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研究方法与借鉴的理论
(一)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田野调查是本书获取研究资料的最主要方法。田野调查以访谈方法为主,主要访谈了本书内容涉及的文化重构实践主体如政府官员、学界学者、旅游开发策划的策划人、文化持有者等。书中还大量使用布洛陀文化产品策划方案、会议记录、工作汇报、图片实景资料等。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提炼出那县布洛陀文化重构的时间线索以及重构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手段,挖掘重构者重构文化的意图,以此勾勒出一幅民族文化当代重构的实景图。
由于本书研究的不是文化产品,而是文化生产过程,所以笔者在田野中所读到的是一本活生生的“人书”,描绘的是一幅当下语境的“文化重构的实践图像”。因此,本书力图使用新民族志或实验民族志的表述方式,客观真实地展示文化重构的过程及重构实践所包含的逻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中有部分访谈对象采用实名描述,并非不遵循民族学人类学学科需要技术处理报道人信息资料的学术惯例,而是在访谈过程中已征得报道人的同意后才在书中采用实名描述的方式。
(二)借鉴的理论
本书主要借鉴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来解释壮族布洛陀文化当代重构现象。布迪厄一生著述极其丰富,共出版了50余部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有:《阿尔及利亚社会学》(1958)、《再生产》(1970)、《实践理论概述》(1972)、《论区分》(1979)、《学人》(1984)、《实践逻辑》(1990)、《实践理性》(1998)等。在这些著作中,布迪厄试图打破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固定思考模式,建构一种“反思的社会人类学”,其实践理论主要包含在文化再生产、场域、惯习、资本与权力等几个核心概念之中(详见本书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