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先行先试,寻找新型治理的新路子
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2013年7月23日上午被市委确定为试点区后,海沧区迅速行动,当日下午即研究确定3个市级试点,7个区级试点。同时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精心梳理确立了12大类150余个项目“房前屋后”美化提升项目,先行先试,率先拉开建构新型治理体系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创新性实验。海沧立足“新城区、新社区”的试点定位,广泛宣传发动,全面营造氛围,精心选取试点,创新工作机制,扎实做好保障,确保试点工作快速高效推进,努力寻找新型治理的新路子,着力打造“不一样的厦门”!
(一)广泛发动,全面营造氛围
要确保试点工作的有序、有效推进,必须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海沧区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深层次的宣传,广泛宣传“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意义、目的、方式,确保宣传到点、到户,提高群众对共同缔造工作的知晓率,激励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试点工作的开展打开了局面。
1.依托媒体进行立体化宣传
海沧区充分发挥传统媒体、都市媒体以及新兴媒体的优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共振宣传,实现了宣传效果最大化,营造了人人参与的氛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海沧区通过报纸、广播、网络专栏、微信微博、宣传栏、户外广告和新闻大篷车等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多样化、立体式的宣传,把共同缔造的理念送到居民身边。同时,海沧区还与厦门移动电视合作拍摄反映海沧以及各试点社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宣传片,在移动电视和电梯等视频媒体上滚动播放,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当新闻大篷车载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专列开到西山社的时候,男女老少纷纷围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宣传板前面,热烈地讨论美丽厦门、美丽海沧和美丽西山的美好愿景。还有夕阳宣传队拉着二胡、弹着琵琶、唱着曲,村里的文艺表演队、腰鼓队一同载歌载舞,场面十分热闹,建设美丽西山的氛围也一下子热烈起来。
2.制作手册进行生动化宣传
海沧区设计制作体现海沧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宣传手册,通过网格员入户发放,用生动形象的方式阐述工作思路,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直观、清晰地了解海沧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行动。试点四个月以来,海沧区共发放市区两级宣传册111290册,下发意见征求手册30万册,搜集意见建议4万余条。同时,各试点社区也印制体现自身特色的宣传册,以更加具体、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内容让居民了解和认识共同缔造,提高共同缔造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与单纯地进行宣传不同,海沧区在宣传册上创新性附上回执联,网格员发放宣传册的同时将回执联带回,实现“入户宣传、征求意见、收集建议”三者的有机结合,了解“群众在想什么、需要政府帮他做什么”,让群众知道“政府现在在做什么、想让百姓参与什么”,调动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提升了宣传的质量和效果。
3.组织宣讲进行特色化宣传
配合宣传《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及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海沧区邀请规划专家、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等专家召开专题讲座,广泛地开展宣讲活动,在各级平面媒体推出系列解读文章,进行特色化宣传,着力营造氛围。发动专家学者、城市义工代表、演讲协会成员等组成区级宣讲团,走进街道、社区开展专题宣讲活动;同时,邀请由社区干部、网格员、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共同缔造积极分子组成群众宣讲团,在试点的社区、村居中开展巡回宣讲,用群众的话语,从不同角度宣扬“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内涵实质,为开展试点工作营造氛围。东孚镇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组织洪塘村“温馨夕阳”文化艺术团到全镇13个村居,以乡土文艺演出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宣讲。洪塘村通过对老人的宣讲,动员老人召开家庭座谈会,将共同缔造的理念传播给年轻一辈。
4.开展活动进行互动化宣传
除了进行“你说我听”的单向性宣传外,海沧区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小活动,在互动中达到宣传的目的,让“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深入人心。海沧区举办电视辩论和网络访谈节目等活动,让互动宣传多样化。依托美丽厦门微信服务平台,组织网评员与网民互动,发动网民挖掘厦门之美、海沧之美,传达群众意见建议,形成全民参与、共谋共建的舆论氛围。由镇文化服务中心牵头,东孚镇利用晚上、周末等群众活动密集的时间段,在山边村、东孚商业街举行“灯谜会”、知识问答、小节目演出等活动,让群众在娱乐互动中加深对共同缔造的了解和认识。山边村举办“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知识竞赛,吸引了来自村民、企业和商家的十几支代表队参赛。各个代表队角逐激烈,表现出色。现场近五百名观众欢呼声此起彼伏,并踊跃参与抢答互动,效果很好。
(二)典型引路,精心选取试点
试点的目的在于为全面铺开共同缔造行动指向探路、积累经验。作为推进共同缔造工作的载体,试点社区和试点项目选取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试点工作的成效。海沧区通过横向对比、上下互动和多方协力,精心选取试点社区,认真梳理试点项目,科学细化试点方案,为先行先试奠定了基础。
1.横向对比选取试点社区
