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南地理问题新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引言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城市历史与灿烂的城市文化。例如,早在汉朝时,成都即与洛阳等四地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到唐朝时,益州成都由于商业贸易活动十分繁荣,与东南地区的财富中心扬州齐名,时人有“扬一益二”之说。“成都”的得名时间也相当之早,四川省青川县出土的属于战国晚期(前238年)的吕不韦戈铭文中就已有“成都”一名出现[1]。然而,对于“成都”名称的含义,自宋以来,学者们尽管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却一直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论(参见后)。这不能不说是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巨大遗憾,也不能不说是历史学界、地名学界、历史地理学界学者们的巨大遗憾。

众所周知,地名是人们给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研究地名的起源、语义、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等地名学问题,往往与地理、历史、语言、民族等学科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2]。我国历史悠久,很多重要地名也像成都一样,虽然有着十分古老的源头,但同样不甚清楚其准确含义。于是,研究古老地名的准确含义,常常成为地方历史研究中的不解难题。那么,如何才能获得一个古老地名的准确含义?笔者以为,要科学考察一个古老汉字地名的含义,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可能需要特别重视。一是要确定该地名的语言系属。这是因为,历史上我国境内很多族群或民族没有本族文字,这些族群或民族活动地区的地名往往需要借助汉字进行记录。如果不能确定一个地名的语言系属,自然也就失去了获得该地名正确含义的语言学基础。二是要构拟该地名的古代读音。这是因为,古今汉字的读音往往会有变化,甚至是很大的变化,同一汉字的读音不同可能意味着巨大的含义差异(如多音字),而读音近同的不同汉字却可以具有相同的含义(如通假字)。于是,正确构拟一个地名的早期读音,对于探讨该地名的准确含义意义重大。三是要分析该地名的文字构成。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历史早期记录自然、人文地理事物命名的文字一般情况下往往与字形相联系。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分析一些地名的用字,就有可能大致判断出该地名的类型与性质。例如,属于水体性质的地名,用字可能含有“水”的偏旁、部首;属于聚落性质的地名,用字可能含有“邑”的偏旁、部首。四是要复原该地名得名时的环境背景。地名是在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或比较晚的阶段上由普通名词形成的[3]。地名的命名往往与命名时的自然环境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历史早期本来属于泛称性质的一些普通名词,如山、水、树等自然地理事物名词,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部分,像大山、大江、大湖、大树之类,到语言较为成熟的阶段往往会以某种形式固定为专有性地名。因此,了解地名得名时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背景,对于早期地名含义的解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反过来,获得了地名的准确含义,对于复原地名所在地的历史环境也常常会有很大帮助。在探讨中国历史地名含义的过程中,如果研究者能够从历史、地理、语言文字等多角度进行认真、严肃的考察,而不是望文生义、牵强附会,那么,所取得的研究结论应该就会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尝试在简单回顾、评述以往学者关于“成都”名称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确定成都名称的语言系属和早期文字读音,最后解释成都名称的含义。文中观点或有偏颇,谨请有识者不吝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