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之二
田家溧 刘自稳
2015年6月6—7日,由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协办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孙家洲教授主持开幕式,来自北京、上海、湖北、甘肃、陕西、湖南、河南等地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并做相关学术报告。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数量巨大的出土文献资料相继面世,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规章制度、民众日常生活、社会精神风貌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丰富资料,也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注入了新活力。如何更好地运用出土文献资料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是本次会议的主题。会议先由王子今、张春龙、郑同修、张德芳四位先生做了主题发言。王子今《汉代河西市场的织品——出土汉简资料与遗址发掘收获相结合的丝绸之路考察》,结合出土汉简资料与遗址发掘,认为河西地区民间市场的中原织品多与士卒贳卖衣财物相关,是中原织品流向河西的特殊形式。活跃的西域“贾胡”可能也对这些商品继续向西转运,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此可增进对丝绸之路经济与文化功能的认识。张春龙《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九号井出土简牍概述》介绍了益阳兔子山遗址简牍发掘和整理情况,概述了益阳古城的历史地位以及出土简牍和砖瓦、陶瓷等其他遗物遗迹的研究价值,特别是首次展示了七号井和九号井部分简牍图版和释文。郑同修《定陶汉墓与古文字发现》介绍了定陶汉墓发掘的主要情况,并认为墓葬为西汉晚期,属于汉王朝国家储备即“预作寿藏”产品。故墓葬主人不会是定陶王,最有可能是汉哀帝为其母丁太后所建。张德芳《悬泉汉简中的丝绸之路和中西关系》关注悬泉简中与丝绸之路和中西交通相关的记载,根据其中的里程简恢复了丝绸之路东段从长安到敦煌的具体路线,并分析了悬泉简中反映的丝绸之路中段、西段西域诸国情况。“丝绸之路”很早便进入研究者的视域范围,但对其经济功能及文化交流的考察,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王子今先生和张德芳先生的研究,或可为今后该方向的研究提供一种参考。
本次会议采取分组报告与讨论的形式进行,现将主要内容综述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