社区是共同缔造的基础,是创新社会治理的主阵地。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工业新城,海沧既有较为成熟的城市社区,也有转型中的“村改居”社区;既有外来人口集中的特殊社区,也有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社区。因此,选取的试点社区不仅要有典型的特殊性,更要有广泛的代表性。海沧区通过广泛征求镇(街)、村(居)的意见,结合厦门市委以及专家学者的指导建议,根据地理区位、区划规模、人口构成、经济基础、设施条件等情况,将社区划分为城市社区、“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和外来人口集中社区等几种不同的类型,制订差异化实施方案。海沧区把以城市居民为主、社会管理有经验的海沧街道海虹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共建共治有基础的新阳街道兴旺社区和开发度较高、基础配套较完善的东孚镇山边村作为市级试点单位;同时选取海发、寨后等14个各具特色、能够反映海沧社区总体情况的社区作为区级试点社区,为先行先试奠定基础。
2.上下互动梳理试点项目
项目是试点的载体,也是试点工作的切入口。通过确立、落实一批社会关注度高、能够迅速激发各方参与热情的试点项目,可以方便群众参与进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示范效应,为试点工作打开局面。海沧区立足群众迫切需求的小事、实事,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精心梳理确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绿道与慢行系统、海沧湾公园改造等12大类150余个“房前屋后”美化提升项目。作为工业新城,海沧区外来人口众多,但是城区公交系统尚不发达,骑车上班的务工人员很多。为了满足外来人员以及群众绿色出行的需要,海沧区打算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但是,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否必要,群众是否支持,怎么建,建好以后要怎么管,这些不能仅仅由政府自己说了算。自2013年8月初开始,海沧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网络微博、论坛、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征集居民的意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参与讨论的市民达10万余人次,大家纷纷就是否要建、建设线路、站点设置以及自行车的设计样式等进行深入的讨论,最终促成了厦门市首个公共自行车系统。
3.多方协力细化试点方案
试点方案是试点工作的行动指针,可以广泛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在区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海沧区各个试点镇(街)、村(居)也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原则,围绕打造“社会共同缔造、老百姓欢迎的新型城镇化城区”的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实际、体现群众意愿、凝聚最大公约数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试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了让试点方案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海沧街道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协商征求活动。首先邀请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居干部和村居代表召开专题协商征求意见会;街道挂钩村居的领导深入试点村居,召开村居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会议,通报试点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同时,主动对接相关领域的专家,征求专家对街道试点工作的指导建议。此外,利用自身的优势,组织有关人员赴岛内先进区、省外和台湾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讨论制定了海沧街道试点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三)注重长效,创新工作机制
建构新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久着力、持续推进,这就需要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以体制机制建设确保共同缔造工作走得远、走得好。海沧区在试点过程中,注重通过实行“一线工作”机制、联动协调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进试点工作。
1.实行“一线工作”机制
要想发动群众参与,必须先走进群众、动员群众。海沧区各级领导干部努力践行“一线工作法”,眼睛向下、关口前移,通过“情况到一线了解,问题到一线解决,项目到一线推动,课题到一线调研,工作到一线落实”五个“到一线”,及时跟进试点进展情况,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试点开始后,海沧区组建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分别进驻试点社区,摸清底数、找准问题,研究对策、制定方案。区委郑云峰书记多次带队到试点社区和项目工地,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督促。各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深入网格,走访企业3300余场次、全区38个村居、基层群众8000余户,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800余个。同时,实行领导干部带头交朋友、结穷亲制度,重点联系困难户、拆迁户、信访户和能人户四类对象,共结对1014户困难户,208户拆迁户,挂钩60户重点信访对象,416户能人户。“一线工作法”把干群关系“接”起来,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2.构建联动协调机制
共同缔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不同部门联动协调、密切配合。为此,海沧区着力完善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联动协调机制,形成纵横关联的行动合力,确保试点行动有序高效运转。充分发挥现有基层党组织、工青妇和老龄委等基层组织的力量,通过街道片区大党委、社区大党委等载体将职能部门、辖区机关、社会组织、商家企业和社区居民等凝聚发动起来,强化横向联动。海虹社区通过社区大党委会议,召集拆迁户、物业代表、乡贤代表、政府部门相关责任人、社区工作人员齐聚一堂,通过六次协商,商定了纳凉广场的凉亭建设、拆迁户的两个凉亭、石凳、拆迁户三组团楼广场舞的亮灯建设等。同时,海沧区建立“区统筹、镇(街)组织、村(居)主体”的工作体系,强化上下联动试点社区积极与挂钩区领导、区缔造办、区直部门对接沟通,主动汇报试点工作推进情况,上下联动,有力保证了试点工作的开展。
