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哲学研究所1955年9月正式成立,到现在59年了;世界宗教研究所从1964年开始筹备和成立,到现在也有近半个世纪年了。这两个研究所都是毛泽东同志亲自提议设立的。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面临的是树立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而20世纪60年代,随着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逐步扩大,中国必须在宗教学研究方面走出自己的道路。这两个所的建立,都是我国学术发展史上的大事。这两个所都是在调集全国的学术精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又由于其处在特殊的地位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来,它们代表了我国在哲学和宗教学研究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现在,这两个所建所初期的老一代学者已相继离开人世,就是当年风华正茂的年青人也已到了耄耋之年。趁着这一代学人健在的机会,编辑《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哲学宗教卷)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收入本书的文章是哲学所和宗教所部分老同志的回忆。由于他们是学术活动的亲历者,他们讲述的故事,尤其令人信服。
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而理论不过是社会生活实践的反映。现在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半个世纪前大不同了。理论当然要反映这个变化了的世界。但是,我们理论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立场不能变。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实现了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作为一个开放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只是为我们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而永远也不可能结束真理。我们的宗旨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坚信,坚持双百方针是发展真理的道路,而坚持思想自由又是进行学术创新的必要前提。半个多世纪的坎坷,我们一路走来。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管你坚持哪一种观点,只要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同样弥足珍贵。
哲学与宗教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不过哲学是理性地把握世界,而宗教则是以信仰的方式把握世界。
有一位世界文化名人曾说过,青年人收获的是诗歌,而老年人收获的是哲学。哲学是一门反思的学问,老年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就是一种哲学式的考问。还有人说,哲学是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只有当一切社会生活实践发生过后,才能有反思式的考问。当然说哲学是反思式的思维,这并不排除哲学参与实践模式的设计。因为人们的实践都是有目的的,实践的这种目的要素起着统率整个实践过程的引领作用。反思过去是为了总结以往的经验,经验上升为理论,特别是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那么这样的哲学理论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本卷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