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础条件分析
一 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据重要地位
2015年,郑洛新三市生产总值达到12755.58亿元,占全省的34.5%,“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9.1%,其中郑州市GDP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7位,洛阳市在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排名排名第二位。自创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6642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420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74.2亿元,占全省的4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913.4亿元,占全省的33.4%。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77.3亿元,占全省的3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63元。对外贸易能力不断增强,其中郑州市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70.3亿元,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见表2-1)。
表2-1 2015年郑洛新自创区三市基本情况一览
二 产业发展基础雄厚
近年来,郑洛新三市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截至目前,自创区已经形成以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其中:
1.郑州市“五链一体、服务优先”转型升级。以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立足“四枢三网四港”交通优势,以大枢纽带动大物流,以大物流带动大产业,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创新要素的流通、聚集,着力打造“1+1+10”制造业体系,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等七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郑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6∶49.56∶48.37,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高出全省8.9个百分点。
2.洛阳市“外引内培、重微共振”转型升级。洛阳市以创新激活老工业,着力引入新资源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洛阳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迅速,是全省唯一的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超过30%。拥有中信重工、一拖汇德工装、中航613所等一批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洛阳市矿山装备、农业机械、电气装备、起重机械、轴承、振动机械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中信重工是全球领先的重型矿山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
3.新乡市“引脑引智,内生动力”转型升级。依托区内高校集聚优势,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形成特色突出的以生物医药、动力电池为主的新兴产业体系。其中生物制药拥有华兰生物、圣光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华兰生物是全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基地,人血蛋白、静注丙球、生物核苷酸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前列。动力电池拥有中航锂电、科隆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中航锂电是国内领先的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企业。
三 载体支撑能力强大
郑洛新三市拥有4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42个省级服务业园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包括郑州、洛阳、新乡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郑州、洛阳、新乡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巩义市产业集聚区(铝精深加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洛阳高新区(节能环保装备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洛阳涧西区(军民结合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长垣县产业集聚区(起重机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园区。2015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22.36亿元,占全省的31.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73.76亿元,占全省的26.1%。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33个,占全省的32.1%(见表2-2)。
表2-2 郑洛新三市国家级产业基地一览
四 创新要素高度集聚
郑洛新三市是全省双创资源最集中、双创体系最完备、双创活动最丰富、双创成果最显著的区域。从研发平台看,截至2015年年底,郑洛新三市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23家,其中国家级69家,居全国第3位、中部省份第1位;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65家,其中国家级2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7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346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从高校院所资源看,郑洛新三市拥有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74所高等院校,占全省高等院校总数的58.3%;郑州三磨所、中船重工七一三所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等38家中央驻豫科研机构,占全省的95%;河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南省机械设计研究院等18家省属转制科研院所。从人才资源看,郑洛新三市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省“中原学者”、郑州“1125聚才计划”专家等各类科技人才15.7万人,占全省的47.6%。从科研成果和转化看,郑洛新三市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申请专利36148件,授权专利19882件,分别占全省的57.9%和59.6%;拥有各类技术转移机构67家,其中引进浙江大学郑州技术转移中心、上海交大中原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西安交大郑州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大学中原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初步形成覆盖自创区的技术服务网络。
五 政策体系比较健全
充分利用郑州、洛阳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机遇,立足创新要素流通优势,积极集聚、整合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完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培育引进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完善“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创新链条,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作用不断增强。郑州市出台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创新创业载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十百千万”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等“九大专项行动”。洛阳市出台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合作,建设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洛阳特种材料研究院暨丁文江院士工作站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新乡市围绕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制定“1+X”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华兰生物、金龙集团、心连心化肥、华瑞新材料等20余家企业与中科院建立了合作机制,引导新乡航空、豫飞重工、中兵通信、环宇电源等重点企业在北京、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
综上所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是弥补我省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动力转换的重大工程,是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