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元音内在鼻化度和复合鼻化度

引言

元音内在鼻化度是元音本身独立所具有的鼻化度,反映了不同元音发音时软腭变化的不同情况。由于元音内在鼻化度是元音不受其他语音的影响而未发生音质的改变时的鼻化度,所以也可以称为单质鼻化度。在不同的发音人甚至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中,元音的单质或同质鼻化度应该具有共性的表现。与此相对,元音与鼻音音素相连从而产生音质变化即鼻化的鼻化度称为复合鼻化度,也可称为异质鼻化度。汉语普通话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元音与鼻音声母相拼时产生鼻化,二是与鼻音韵尾相连产生鼻化。这两种情况下已经鼻化了的元音的鼻化度都可称为复合鼻化度。我们曾考察北京话元音的内在鼻化度和带鼻音韵尾的鼻化后元音的鼻化度(即元音的复合鼻化度)以及通音声母的鼻化度,确定了鼻音和非鼻音的临界值的大致范围。没有考察元音与鼻音声母相拼时的复合鼻化度以及鼻音韵尾的鼻化度,发音人也只有一位。

元音内在鼻化度值其实就是口元音的“鼻化”程度的量化值,元音复合鼻化度就是鼻化元音“鼻化”程度的量化值。口元音都有一定程度的鼻化度,鼻音的鼻化度也非100,证明口音、鼻音的划分是一种定性的分类,事实上口腔和鼻腔是相互关联,发口音时有鼻腔通道的作用,发鼻音时也有口腔通道的作用。我们对语音的感知实际上包含了口腔和鼻腔共同作用发出的声音的综合效应。本节进一步分析汉语北京话元音的内在鼻化度和复合鼻化度,考察二者的本质特征,对元音的“鼻化”进行进一步的量化分析。

一 实验设计及发音人

鼻化度(Nasalance)就是语音发音时鼻音化的程度,是鼻音能量在整个口音、鼻音能量之和中所占的比例。鼻化度的计算公式为:

N=100×n/(n+o)

其中 n表示鼻音能量(nasal acoustic energy),o 表示口音能量(oral acoustic energy)。此公式实际上表示计算出的数值在0—100之间,数值越大,表明鼻音能量越强,鼻化度越高;反之则鼻音能量越弱,鼻化度越低。

本节发音人为10名北京青年(5男5女),年龄均在20—22岁,父母均为北京人。发音人口音纯正,无口鼻咽疾病。发音表为汉语普通话单音节字表,按普通话的声韵拼合关系组成的各种音节,可以满足考察元音内在鼻化度、元音复合鼻化度以及通音声母和鼻音韵尾鼻化度的要求。录音在语音实验室进行。录音及分析仪器为Kay NasometerⅡ6400鼻音计。发音人戴上鼻音计的口鼻分音装置,有一块隔板挡在口与鼻之间,将口腔声音与鼻腔声音分开。录音时鼻音计分为口、鼻两个通道同步进行采样获取语音。

二 元音内在鼻化度

(一)元音内在鼻化度与元音舌位的关系

表2—4为10位发音人七个单韵母(即基础元音[17])鼻化度(即上文所说的“元音内在鼻化度”或“单质鼻化度”)的数据。由表2—4中10位发音人七个元音的内在鼻化度平均值来看,/u/、/ɤ/及舌尖元音/ɿ/、/ʅ/的内在鼻化度较低,基本都不超过10,标准差都较小,在2—6之间,数据较集中,说明发音较为稳定;/a/、/i/、/y/的较高,基本在20—30之间,标准差都较大,在6—10之间,数据较分散,说明发音较为灵活。10位发音人七个基础元音的内在鼻化度平均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i/>/y/>/ɿ/>/ʅ/>/u/>/ɤ/。可以清楚地看到元音内在鼻化度与元音的舌位有关。舌位较低、较前鼻化度较高,舌位较高、较后鼻化度较低。北京话一级元音鼻化度的高低与舌位的对应关系见图2—4。这与时秀娟等[18]所观察到的完全一致。

