发。这虽然是他拍摄的第一部英语影片,但是最终也获得了诸多奖项。

后来拍摄《卧虎藏龙》的时候,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到武侠片,李安心里没底。

但是林惠嘉则在旁边说:“谁都会有第一次,你如果不去尝试一下就认定自己不行的话,那就太遗憾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说完,她又找来很多国内国外的武侠片,陪着李安一起看。他们一边观看影片,一边还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有什么新鲜的想法,也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交流。

等李安投入拍摄中去的时候,林惠嘉将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承包过去,以保证不让李安分心。她每天都会给李安打电话,叮嘱他注意身体。如果李安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她都会在电话里耐心地听他讲完,然后再一一帮他化解。

《卧虎藏龙》同样大获成功,李安站在颁奖台上,十分激动地说:“我必须要感谢我的太太,如果没有她,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

后来,李安的事业遭受挫折,导致他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妻子找来大量肯定李安的评论文章,将它们收集起来给李安看。然后陪他去旅游散心,一起买菜做饭。

在这种持续性的鼓励之下,李安也很快走出了自己的低迷状态。

最后,我们都知道,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等四个奖项。

就像李安在颁奖典礼上多次强调的那样,没有自己的妻子,就没有今天的李安。家人的支持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股最大的动力,不管是在低谷还是在高峰,都不用担心会缺少他们的陪伴与鼓励。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全身心地去投入,直到变成那个优秀的自己。

【智慧屋】

少泼冷水多鼓励

每个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都想要竭尽全力地去做好。但如果还没开始就遭受到了阻力,特别是来自家人的反对,那原本火热的心就会瞬间变得冰冷。所以,我们不妨多一些包容和理解,给家人多一些支持和鼓励。当我们看到一种进步和结果之后,就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而那些小小的鼓励,对于他来说,也许就是一次大大的机会。从一开始就对别人的想法泼冷水,固然是不可取的。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时候家人需要的不是什么人生大建议,也不是什么逆耳忠言,而是一种简单的陪伴。听他说说话,彼此聊一聊心事,花时间在一起做一些生活化的事情。这些看似很小的举动,却能给人带来莫大的帮助。这就是一种心灵力量的支撑,让人感觉到,不管怎样,还有家,这个最温暖的港湾,还有家人,这些最坚实的后盾。所以,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最能振奋人心,让人走出挫折的阴影。重新出发,去创造自己美好的明天。

被老婆孩子瓜分的星期天

你一般都会怎么安排自己的周末时间呢?是继续加班工作和往常一样按时上下班,还是陪客户应酬,喝酒唱歌直到半夜才回家呢?度过周末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身边的家人只有一种,他们都需要你去陪伴。每周七天的时间,你至少已经花了五六天的时间在工作上了,剩下的最后一天,何不快乐地、心甘情愿地被家人爱人去瓜分呢?

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已经让陪伴变成了一种奢侈,大家想的更多的就是如何完成更多的工作,如何能够挣到更多的钱。而家人,则常常被我们忽略在一边,自己都已经记不清楚上次一起出去玩是什么时候了,也记不清楚上次一起约会看电影是什么时候了。为了能让孩子感受到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还是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吧。

有一个男人每天下班以后都很晚才能回家,回到家以后已经很疲惫了,而这种疲惫带来的第一感受就是烦躁。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样,晚上很晚才回家。到家开门以后,发现自己的儿子坐在地上等着他。儿子才五岁,见到他回来很高兴地跑上去抱住爸爸。

儿子看着他,一脸认真地说:“爸爸,我能不能问你一个问题,你每天这么忙碌地工作,一天大概能挣多少钱呢?”

