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念,并指明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方向和基本内容。但《决定》在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宏大而广博的内容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既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应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应与非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明确区分,应是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明确表述,且易于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国民所能理解和接受,而不是一个复杂得只有专业人士经过深入研究才能掌握的理论范畴。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研究”的肇始所在。

“理念”(Idea)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见到的东西,即形象。柏拉图剔除了该词的感性意义,专指独立于现实世界的、永恒不变的普遍概念,即唯一的存在,个别事物因“分有”理念而存在,是理念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学者也因此将柏拉图的理念译为“理式”、“理型”、“相”。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但认为理念与质料相结合,不是分离而是存在于事物之中。故一般把亚里士多德的理念译为“形式”(Form)。

中世纪经院哲学称理念为共相。阿奎那认为共相分别存在于事物之前、之中和之后,“之前”是神创造世界的蓝图,“之中”是事物的本质,“之后”是人脑的概念。“之前”与“之中”分别保持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念含义,“之后”则是人主观方面的思想。为了与客观的理念相区别,一般把主观的理念译为“观念”(Concept)。观念的来源问题是十七八世纪西方哲学研究的中心议题。经验论认为一切观念均出自经验;而唯理论则认为来自经验的感性观念不具普遍性和必然性,不能成为科学知识,作为科学基础的观念只能是理性自身所固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即“天赋观念”(Innate Idea)。

十八九世纪的德国哲学重新规定了“理念”的含义。康德把唯理论者视为逻辑范畴的“天赋观念”归结为知性的“范畴”(Category),视为经验之所以可能的条件;而把另一些超越经验的概念区分为纯粹理性的理念(Ideas of pure reason)和实践理性的理念(Ideas of practical reason),认为理念虽无法用范畴来规定,但却是理性必须设定的理想。黑格尔则把逻辑范畴客观化,认为理念先于事物存在,经过“存在”、“本质”、“概念”三个阶段可发展成为“绝对理念”(Absolute idea)。这一逻辑理念再外化为自然,复归为精神;精神就是自在自为的理念。

在思想史上,Ideologie一词最初是由法国哲学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1754—1836)于1798开始使用的,法文原词是Idéologie。特拉西认为“理性的原则”没有得到贯彻是法国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于是他创立了Science des idées(关于理念的科学,简称Idéologie),目的是把人们从愚昧和偏见中解救出来,使之服从于理性的统治,最终达到人类的幸福;他为此起草的“理性的和科学的社会”教育改革方案亦在督政府执政后期成为官方的教育制度。1802年,通过雾月政变上台的拿破仑终止了这场力图使法兰西理性化的运动,并用轻蔑地口吻把特拉西称作Idéologues(空想理论家)。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Die Deutsche Ideologie中开始用Ideologie指称那些颠倒头脑和客观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论观点、思想原则,用Ideolog指称那些手脚倒立式的思想观点的制造者和信奉者,一直持续到1895年,长达半个世纪。

Ideologie(理念体系)= Idealismus(唯心主义),Ideolog(理念体系者)= Idealist(唯心主义者)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实际用词习惯;但中文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却将其译为“意识形态”和“思想家”。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把Idee作为一个不含褒贬之义的中性词来使用,只有Idee作为Ideologie的词根时才是唯心主义的形象符号,这是他们将Ideologie在拿破仑贬义用法基础上“意义重建”的结果:复合词Ideologie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拥有大于其组成部分之和的新含义,而作为其词根的Ideo-(Idee)自然会分有整体的新含义,尤其是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通信”中,恩格斯明确恢复了1845年他和马克思首先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praktisch-idealistisch(实践的唯心主义)。一般说来,马克思恩格斯的Ideologie在广义上等同于上层建筑,在狭义上仅指除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之外的那些上层建筑,两者的区别在于距离经济基础的远近。实践性最强的国家离其经济基础最近,几乎是直接反映这个基础的要求,因此它成了实践的唯心主义;而“更高的,即更严重地自我脱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理念体系,采取了哲学和宗教的形式。这里,观念同其物质存在条件的联系越来越错综复杂,越来越被一些中间环节所掩盖”。[1]它直接反映的不是经济基础,反却因为其距离经济基础最远而成为其他理念的“准基础”,因此哲学和宗教是思辨的或幻想的唯心主义。本文使用的理念是基于广义Ideologie的Idea,以彰显理念的实践性——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