表2—4 北京话元音的内在鼻化度

续表

图2—4 北京话基础元音声位图(石锋,2002)

依据表2—4中10位发音人七个基础元音的鼻化度平均值做出的柱状图(见图2—5)显示,/a/、/i/、/y/与/u/、/ɤ/、/ɿ/、/ʅ/处于两个不同阵营,一高一低,其中/a/最高,/ɤ/最低,/u/仅次于/ɤ/,也很低。但同为高元音,前高元音/i/、/y/的鼻化度也较高。分别来看表2—4中十位发音人七个元音内在鼻化度数据的各自排序发现,有六位发音人元音/a/的鼻化度是最大的,有四位发音人元音/i/的鼻化度是最大的,除9号发音人外,其他九位发音人都是/y/元音排在第三位。另外,有五位发音人元音/u/的鼻化度最小,有四位发音人元音/ɤ/的鼻化度最小,一位发音人的舌尖后元音/ʅ/最小。

时秀娟等[19]还提到,不同元音的内在鼻化度的不同大致与生理发音机制相对应。发低元音时,舌腭肌使得舌体下降,同时也使得软腭稍降,因此发音时往往伴有一定开度鼻咽通道,发高元音时,鼻咽通道被阻塞。[20]Moll[21]、Ohala[22]、Clumeck[23]等都曾通过实验研究指出“中、低元音在发音时软腭降低的可能性更大”[24]。综合 10 人的实验数据来看,低元音发音机制与鼻化度大小是对应的,但是高元音的情况就要具体分析。高元音鼻化度的大小还与舌位的前后有关,后高元音/u/的鼻化度较小,基本符合上述生理机制,前高元音/i/、/y/的鼻化度较大,似乎不符合上述生理机制。[25] 汉语方言中鼻韵尾增生现象颇受关注,学者们多论及“高元音容易增生鼻尾”[26][27][28][29]。高元音/i/、/y/的鼻化度较大似乎与增生鼻尾有关联。下文详述。

图2—5 北京话元音的内在鼻化度平均值柱状图

(二)元音内在鼻化度的人际差异

仔细观察表2—4,还发现在鼻化度较大的元音/a/、/i/、/y/中,十位发音人的数据也有差异。有三位发音人(1、4、6号)/i/、/y/的鼻化度在20以下,两位发音人(2、7号)/y/的鼻化度在10—20之间,两位发音人(3、7号)/a/的鼻化度在20以下。在鼻化度较小的元音/u/、/ɤ/、/ɿ/、/ʅ/中,十位发音人的表现较为一致,鼻化度都不超过20,还有很多都在10以下。表明在鼻化度较大的元音/a/、/i/、/y/中,发音人的鼻化度更不稳定,而在鼻化度较小的元音/u/、/ɤ/、/ɿ/、/ʅ/中,发音人的鼻化度较稳定。一方面这可能是因为由于发音时舌腭开合的状态更加灵活,形成不同发音习惯;另一方面发音器官是先天的,不同的人小舌及悬雍垂的大小不一,这两方面造成鲜明的个性差异。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到,元音内在鼻化度的大小首先与舌位的高低有关,低元音的鼻化度大于高元音的鼻化度;其次与舌位的前后也有关,前元音的鼻化度大于后元音的鼻化度。另外元音内在鼻化度的个体差异也较明显。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没有一个口元音的内在鼻化度为0,即口元音也都有一定的“鼻化”成分。

三 元音复合鼻化度

元音与其他音素(汉语中主要为鼻音声母和鼻音韵尾)相连而产生质的变化,变化后的鼻化度称为“元音复合鼻化度”,也叫元音异质鼻化度。

(一)元音后接鼻尾时的复合鼻化度

吴宗济等认为:“元音鼻化是普通话鼻韵母的必要特征。”[30] 鼻音韵尾不是孤立的,对前面的韵腹元音会有影响。北京话中没有鼻化元音,带鼻尾的元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鼻化现象。选择带前、后鼻音尾的韵母,考察/an/、/ɤn/、/i n/、/un/、/yn/、/aŋ/、/ɤŋ/、/iŋ/、/uŋ/、/yŋ/[31]韵母中五个元音的鼻化度。测量时选取元音鼻化的段落,计算得到鼻化度平均值如表2—5 所示(10 人的数据见附录,下同)。