男人觉得儿子的这个问题有点莫名其妙,本来就已经很疲惫的他还要被自己的儿子质问一天能挣多少钱,所以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怒火,他把儿子教训了一顿,然后大声地对儿子说:“这不是你该关心的问题,以后不要再问我这种愚蠢的问题了。”

儿子在一旁,一脸委屈地低下头,他还在低声地说着:“我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是想知道爸爸一天赚多少钱而已。”

他见儿子马上就要哭出来了,也不忍心再去训斥他。只是告诉他说:“一天三四百块钱吧。”

儿子接着对他说道:“爸爸,你现在能不能借给我五十块钱?”

男人在心里想道,这个小家伙,兜这么大的圈子,原来是想找我要钱。于是,他又发怒了,大声地对儿子吼道:“如果你现在只是为了找我借五十块钱去买那些幼稚的玩具的话,我是不会答应你的。你现在立刻马上给我回你自己的房间去休息。好好想想自己刚才的行为,是不是有点太自私了?我辛辛苦苦地在外面挣钱,一回来你就找我要五十块钱,你觉得这种行为光彩吗?我没日没夜地上班,不是为了让你玩那些小孩子把戏的。”

儿子没有说话,低着头跑回了自己的房间。男人则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了。当他安静下来以后,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刚才对儿子有点太苛刻了。儿子半夜在门口等他,说不定真的是要钱去买什么需要的东西呢。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儿子几乎没有主动找他要过钱。

想到这里,他轻轻地走进儿子的房间,跟儿子道歉说:“刚才我不应该对你发那么大的脾气,你要的五十块钱我现在给你吧。早点休息。”

儿子拿着那五十块钱非常高兴,他向爸爸道谢完以后,就从床头拿出了自己的存钱罐。儿子捧着那只存钱罐往地上一摔,看见这一幕,男人差点忍不住又准备发火了,但还是克制住了。

这个时候,儿子蹲在地上,在那堆碎片之中捡起了几张皱皱的钞票,然后又拾起一些硬币。整理好这些钱以后,他把所有的钱都递给了爸爸,然后对他说:“现在我手上的这些钱一共是四百块,请问可以买到爸爸一天的时间吗?明天爸爸就不用去上班了,就在家里陪我玩会儿游戏,然后再陪我吃个饭。这样,我们就可以一天都待在一起了。”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大人的陪伴,平时工作应酬多,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陪客户喝酒的事情之上,完全忽略家里还有人在等着自己。现在流行一种说法:“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而现在陪伴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亲子阅读。周末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选一些他喜欢的书,然后将书上的内容朗读给孩子听。在这个朗读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问一些问题,目的就是让孩子参与进来,并养成一种思考的好习惯。孩子回答正确以后,要给予表扬,这样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还有的父母会选择带孩子去看一部儿童电影,在大人的全程陪同下,孩子的安全感十足。电影对他的意义也变得丰富起来,这种陪伴将成为一种深刻的记忆,很多年以后依然会留存在孩子的脑海。

明宇毕业后结了婚,结婚第二年有了自己的孩子。而那一年也是自己工作最忙的一年,因为他创办了一家自己的小公司,由于公司处在建立初期,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亲自去办理。所以,每个星期他能留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孩子出生好几个月了,他抱孩子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得清。

对此,他心里也觉得惭愧不已。有一天,很晚才回家的明宇看见自己的老婆在卫生间里洗衣服。那么一大盆衣服,都是老婆一件一件地用手搓干净的。自己平时工作忙,竟然没有注意到这些事情。他走过去问老婆:“这么晚了,怎么还在洗衣服,赶紧去休息吧。”

“白天要陪孩子,一点时间也没有。好不容易现在孩子睡觉了才能抽出一点时间。现在不洗,明天又洗不了了。”老婆头也没抬地回答道。

明宇这才意识到自己平时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好多情况自己都不了解。于是他下定决心,一个星期,无论如何都要抽出一天的时间来陪陪妻子和孩子。

接下来,每到周末,他都会去菜市场买一些菜回来,亲自下厨,为妻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然后在家里照顾孩子,学习了很多和孩子逗乐的新招式。

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种生活方式。而妻子和孩子看上去也很满意现在的这种状态。生活稳定,关系和谐以后,自己的工作也变得顺利起来。

