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影响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因素甚多,也有多种测算方法。在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因素更加复杂,存在着多种可能的实践结果。
(一)潜在增长率评价方法
总体上看,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模型,可以分为滤波方法和结构分析方法,更加具体的划分如下:
1.滤波方法
为了对经济增长潜在趋势进行识别,一系列滤波方法被引入经济分析并得到广泛应用——如HP滤波、BK滤波、CF滤波等(Baxter and King,1999;Christiano and Fitzgerald,2003)。对于单一时间序列的原始数据,上述方法或运用滑动平均方法,或运用频域估计方法,最终目的是将长期趋势因素与周期(和不规则)因素分离,获得不可观察的潜在因素的估计。
滤波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很容易实施。但是,其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是,单变量滤波实际上是一种纯粹技术分析方式,就潜在GDP而言,单一潜在GDP时间序列虽然可以滤波得到,但是由于它缺乏结构意义,因此不具有更多的经济和政策内涵。二是“尾样本问题”可能使得滤波方法不能很好地捕捉最近的经济潜在增长信息,因为特定时期潜在增长的估算需要基于前期和后期的时间数列数据获得,时间序列原始数据不能为最近期的估算提供足够的样本信息。三是面对经济变量时间序列陡升陡降的拐点,滤波方法的估算可能发生偏倚。为了克服滤波方法的某些局限,一些结构性估算模型被引入进来。
2.生产函数方法
基于索罗方程评估潜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方法,如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日本央行和欧盟财金事务理事会的潜在产出估算,均采用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方程。根据研究实践,我们稍作更详细一点的归纳:
(1)运用生产函数估计潜在增长的步骤。大致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运用生产函数,获得产出/投入弹性参数(即α、1-α)的估计;
第二步,构造潜在产出评价方程:
log(Y*)=TFP+α·log(K*)+1-α·log(L*) (1-1)
在(1-1)式中,有星号符号代表潜在变量;
或者,
log(Y/Y*)=ΔTFP+α·log(K/K*)+1-α·log(L/L*) (1-2)
在(1-2)式中,无星号符号代表实际变量。
第三步,构造潜在要素投入数据序列:TFP、K*、L*。
实践中,各国根据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构造潜在要素投入,包括潜在资本存量序列、充分就业假设下的劳动力投入序列构建、TFP序列构建。
第四步,生产函数评估方法的局限及克服。一般来说,运用生产函数模型评估潜在GDP时,潜在要素投入数据序列及潜在产出数据序列还包含着周期成分,生产函数评价方法本身不能消除这个扰动因素,因此往往把生产函数方法与滤波方法相结合,综合这两种评价方法的优点。
(2)产出/资本、劳动投入弹性参数(即α、1-α)的说明。将索罗方程应用于潜在增长评估时,各国依据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均需对产出/投入弹性参数(即α、1-α)给出说明,以下是几个案例。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生产函数方程:α=0.3;1-α=0.7。
欧盟财金事务理事会生产函数方程:α=0.37;1-α=0.63。
张平等(2011)对中国长期增长的预测:α=0.6;1-α=0.4。
从上面的几类参数可以看出,美国、欧盟潜在产出评价中,产出的资本弹性一般较小(0.3-0.4),中国产出的资本弹性较大(0.6),资本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状况比较明显。
3.其他估计方法
(1)菲利普斯曲线估计方法。从技术层面上看,实际GDP序列可以分解为长期趋势成分和周期波动成分,菲利普斯方法可以通过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对潜在产出增长趋势进行估计。尽管一些文献用菲利普斯曲线方法来估计潜在产出,但是,由于该曲线强调经济的需求面,加之估计结果较强依赖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特定情境设定,因此,与滤波方法和生产函数方法比较起来,该方法在政策评估实践中运用较少。
(2)DSGE方法。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以微观和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采用动态优化的方法考察各行为主体(家庭、厂商等)的决策及其当期和后续影响。在潜在增长的评价方面,DSGE模型把潜在产出看作“自然产出水平”,即经济中不存在价格和工资刚性条件下的产出水平,相应地,潜在增长和产出缺口可以基于这种自然产出水平计算。DSGE模型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因此,其评价结果也具有较强的经济和政策含义,但是,作为一种处于探索阶段的分析方法,仍有许多技术性问题善待解决,这种局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上该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3)多变量时间序列方法。典型如VAR模型和结构VAR模型。与生产函数方法、菲利普斯曲线方法等比较起来,VAR模型和结构VAR模型结构简单,应用于潜在增长估计时,具有较少的假设限制,且多变量时间序列在捕捉变量的动态变化和消除不确定因素方面也有优势,因此,有时将这种方法的估计结果与其他方法的结果进行印证。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也是明显的,与生产函数等方法比较起来,缺乏足够的经济理论意义。
(二)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基准评价模型
1.生产函数弹性参数的含义
上文对生产函数的产出/资本弹性(α)和产出/劳动弹性(1-α)给出了几个具体示例,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较为直接的比较(见图1-8)。该图是对长期增长路径及相应增长阶段的一个直观说明。当农业经济进入工业化阶段时,经济增长加速,并带动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发展阶段是一个过渡期,此时经济增长仍可能维持一个较高速度,但是,随着城市化成熟阶段的到来和人均GDP的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维持在一个均衡水平上。经济长期增长的这个“钟形”轨迹,可以看作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历史的一个直观概括。