表2—5 北京话元音后接鼻音韵尾时的复合鼻化度

由表2—5可以看出,10位发音人带鼻音韵尾的元音的鼻化度与其内在鼻化度相比,都已经提高,大都已超过临界值40,成为鼻化元音。前、后鼻尾对元音鼻化度的影响又稍有区别。总体上看,带前鼻音尾的元音的鼻化度小于其带后鼻音尾时的鼻化度,高元音相反。但五个元音被前、后鼻韵尾影响后的排列顺序是一致的,都为:

这里的数据与表2—4北京话基础元音的内在鼻化度相比,其元音的鼻化度位次提高,/ã/的位次降低,其余元音位次没变。的鼻化度位次提高,是跟它在鼻音韵母中的发音比在单韵母中的发音舌位降低趋央(参见石锋[32])的变化有关。/ã/的位次降低可能与其后鼻尾弱化或脱落有关。前、高元音的鼻化度最高的原因可能是,带上鼻尾/-n/、/-ŋ/后,声腔后部的鼻音通道开放,前部的开口度小,由鼻腔出来的气流增大,鼻化度升高的幅度也就大了。

(二)元音前接鼻音声母时的复合鼻化度

鼻音声母/m/、/n/后元音的也会受到声母的影响,带上鼻化色彩,鼻化度也会有变化。我们测量了nv、mv(NV 音节)组合中单元音的鼻化度。数据见表2—6。

由表2—6看到,鼻音声母/m/、/n/后元音的鼻化度与单元音相比也都已经提高。由平均值来看,/n/声母后元音的鼻化度大于/m/声母后元音的鼻化度。在/n/声母后,五个元音鼻化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在/m/声母后,顺序为

表2—6 北京话元音前接/n/、/m/时的复合鼻化度

由表2—6,结合上文可知,鼻音韵尾对元音/a/、/ɤ/、/u/鼻化度的逆同化影响大于鼻音声母的顺同化影响;但前高元音/i/、/y/则正相反。汉语的音节结构中,声韵组合(nv、mv)与韵母中的主元音和韵尾的组合处于不同的层次,主元音和韵尾的组合处于声韵组合之下,而且研究表明韵尾对主元音的影响更大[33],声韵组合较之主元音和韵尾的组合更松一些。所以鼻音声母/m/、/n/后元音/ã/、的鼻化度小于其带鼻音韵尾时鼻化度。但是前、高元音/i/、/y/正相反。这是因为发鼻音声母时后部鼻腔通道已打开,很快过渡到元音时,前高元音/i/、/y/的前部开口度仍较小,因此从鼻腔流出的气流量必然较大,所以鼻化度就高得多。

(三)前接鼻音声母后接鼻音韵尾时的元音复合鼻化度

考察前接鼻音声母后接鼻音韵尾时的元音/a/、/i/和/ə/的复合鼻化度,发现规律相当一致,总结如下:

m(i)n:71>m(e)n:51>m(a)n:47;

m(i)ng:70>m(e)ng:56>m(a)ng:50;

n(i)n:77>n(e)n:52>n(a)n:50;

n(i)ng:74>n(e)ng:60>n(a)ng:57>n(o)ng:54;

即:m/n+(i)+n/ng>m/n+(e)+n/ng>m/n+(a)+n/ng,而且当声母相同时,元音/a/和/ə/带前鼻尾时的鼻化度小于其带后鼻尾时的鼻化度,高元音/i/正好相反。