这些结果都是以前未曾预料到的,原来,这种陪伴式的瓜分其实是非常幸福的。

【智慧屋】

孩子发现世界的方式就是“玩”

孩子从出生到上学这个阶段,因为没有学校生活的束缚,所以一天当中最大的任务就是玩儿。但由于这段时期没有老师的引导,所以家长这个角色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我们不仅要陪孩子玩,更要引导他们如何去玩。也就是说,我们要有一种高质量的玩,家长此刻充当的就是一个老师的角色。孩子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我们规范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纠正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然后才是陪伴和玩耍。

孩子也有需要我们尊重的意愿

很多人把小孩看作是一种没有思想的生物,但其实再小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意愿。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些选择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决定。比如今天穿哪件衣服,要配什么鞋子,想吃什么东西等。我们需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大人来和我们进行平等的对话。这样的亲子互动时光才是孩子最盼望的,不要认为孩子的选择不好,适当地尊重他们选择的权力,有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感情的交流。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去陪伴孩子,也会让他们有所成长,慢慢建立一种独立的品质。如果我们蛮横地替孩子做了所有的决定,很多事情并不是他们乐于接受的,再去强加给他们,只会让他们抵制和反感,形成一种逆反心理,对你说的话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对抗。

想要工作做得好,家庭和谐不能少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睦是其他事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一个家庭就好比一个国家,只有内部人民团结一致,和谐相处,才能换得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力强盛。有人在家里和家人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不仅让自己每天的心情都处在郁闷烦躁的状态,更是无心工作,对手上的事情只能马虎应付。

这样一来,如何能将工作做好呢?

在一个家庭关系中,我们有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等。在这个关系网络之中,一般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处理好其中的某一段关系,其他关系会受到影响。比如,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就直接影响着父子关系,或者母子关系。经常吵架的父母,也会让孩子渐渐地不太想靠近自己的父母,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而那些家庭和谐的人,他们的相处模式又是怎样的呢?

有一户很爱吵架的人家,他们总是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家里的氛围大部分时候都很凝重,每个人回家以后都开心不起来。而这户人家的邻居是一户非常和谐的家庭,几乎没怎么听到过他们家人之间大声的嚷嚷和指责,每个人回到家也都是开开心心的样子。

于是,爱吵架的这户人家很想弄清楚,自己家如何才能做到像邻居家那样和和睦睦,相亲相爱。所以,有一位长者就去邻居家请教经验。

“请问你们家里这么多人,是如何做到和睦相处从不吵架的呢?我们想要改变现状又该从何下手呢?”长者焦急地问道。

“其实啊,您不知道,我们家之所以从不吵架,就是因为我们家的坏人比较多,吵不起来啊。”邻居回答道。

听到这个答案,长者很生气,他觉得邻居这是在戏弄他,并没有好好回答他的问题。如果真像他所说的坏人多的话,那不应该是经常吵架才对吗?所以,对于这个回答,长者也并没有太当回事儿。

有一次,这位长者无意间听到了邻居家的一次对话。他们因为家里的某件事情出现了失误而在一起讨论。长者听到的对话如下:

“都是我的错,我应该再努努力,事情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我也有责任,如果我能做得更好一点的话,结果也不会变成这样。”

“还是我的责任最大,我事先计划得不是太周密,所以才导致这种错误的出现。”

他们家里所有的人都在检讨自己的错误,都在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都说事情出现失误的原因是自己不够尽力。没有人去指责对方,也没有人推卸责任,更没有人为自己辩解。正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做好,所以大家都是坏人,正因为大家都是坏人,所以大家都有责任。