图1-8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要素弹性对比
经历了30年的要素驱动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不仅面临产业结构的转型,而且面临着分配格局的转型,总括起来就是经济发展进入由工业化引领,向城市化带动的重要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里,增长动力和增长目标的变化,也将导致生产函数结构(弹性参数)的变化。面对这种状况,分阶段情景分析,成为潜在经济增长趋势预测的重要手段。
2.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前提界定
作为评估方法建立的依据,这里就中国经济潜在增长评估的一些条件及背景予以概要说明。
(1)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阶段性划分:增长历史趋势。如报告前文所述,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并带动城市化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但是,无论从发展方式还是发展目标看,工业化主导经济增长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延续改革开放之初劳动力禀赋动员的发展模式,要素驱动、低成本的工业化特征非常明显,要素分配中向资本倾斜。这是30年来中国生产函数产出/资本弹性参数较大、产出/劳动力弹性参数相对较小的原因。
未来20年中国面临经济增长转型的考验,以城市化为载体,扭转现阶段增长不可持续的瓶颈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以城市化重塑增长动力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增长赋予了新的目标和使命。由城市化快速发展,到城市化成熟阶段,可以看做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过渡期,也是经济失衡增长向均衡增长的转型期。这个时期中,若结构调整顺利,增长福利目标的明晰在重塑分配格局的同时,也将迫使本阶段中国生产函数结构(参数结构)发生变化。这是预测未来中国潜在增长必须明确的前提。
(2)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结构性含义。城市化趋势本质上是经济由失衡向均衡的调整,在到达成熟城市化和现代化之前的一段过渡期里,结构调整将展示为增长的主线,包括:人口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从生产函数角度看,由于生产函数弹性参数与要素分配比例互为镜像,因此,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结构含义,本质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人口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两个结构转变效应的叠加,将成为主导过渡时期中国潜在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3)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目标约束变化。具体包括:
其一,节能减排目标强制实施。为了促进增长方式转型,国家提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根据已有研究(袁富华,2010),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碳排放的迅速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21世纪以来的减排空间,从趋势可以看出,一条“反S”形式的减排力度轨迹,在2000年以来已经隐约出现。这个轨迹暗示着,如果以目前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继续支撑高位增长和庞大就业,则减排将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城市化阶段增长目标与工业化阶段存在显著的不同——尤其是城市化率提高情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为中国保障提供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经济增长的投资需求,削弱了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
(4)经济结构变化映射到生产函数结构。上述逻辑归纳为图1-9。
(三)对中国生产函数的模拟
1.中国潜在劳动投入估算
我们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对潜在劳动投入序列进行估算(“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序列已通过技术性处理估算出来)。其步骤是:
图1-9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结构、目标变动对生产函数结构的影响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自然失业率”→“潜在劳动投入(L*)”。具体说明见图1-10。
图1-10 1982-2025年中国潜在劳动投入趋势
2.产出/投资弹性参数(α)的变化问题
产出/投资弹性参数的变化如图1-11所示。
图1-11 要素分配比例变化牵引要素弹性沿长期增长曲线滑动:中国长期增长
基于我们对城市化逻辑曲线的前期研究,中国的高速城市化进程,在2011-2016年结束,城市化率跃过50%的关键点,而后城市化增长逐步放缓,到2020年左右接近60%的水平。2030年接近70%。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将要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增长的福利函数目标的改变,即新时期国家分配政策的实施和对于民生改善的强调,对于要素分配格局产生影响,本质上带来产出/资本弹性参数(α)和产出/劳动弹性参数(1-α)的逆转。即经验资本弹性α=0.6向预期资本弹性α<0.5的逆转。表1-8给出一个估算。
表1-8 中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
续表
3.中国潜在资本投入的估算
对于中国潜在资本投入的估算如图1-12所示。
图1-12 1978-2030年中国全社会资本存量(水平值对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