由于元音的前后都有鼻音的影响,我们看到,此处的元音的复合鼻化度都大于表2—5和表2—6中元音的复合鼻化度。处于鼻音声母和鼻音韵尾之间的/i/元音的复合鼻化度最大,70多,接近鼻音的临界值80。如加上标准差的话,都超出了80。

四 与元音复合鼻化度相关的因素

(一)元音的复合鼻化度与内在鼻化度

把元音内在鼻化度与四种情况下的元音复合鼻化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元音内在鼻化度和复合鼻化度之间的关系。图2—6即为由表2—4至表2—6中的数据形成的比较图。

图2—6 北京话元音的内在鼻化度与复合鼻化度平均值比较图

图2—6 直观显示,同一元音的复合鼻化度都大于自身的内在鼻化度。由上文已知,不包括两个舌尖元音,五个元音的内在鼻化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i/>/y/>/u/>/ɤ/,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元音复合鼻化度四中情况下的排序如下:

/-n/、/-ŋ/前:

/n/后:

/m/后:

显然,元音复合鼻化度排序都显示/ã/和的位次都排得较靠后。与内在鼻化度相比,的鼻化度位次已经提高,是因为它在鼻音韵母中的发音比在单韵母中的发音舌位降低趋央。/a/的位次降低,与其后的鼻尾有关,下文还将详述。不考虑非高元音/ã/和,元音复合鼻化度由大到小的排序基本都是,与它们在内在鼻化度的排序/i/>/y/>/u/一致。说明高元音的内在鼻化度越大,其复合鼻化度也可能会越大。

(二)元音的复合鼻化度与组合关系

元音与鼻音声母组合、与鼻音韵尾组合时鼻化度明显升高,但鼻化度升高的幅度不同。将表2—5、表2—6 中五个元音的复合鼻化度均值减去表2—4 中元音内在鼻化度均值,得到五个元音的升高的鼻化度数值。数据见表2—7。

表2—7 元音复合鼻化度升高数值

由表2—7中四种情况下元音复合鼻化度提高幅度的平均值来看,五个元音复合鼻化度提高幅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除去/ã/和,与上文的排序基本一致。但分别看来,在升高的幅度上,在鼻音韵尾前是最高的,分别为41和42,在鼻音声母后,是最高的,分别为54和52,其次是(n)y 为47,其他情况的增加幅度都在30—40之间。唯独/ã/在四种情况下增加的幅度都不大,在10—20之间。

上文已述,鼻音韵尾对元音的逆同化影响与鼻音声母对后面元音的顺同化影响在鼻化度上有些不同。此处又看到,/ã/元音鼻化度提高幅度四种条件下都是最小的,在/n/、/m/声母后,/i/、/y/元音鼻化度提高幅度都是最大的。

(三)元音复合鼻化度与鼻音的关系

元音复合鼻化度大小可能与邻接的鼻音的鼻化度有关。

观察元音后鼻音韵尾/-n/、/-ŋ/的鼻化度的情况。北京话零声母音节中10位发音人鼻尾/-n/、/-ŋ/的鼻化度平均值数据见表2—8。

表2—8 零声母单音节中韵尾/-n/、/-ŋ/的鼻化度

由表2—8看到,不同元音后/-n/尾的鼻化度大小顺序为:(i)n>(y)n>(e)n>(u)n>(a)n。这与/-n/尾前元音复合鼻化度顺序完全一致。不同元音后/-ŋ/尾的鼻化度大小顺序为:(i)ŋ>(e)ŋ>(u)ŋ>(y)ŋ>(a)ŋ。这与/-ŋ/尾前元音复合鼻化度顺序大体一致(只有(y)ŋ位次降低)。元音复合鼻化度的大小与其后接鼻尾的鼻化度的大小正相关。

北京话鼻音声母/m/、/n/的鼻化度分别为91(4.2)、93(3.4)(时秀娟等[34])。由上文看到,/n/声母后的元音复合鼻化度大于/m/声母后的元音复合鼻化度。元音复合鼻化度的大小与其前接鼻音声母的鼻化度的大小正相关。

