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约束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在理论分析中,本书尽力避免以往国内研究直接引入国外文献中的模型与中国现实情况相脱离的事实,注重结合中国现实的分析,提出具体创新的研究方法。例如在分析次级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中,在构建商业银行资产价值变化的模型时,本书突破既有文献基于几何布朗运动对商业银行资产的描述,充分考虑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过于依赖贷款并且受监管当局行政干预等特点,在国内文献中首次基于带有跳跃扩散的几何布朗运动假设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进行随机建模,刻画商业银行资产变动特征(包括商业银行风险行为)对其利益相关人的影响。本书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在对次级债的市场约束分析中,在国内文献中首次提出基于“相互持有”这个我国特有的次级债发展现象进行数理建模,得出“相互持有”削弱次级债的市场约束的本质作用等相关结论,并探讨“相互持有”造成市场约束削弱的途径。

在实证分析中,本书也注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计量分析。例如,传统文献一般通过计量分析存款人及次级债持有人对商业银行利息风险溢价等数量及价格的直接约束与间接约束,但是在中国,公众普遍对政府有隐性担保预期的现实情况下,在中国商业银行大量发行次级债,其直接目的在于满足资本充足以实现上市冲刺的背景下,仅仅分析存款人及次级债投资人似乎无法真实地体现我国市场约束的存在性。因此本书选择商业银行非系统性波动作为我国市场约束的出发点进行研究。

本书还对市场约束可能造成的博弈问题进行了分析。例如,商业银行可能因此进行盈余管理、资本管理和监管资本套利等此类信号显示。如果进行盈余管理等信号显示,那么其选择的工具是否会对商业银行的成本及利润效率造成影响?市场约束所处的环境会对市场约束的有效性造成哪些影响,等等。


[1]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市场约束的文件有很多,例如早在1997年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中指出,有效的市场约束是银行监管有效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