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卷首语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集中表现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锋,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进程。20世纪80年代初,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就把“当代社会思潮和青年教育”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有一批教师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新世纪以来,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一方面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世人瞩目,另一方面国内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社会思潮更加纷纭激荡。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历史任务。我们一些教师就想系统地梳理、总结多年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研究的经验,升华为理论专著,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作点贡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对此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列为中心的重大项目,希望我们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理论工作者在分析、批判错误思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并把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相结合的成果仍然不多。本书希望在这方面有所贡献,有所创新。为此,我们对本书的结构做了如下的设计,共分三编:
第一编:总论。包括:第一章,“社会思潮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社会思潮的定义,社会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经济社会基础、本质特征、表现形式、演化的轨迹、传播的方式、社会思潮的斗争以及研究社会思潮的主要原则等做了系统、全面的探讨。就我们所知,已有的社会思潮研究著作缺乏这方面系统阐述的内容,即使涉及某个个别方面,如社会思潮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希望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对社会思潮形成、发展一般规律更深入的探讨。
本书研究的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全书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设计的。其中第一编第二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的历史走向”,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思潮斗争的历史脉络,分四个时期进行梳理。对每个时期社会思潮斗争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作了简要介绍,使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斗争的轮廓、各阶段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有一个历史的、简明的了解和把握。这对于认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思潮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探讨社会思潮斗争未来的走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编,“改革开放以来若干重大社会思潮评析”。我们从纷纭复杂的社会思潮中选择若干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反复出现、事关改革开放方向道路、对青年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集中在这一编中,共设十章从理论上进行专题分析,把从总体上把握社会思潮的斗争与对个别社会思潮的分析相结合。每一章的作者都是对该章所涉及内容长期研究、颇有建树的学者,这对保证本书的科学性和理论深度有重要作用。
本书研究的这些社会思潮,大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出现,后来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反复出现,产生过重大影响,事关改革开放方向道路的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借“普世价值论”鼓吹西方经济政治制度的思潮、从“左”的方面否定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鼓吹个人主义反对集体主义的思潮以及我国和平崛起、迅速发展面临的国际思潮等。这些社会思潮的反复出现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各种错误思潮,在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道路,反对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全对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在与上述思潮的比较、鉴别和斗争中不断发展并且日益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流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就是要求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有力抵制错误思潮价值体系的思想影响,本书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
第二编各章的设置都是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选择对青年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进行专章分析,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大家知道,邓小平关于反“左”反右有系统的论述,他引领中国改革开放是从反对“左”的、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僵化的教条主义开始的,而且强调“几十年‘左’的思想纠正过来不容易,我们主要是反‘左’,‘左’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5]但当全盘西化的“右”的思想泛滥时,他又旗帜鲜明地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当前思想战线首先要看重解决的问题,是纠正‘右’的,软弱涣散的倾向”。[6]当谈到对青年的教育时,邓小平特别强调要克服右的倾向的。他强调:“开放也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所以我们同时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7]“对青年人来说,右的东西值得警惕,特别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教育。”[8]本书总论及有关章节中,力求全面贯彻邓小平这方面的论述。我们都是多年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邓小平这方面的论述感同身受,所以我们选择专章分析的社会思潮主要是对青年影响比较大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并力求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困惑给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分析。同时注意,“批评或自我批评都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不能站在‘左’的立场上。”“都要进行充分的说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9]
如果说第二编的重点是从内容上展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研究,那么,第三编“引领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则是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把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高校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相结合,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
第三编第一章,全面、简要介绍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科学内涵及其相关的思想阵地和队伍建设。
第三编的第二章是“引领社会思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高校在引领社会思潮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到高校党委正确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在引领社会思潮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有效机制,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等多方面,全面系统地进行探讨。这是我们高校思想理论工作者最熟悉的领域,相信能为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作出有益的贡献。
第三编的第三章“引领社会思潮相关的理论是非辨析”一章,对影响人们正确开展引领社会思潮的模糊认识,如“‘不争论’的内涵与‘百家争鸣’的方针”,“引领社会思潮与反对‘左’和右的错误倾向”,“尊重知识分子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等八个问题,集中起来分析,这对于克服思想战线的软弱涣散现象有重要的价值,对引领社会思潮的学术研究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探索。
我们一向主张把引领社会思潮的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希望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理论工作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希望本书能为推动和深化这方面的研究起一点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