听到这里,长者终于明白了邻居的话。其实,别人并没有戏弄他,只是当时自己没有想明白而已。而此情此景,也终于让他彻底醒悟,自己家和邻居家的差别究竟在哪里。

每当家里因为某些事情起了摩擦,家里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相互推脱,你说是我的错,我说是你的错。所以,每个人为了让自己洗清责任,都是情绪激昂地为自己辩解。从来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说:“这是我的错。”指责来指责去,每个人的情绪都变得非常糟糕。而吵到最后,也没有一个良好的收场,等到下一次有矛盾的时候还是吵架,然后再翻出上次的旧账,又开始新一轮的相互指责和推脱。在这种模式之下,家庭怎么能和谐?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对他们却总是最容易丧失耐心和包容之心,一不小心就会将自己的坏脾气留给他们。其实,家人之间的相处最需要的就是包容之心。因为,这种关系是我们社会关系里最长久的关系,相处时间长,相处空间相对一致,所以更容易有矛盾和摩擦。但是我们如果能选择一种正确的方式去应对这种矛盾和摩擦,就会将其轻易化解,并维护家庭和谐。而这种正确的应对方式就是包容和理解,就是责任和担当。

罗素曾经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个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

单位里有一对出了名的恩爱夫妻,在别人眼里,他们给予对方的总是尊重与爱护,从来不会因为什么事情而争执得脸红脖子粗。这对夫妻有一个女儿名叫曼曼,长得甜美可爱,十分爱笑。由于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从小到大,曼曼都是在这种相亲相爱的环境里成长。

曼曼看上去很有活力,对待身边的人也非常热情,大家都愿意和她在一起玩耍。平时在生活中,她表现得极为自信,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独立的一面。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感很强。

曼曼有一个同学叫小铭,她和曼曼一样,来自一个普通家庭。但是从她们的外在性格上来看,她们却有很大的不同。小铭平常在学校喜欢自己独来独往,不爱和人一起玩游戏。她总是躲在角落里不爱说话,有时候被老师稍微批评几句,她便情绪崩溃到大声哭泣。如果有同学不小心冒犯了她,即使是跟她真诚地道过歉,她也还是要大发一顿脾气。然而另一方面又表现得胆小自卑,从不举手发言,也从不当众表演。

最后,老师通过一次家访才对导致小铭这种极端性格的原因有所了解。那天,老师和小铭的家长约好了时间去家访,由于路程计算有误,老师提前半小时就到了。下了车,刚到她们家小区楼下,老师就听到有人在吵架。而除了吵架的声音,还伴着一阵尖锐的孩子的哭声。

老师一听并听出来了,这个尖锐的哭声正是来自小铭。经过一番询问,老师才从左邻右舍了解到一些情况,原来小铭的爸爸妈妈基本上隔几天就会这样大吵一次。两个人的脾气都很大,家里的东西都不知道摔烂了多少。而每次吵架,小铭就在旁边这样大声地哭,但是并没有人理会她。等爸爸妈妈吵完架,看到还在哭泣的小铭,反过来又把她训斥一顿,然后就是好几天的冷战。爸爸不跟妈妈说话,妈妈也不跟爸爸说话。当然,爸爸妈妈也不跟小铭说话。这么多年了,两个人的工作也没有丝毫进展,似乎全部的精力都耗在跟对方吵架这件事情上了。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表现给他们的样子,就是他们将来长大以后的样子。所以,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就要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能反过来成为孩子的人生向导。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相爱,如果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很牢固,平时的生活又充满了爱意,就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这样也才能带来一个和谐稳固的家庭。有了和谐稳固的家庭,其他事情的发展也就不在话下。

【智慧屋】

把最好的脾气留给家人

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最多的耐心和最宽的包容都给了身边的陌生人,而将最坏的脾气和最少的耐心留给最亲近的人。在家人面前,我们总是有话不能好好说,有错误不肯好好承认。总是在相互埋怨,相互诋毁,让家人变成了一种敌对势力,不管怎样就是要对着干,似乎这成了一种很大的乐趣。我们真应该尝试一下把最好的脾气留给家人,或许你尝试一次之后,就会爱上这种感觉。