3.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机制是一根指挥棒,具有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海沧区结合试点需要,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设置了区、镇(街)、村(居)三级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海沧区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纳入全区考核评估范围,督促各单位将美丽厦门战略部署及试点任务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指标体系中,协同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考评办法,通过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干部履职到位。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在共同缔造中的基础作用,海沧将试点社区及干部、网格员等推动试点工作的情况纳入考核范围,成立由上级部门、群众代表、社区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的考评小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定期对社区推动试点情况进行考评。同时,把考评结果与行政问责、评先评优、奖励惩戒等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先进、勉励后进,给职能部门、社区增加压力和动力,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共同缔造注入活力。
4.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既是保证试点工作落到实处的有力举措,也是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海沧区着力完善督查检查机制,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监督关口前移、全程跟进,确保试点工作持续快速推进。由海沧区纪委牵头,区“两办”、区委组织部成立联合督查小组,加强对共同缔造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各镇(街)的试点工作的质量进行巡回督查,运用测评排队机制把落后干部“逼”出来,及时对试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改进。同时,海沧区创新监督检查的工作方法,注重把监督检查与推进试点工作相结合,把监督检查的过程变成推进试点工作的过程。此外,海沧区推行“现场工作法”,采取直接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掌握一手资料的方式开展督查督办,对工作进度滞后的项目进行调研督查,协助解决问题,确保重大项目按照序时进度推进,确保试点工作有力开展。
(四)建章立制,扎实做好保障
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全面的保障措施。创新社会治理的复杂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对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试点过程中,海沧区通过建章立制,打造高效、专业的缔造干部队伍,邀请行业精英共同参与,构建多元投入体系,建立党建引领机制,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为推进共同缔造行动提供人力、物力和组织保障。
1.建立人力保障制度
坚实的人力保障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为了确保试点工作快速、高效开展,海沧区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组织试点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效率高的缔造干部队伍。海沧区先后派出多批宣讲骨干参加市委培训;邀请专家分别为各级领导及宣讲骨干授课7场;以镇街为单位,对全区1640名大学生村官、村居干部、网格员、社工义工、志愿者骨干开展培训。同时,为了提高各级工作人员效能,海沧区建立起“马上就办、雷厉风行、实干实效、办就办好”的高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敬业加专业”的干部队伍。其次,通过多方邀请行业精英共同参与,海沧区组建了专家、民主党派、社会、媒体、网络、青年干部、台商、博士俱乐部等8个顾问团,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向社会各界借脑、借智。整合参与力量,集中聪明才智,吸纳意见建议,接受评价指导,充分发挥社会能人和行业精英的正面效应。
2.推行财力保障制度
共同缔造离不开扎实的财力保障。为了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启动,海沧区下拨专项资金,作为试点启动经费,保证试点工作有钱办事。在加大财力投入的同时,海沧区改变以往大包大揽的社会建设模式,实行财力共建制度,构建起多元投入体系,为试点工作提供扎实的财力保障。这样既可以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又可以调动社会组织、商家企业、居民个人参与提供政府公共服务,构建起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激活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服务。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过程中,机关干部、企业、社会团体、市民等积极响应,踊跃捐赠,各界认捐公共自行车达800辆,共建站点12个,合计186.4万元。此外,海沧区实行“以奖代补”制度,对群众参与度高、满意度高、成效好的社区建设类项目、公共活动类项目以及公共服务类项目,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资金补助,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
3.完善组织保障制度
基层党组织是试点工作的执行主体,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前提。海沧区在试点过程中,大力开展“美丽厦门·党建保障行动”,建立党建引领机制,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海沧区委组织部出台了试点社区党建示范点打造工作方案,并成立海沧街道、新阳街道大工委,在海虹、海达、海发、未来海岸4个比较成熟的社区成立社区大党委,通过大党委整合各方力量,为试点工作提供支持。同时,通过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兴旺社区党支部开展“两访三个一”活动[4],社区干部先后接访群众1326人次,解决各类问题124个;党员带队入户走访居民1238人次,收到各类意见建议870余条;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48次,参加的党员达到560多人次,服务群众4820多人次。试点工作以来,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党员深受居民好评,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参与热情持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