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毛泽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诚挚友谊 热情支持——与邓中夏为领导工农运动并肩战斗

邓中夏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从1915年开始到邓中夏牺牲,他们的革命友谊保持了18年之久。五四运动前后,邓中夏曾对毛泽东产生了重要影响;建党以后,他们又并肩战斗,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邓中夏是湖南宜章人,生于1894年10月5日,比毛泽东小一岁。毛泽东和邓中夏是通过蔡和森介绍相识的。1915年秋,邓中夏由郴县联合中学毕业后考入湖南高师文史专修科,蔡和森也考入湖南高师,与邓中夏同班。他们的同学后来回忆说:“和森沉默寡言,终日伏案用功;中夏性情豪爽,喜交游、善谈论,温和中带刚毅之气。由于大家课余饭后常结伴出游,接触多,所以很快便成了亲密的学友。”当时杨昌济同时任教于湖南高师和湖南一师,是邓中夏和毛泽东的老师,毛泽东和蔡和森都是杨昌济的得意门生。邓中夏也对杨昌济的学识和为人十分崇敬。他们到杨昌济家里,经蔡和森介绍,毛泽东和邓中夏相识了。由于志同道合,毛泽东与邓中夏很快成为真挚的朋友。1917年邓中夏考入北京大学后,还和毛泽东保持着通信联系。

1918年8月,毛泽东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第一次来到北京。邓中夏对老朋友来京非常高兴。他们经常在已到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老师家里会面,畅叙离别之情,商谈个人前程和国家命运。不久,杨昌济把毛泽东推荐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元培安排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手下当助理员。邓中夏是蔡元培等组织的北大哲学会的会员,毛泽东也参加了哲学会。他们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研究新思潮、新理论,一道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1919年春,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后,邓中夏曾与毛泽东一起去长辛店考察铁路工人的生活状况。3月12日,毛泽东离京回湖南后,仍与邓中夏保持密切的联系。

五四运动爆发后,1919年5月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邓中夏被选为该会总干事。5月下旬,邓中夏代表北京学联前往湖南长沙,向毛泽东介绍了北大和北京学生斗争的情况。毛泽东在楚怡小学召集新民学会会员和长沙各校学生代表开会,欢迎邓中夏莅湘指导学生运动。会上,邓中夏讲了话,他们决定成立湖南省学联,声援北京学生运动。会后,毛泽东与新民学会会员,深入各校,进行串联发动。湖南省学联成立后,会址设在长沙落星田商业专门学校。

1919年9月1日,毛泽东在湖南成立了“问题研究会”,并将自己起草的章程印刷后寄给邓中夏。章程中提出了要把主义和问题结合起来研究,邓中夏对此非常重视。他写了一个启事与《问题研究会章程》一起送给《北京大学日刊》编辑部发表。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率湖南驱张代表团第二次到了北京。当时邓中夏和新民学会会员、北大学生罗章龙等同住在曦园。据马非百回忆说:毛泽东每隔三五天就要来一趟,“主要是和邓(中夏)、罗(章龙)接头,他们一谈就是大半天,我看过邓康(即邓中夏)的日记(那时我们都写日记,并且还互相交换看,以期集思广益),对于他俩的谈话,记载得很详细,内容十分丰富,从政治、社会、经济、道德、学术到文学革命、个人修养,几乎无所不谈。他俩也都和别的同学一样,对李大钊、陈独秀……都深表敬佩”。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和邓中夏还与在京的湖南“辅仁学社”部分成员座谈,并在陶然亭合影留念。毛泽东这次在京期间,在邓中夏、李大钊等人的帮助下,还搜集和阅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著作。

建党初期,毛泽东是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者,邓中夏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邓中夏曾受李大钊的委托到上海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但未能参加会议,而毛泽东则出席了这次会议。党的“一大”后,毛泽东回湖南从事革命活动,在省立一师以国文教员身份做掩护。1921年10月21日邓中夏从四川来湖南长沙,毛泽东闻讯,即于当晚邀邓中夏在一师附小演说。邓中夏报告了他在四川的见闻,揭露四川的社会黑暗现状和政治形势,最后说:必须“用科学主义和社会主义”改变这种状况。演说毕,邓中夏来到毛泽东住所,他们竟夜长谈。

1922年秋,邓中夏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毛泽东是湖南分部主任。邓中夏代表劳动组合书记部起草了《劳动法大纲》。他和毛泽东等联名向国会众议院递交了要求将劳动法条文写进宪法的《请愿书》,并发动各地工人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声势浩大的劳动立法运动。

1923年在党的“三大”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委员,邓中夏为候补中央委员。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后,毛泽东被派到上海,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委员(分任组织部秘书),邓中夏则在工农部任干事。党的“四大”后,邓中夏任中央局秘书长,毛泽东任中央农民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和邓中夏都参加了党的“五大”,邓中夏当选为中央委员,毛泽东为候补中央委员。毛泽东仍任中央农委书记,邓中夏担任中央秘书长。

毛泽东与邓中夏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15年相识到1920年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个时期,他们两人是好朋友,邓中夏对毛泽东的思想转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二个时期从1921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他们两人同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为领导工农运动并肩战斗。毛泽东在党内以注重农民运动见长,邓中夏则以领导工人运动而出名。第三个时期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到1933年9月邓中夏英勇牺牲。“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我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苏联莫斯科的邓中夏热烈拥护毛泽东的革命路线。邓中夏回国后,立即投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工作。

1933年9月邓中夏在南京牺牲,毛泽东在中央苏区也处于被排挤的地位。1937年,邓中夏的夫人夏明到延安后,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对亲密战友邓中夏的牺牲表示十分悲痛,并向夏明多次谈起邓中夏的事迹。1945年,毛泽东还鼓励夏明:“不要忘记启汉、中夏同志的遗志,要继承他们的事业。”

(路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