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经济学的概念体系
按新原理重构经济学当然是非正统经济学的绝对优势,因为主流经济学根本就没有打算这么做,这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无人区,当然也是困难之所在。在按新原理重构之前,我们必须对经济学的概念体系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原理的陈述总是以基本概念为前提的,那么,概念怎样产生呢?概念是从日常经验或者生动的整体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关系,因此,经济学推理总是从生动的整体、完整的表象(如人口、国家、市场、生产、消费等)中抽象出一些有决定意义的一般关系,如分工、交换、价值、货币等。马克思认为:“这些个别要素一旦多少确定下来和抽象出来,从劳动、分工、需要、交换、价值等这些简单的东西上升到国家、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各种经济学体系就开始出现了。”[3]
爱因斯坦从物理学的实在中也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他认为,在日常思维的水平,科学的原始概念同感觉经验直接联系着,但这些概念还缺乏逻辑的统一性。因此,需要创造一个概念数目更少的“第二级体系”,进而“第三级体系”等。爱因斯坦认为:“这种过程如此继续下去,一直到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体系:它具有可想象的最大的统一性和最少的逻辑基础概念,而这个体系同那些由我们的感官所做的观察仍然是相容的。”[4]这个体系就是科学原理。
由此,所谓科学原理就是以概念(原始概念和基本概念)为基础,对事实和现象进行归纳、分类和解析,概括或假设它们之间的基本内在关系,并给予不矛盾的诠释,即为原理。一般用全称肯定判断来陈述,同时它还必须遵循逻辑的统一性和简单性,以及与我们的感觉经验相容的“爱因斯坦准则”。
同时,由于原理是关于事实和现象概念的内在基本关系的陈述,因此,它同经验事实不再有直接的联系,这是抽象过程必须付出的代价。例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这一命题就显然不是一个关于原理的陈述,而“地心说”就是一个原理,虽然它是错误的,后来为“日心说”所取代。重要的是,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本身是可以“自由选择”的。爱因斯坦形象地比喻这种联系不像肉汤和肉的关系,倒更像衣帽间牌子上的号码和大衣的关系。因此,对于这个完整的思辨过程,他指出:
物理学构成一种处在不断进化过程中的思想的逻辑体系,它的基础可以说是不能用归纳法从经验中提取出来的,而只能靠自由发明来得到。这种体系的根据(真理内容)在于导出的命题可由感觉经验来证实,而感觉经验对这基础的关系,只能直觉地去领悟。进化是循着不断增加逻辑基础简单方向前进的。[5]
这样,科学原理作为元理论不可能由更基础的公理和公设推导演绎出来,而由它则可导出其他命题,它是演绎的最后阵地。同时,由于它陈述的是现象的基本内在联系,因此也不可能从经验中直接归纳出来。它需要的是自由的创造和直觉,“自由选择”基础概念和基本关系命题。最为重要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原有范式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公设,以及重建它的许多因袭的规范方法和应用。采用隐喻、类比和诱导性的方法,把原有的问题或正统理论不能诠释的“异象”放在一种新的、更深入的概念体系和新范式的框架中,重新理解和阐释,这的确可能刺激顿悟,使我们的研究进入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桃源仙境,从而达到范式转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似乎遵循了批判实在论。
这个完整的思辨过程的第一步是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以及关于内在联系及基本原则的命题,形成原理;第二步则是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整体表象的再现,并接受经验事实的检验。也就是原理的形成、叙述和阐明的完整过程。第二步往往是更困难也更重要的步骤。因为,实证科学恰当的公理化标准是二重的,除了理论体系形式的相容性,还必须满足对观测和经验事实的相容性,除了包括其表征数学结构的公设,还应包括规定其经验意义的语义假设。
特别是经济学的概念体系,它不可避免地蕴含了人的主观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同时,在社会集体选择中又遵循完全不同于微观行为的规律。而且,经济学也不可能采用实验的方法。因此,它具有比一般实证科学更大得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不得不做出一种牺牲,即经济学不可能达到同研究纯粹思维的任意结构——数学形式系统,以及一般实证科学(例如物理学、生物学……)一样的严密性、精确性和客观性。因此,“经济学原理”在叙述的结构和语义假设上都更宽泛。欧几里得几何原理就有5个公理和5个公设(不需要证明就被接受的假设),以及从这些公理和公设出发证明了的48个命题(定理)。显然,“经济学原理”的表述就要宽松很多,也不一定用全称肯定判断。它除了自明的公理以外,还应该包括一些从微观到宏观的衍生原理、假说和猜想,从而形成一个描述经济学新范式基本原则的概念体系。这些共识应该是创新的非正统经济学联合起来的基础。
写作“经济学原理”从来都是大师们的专属领地,因此对于一个普通学者来说,当然是一件诚惶诚恐的事情。我常常用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话来宽慰自己。在科学面前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性、暂时性、猜测性的,都是而且“永远是试探性的假说或真理的近似”,是通过一种破坏、变革和改变整个事物的方法来成长壮大的。我诚挚地希望读者把本书作为一个试探性的假说来读。而且,如果你已经充分地了解经济学概念体系的基本结构,那么,本书的章节就是一个非常简单、一目了然并相互连接的自组织链条。“大道至简”,致力于经济学基本理论尽可能地简明化,让经济学从烦琐哲学和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也是本书的一个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