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的缘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发展“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那么,要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如何解决好农业劳动力转型,使其成为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012—2016年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可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能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技能,以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为主,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在农村居住的农业从业人员。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对农民进行技能资本投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就是对农业生产领域的带头人进行培育,使其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质上是提升农业生产主体的人力资本。那么,目前的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哪些成效?在现实中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其原因如何?如何采取相关策略促进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这些问题在现实中迫切需要解答。
陕西省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省份,已连续两年在省委“一号文件”中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列为重点任务。从2012年起在34个试点县启动实施了“职业农民塑造工程”,计划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力争到2017年培育10万人。[3]基于上级政策的指导,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立足于地区产业发展特色,探索出了一条适于当地的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因此,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为例,采取问卷调查与半结构性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已经获得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农民和相关政府工作人员、专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当前的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