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服务业主导的增长:符合我们的期待吗
2015年,服务业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首次超过50%,意义重大,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今后若干年,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与先行国家同期发展阶段相比,服务业在中国地位更为重要。这种重要性既来自量的增长,也来自质的提高,更来自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今后服务业创新创意更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农业、制造业的融合更紧密,对经济全局的影响更大,对人们生活各方面的渗透更广,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带来新的问题,对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带来更多新挑战和新机遇。
理论分析和产业发展实践都表明,“服务”与“商品”的性质有许多不同,服务业带动的增长与制造业带来的增长有许多不同,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的获得感有许多不同。这三个不同使得服务业主导的发展阶段有若干特点。这些特点有些符合我们的期待,有些会出乎人们的预料,还有一些会引起社会质疑。下面先举几个例子。
例一:1980年,北京买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的价格约为1000元,聘一位家政服务员的价格为500元/年,两者中商品消费占大头。2014年,北京买一台21英寸平面彩色电视机的价格约为1000元,聘一位家政服务员的价格约为36000元/年,两者中服务消费占大头。然而真实的消费内容和消费结构没有改变:买了一台电视机和聘了一位家政服务员,而且电视机的品质相对改善更多。
问题一:我们服务消费的比重上升了,带来了福利改善吗?
例二:2011年冬季,海南辣椒运到北京销售,海南椒农以13.8元/千克卖给收购商,运送全程绿色通道,也没有乱收费,到北京农贸市场后的零售价格为30元/千克。北京消费者购买辣椒的价格,大部分是“流通环节”产生的成本。
问题二:流通环节收益超过了生产环节收益,这种现象合理吗?
例三:2014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200亿元,成为娱乐业产值大户。但是,玩游戏这类消费受到不少质疑:花了钱,费了时间,耽误了工作和学习,影响了亲友之间的交流。
问题三: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等价吗?网络游戏产业的 GDP和汽车产业的GDP等价吗?
例四:2013年10月,央视播出了一个系列调研,报道了星巴克在4个国家的售价,中国居首位。据央视计算,成本不足5元的中杯拿铁要卖27元。这个案例在国内各界引起广泛关注,许多观点批评其借助国外品牌在中国“赚大钱”。
问题四:“物质”成本很低的服务翻倍收费合理吗?哪些因素决定服务价格?
最近几年,与互联网、大数据相关的服务业加快发展,传统服务业的许多重要性质发生了变化,许多新兴类型的服务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依托网络新出现的服务业,从一开始就摆脱了劳动生产率低的特点,动摇了传统服务经济理论的若干重要假设和判断。
例五:2014年下半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13家重点企业通过对其下游客户遍布全球设备的 GPS监控,发现客户的设备开工率逐月下降,到12月已经低于53%。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监控可以具体到每一台设备和每个时点。得出的数据足以代表全球建筑业的整体状况。
问题五:大数据时代,市场主体还需要政府提供信息来减少“盲目决策”吗?
例六:音乐会和其他艺术表演等只能“现场欣赏”,是服务业低效率的经典案例。然而,音乐+互联网后的情形全然不同,2012年12月最后一周,天后泰勒共售出5470万张数字唱片;2014年,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4.78亿元,数字音乐的市场规模达491.2亿元。
问题六:互联网时代,服务业还具有劳动生产率低的特性吗?
这些例子表明,服务业推动的增长与制造业推动的增长有许多不同。过去多年,我们生活改善主要表现为物质产品消费的增加:家用电器、手机、轿车、住房等;今后我们生活改善相当程度上是非物质的:旅游、美容、健身、玩游戏、看大片、去咖啡店聊天、通过网络购物和听音乐,还要为家政服务员付出与我们自己所挣相差无几的薪水。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状况吗?这些问题都会在本书得到回应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