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经历过生活的诸多变故以后,突然想到了“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这句话,一下子也就觉得释然。以前总有一些事情放不下。对于那些想得到却没能得到的东西总有一些耿耿于怀,心有不甘。但是这些不能释怀的情绪,最终折磨的还是自己。所以,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也要敢追求会释怀。因为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凡事尽力而为,不过于执着事情的结果,才能让自己活得舒坦。

说到底,人就是活在一种心态之中。而生活的好与坏,全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如果我们能摆正心态,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去看待生活而不是患得患失,过分看重某些结果和意义,反而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基于这种观点,心理学上有一个对应的词叫“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是一位很著名的表演者,他的长项就是高空钢丝行走。但是很不幸的是,在一次重要表演中,他从高空摔了下来,当即死亡。事后,瓦伦达的妻子表示:

“我早就有预感这一次肯定会出什么事儿,因为,他在准备这次表演的时候,总是反复地在跟自己强调,这次表演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绝对不能出错,绝对不能失败。但是在他以前那么多次成功的表演当中,他都只是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情本身,而没有过多在意这件事情会带来什么影响和意义。”

可想而知,最终导致瓦伦达摔下钢丝的,不是他的技术不到位,而是他的心态不到位。过分地追求事情的结果,而忽略了事情本身,这就是一切危险的开始。

在一个家庭里有兄弟两人,可是他们的职业却存在很大的悬殊。哥哥是高级的会计师,而弟弟则成了监狱里的一名囚犯。

有人为了弄清楚这其间的原因,分别在不同的两天时间对哥哥和弟弟进行了采访。当记者向哥哥问道:“请问你能成为这么顶级的会计师的秘诀在哪里?”

哥哥毫不隐瞒地说:“小时候我出生在一个很贫穷的家庭里,而且我在一个贫民区长大。家里经常吃不起饭,爸爸不仅爱赌博,还很喜欢喝酒,整天都在外面混日子。而我的妈妈有精神病,照顾不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家庭环境,你觉得我还不努力能行吗?”

第二天,记者又去监狱采访弟弟,他向弟弟问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的失足,让你住进了监狱呢?”

弟弟回答道:“小时候我出生在一个很贫穷的家庭里,而且我在一个贫民区长大。家里经常吃不起饭,爸爸不仅爱赌博,还很喜欢喝酒,整天都在外面混日子。而我的妈妈有精神病,照顾不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家庭环境,又没有人管我,为了吃饱穿暖,只好去偷偷抢抢,不然你认为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同样的家庭环境,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他们的差别在哪里呢?哥哥将自己成功的原因归功于恶劣的家庭条件,而弟弟将自己失足的原因也归功于恶劣的家庭条件。这就是两个人对待事情的看法不同,也就是活着的心态不同。一个人认为,既然现在的条件已经这么困难,那么我就需要做一些改变来让自己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另一个人认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这么困难,那就算我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只能破罐子破摔。

拿破仑·希尔对于心态问题曾经做过这样的解读:“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心态与人生成败的关系,都浓缩在了这句话里。

心态也是一种习惯,它会在无意识之间跳出来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好的心态就是保证你在低谷时向上,在高峰时扎稳。

【智慧屋】

对待生活要有热情

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就是我们心态崩掉的开始,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美好的东西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家人生病需要很大一笔钱做手术,但是想要凑齐这笔钱又有很大的困难。最终还是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将这笔钱凑齐了。有的人想到的就是凑钱过程中的艰难,感觉自己很不容易,生活很不理想。而有的人想到的就是大家的热心帮助,觉得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对借钱给自己的人心存感激,觉得有这么多人帮助自己,生活还是很美好的。这就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给自己带来的转变,虽然事情很糟糕,但还是会有一些小美好等待你去发现。

对自己要有信心

很多人之所以总是看到事情悲观的一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自信。他们不相信自己配得上更好的东西,不相信自己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所以这种负面意识成了自己的习惯。久而久之,就成了自己生活的一种心态,这种人只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相反,拥有好心态的人都是很有自信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才真的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