北京话中只有/n/既可做声母,又可做韵尾。声母/n/的鼻化度高于/-n/韵尾的鼻化度,高元音/i/、/y/、/u/与声母/n/相连时鼻化度大于它们与/-n/韵尾相连时的复合鼻化度,其复合鼻化度的大小与其邻接鼻音的鼻化度的大小正相关。但低元音/a/、中元音/ɤ/正相反,与声母/n/相连的复合鼻化度小于它们与/-n/韵尾相连时的复合鼻化度。这可能与汉语音节结构的声韵组合关系及元音的发音的生理基础都有关。

五 鼻音与非鼻音的临界值

(一)元音内在鼻化度的临界值

据对北京话响音鼻化度的初步分析,鼻音与非鼻音及鼻化音具有不同的鼻化度临界值。非鼻音鼻化度分布在40 以下,鼻音的鼻化度都在80 以上。鼻化度数值40 可以作为非鼻音的临界值。鼻化度数值80 可以作为鼻音的临界值。鼻化度在 40 以下的音在听觉上很可能一般都听为非鼻音;而鼻化度在80 以上的音一般都听为鼻音。非鼻音和鼻音之间的区域40—80 之间是鼻化元音或其他鼻化语音分布的范围。[35] 由上文可知,10 位发音人中有6 位元音/a/的内在鼻化度在七个元音中最大,分别为1 号、4号、6 号、8 号、9 号和 10 号;有4 位/i/的鼻化度在七个元音中最大,分别为2 号、3 号、5 号和7 号。1 号、3 号、5 号发音人元音鼻化度的最大值加上各自的元音的标准差之后鼻化度分别为40、47、44,这是元音内在鼻化度的最大分布范围,比临界值40 往上浮动了 10,元音内在鼻化度的最大范围可以到50,与鼻化元音有 10 度的交叉区域。

(二)元音复合鼻化度的临界值

由上文可知,10位发音人元音的复合鼻化度平均值都在40以上,80以下,正好位于鼻音和非鼻音的两个临界值之间。

据附录(1)(2)(3),10位发音人元音复合鼻化度数值最大的元音都为/i/,把这些最大值放在一起,见表2—9。

表2—9 十位发音人/i/元音的复合鼻化度

续表

由表2—9看到,/i/的复合鼻化度10人的平均值分布在55—79之间。具体到每个发音人,情况又有不同。在(n)、(m)音节中,2号、3号、5号、6号、8号、9号共6位发音人/i/元音的复合鼻化度超过了80,甚至达到了90,3号发音人(ŋ)中/i/的鼻化度也为80。考虑到标准差,元音复合鼻化度的最大范围可超出鼻音临界值80,达到90。由前文已知,鼻音韵尾及鼻音声母的鼻化度也都在80以上,所以鼻音与鼻化元音的鼻化度也有10度的交叉区域。结合上文,鼻音与非鼻音以及鼻化音的临界值可用图2—7表示。

图2—7 北京话鼻音与非鼻音的临界值图示

图2—7显示,非鼻音与鼻化音、鼻化音与鼻音之间存在10度的交叉范围。在交叉范围40—50之间非鼻音和鼻化音有时界限是模糊的;在交叉范围80—90之间鼻音和鼻化音有时界限也是模糊的。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鼻音和口音处于两极,中间存在一个鼻化度从高到低逐渐变化的连续统(continuum)。鼻音和非鼻音之间是一种连续状态。

依据本节实验数据初步得出的元音内在鼻化度和元音复合鼻化度数值,还有待于以大样本的统计分析进行验证,还要从听觉方面加以研究。

六 元音“鼻化”的量化与鼻音韵尾的增生

(一)元音“鼻化”程度的量化

前人主要是从三个角度研究鼻化元音:调音、声学和感知。声学方面对鼻化元音的量化分析学界有不少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36]鼻化度可以作为考察元音鼻化程度的量化指标。

区分元音的内在鼻化度和复合鼻化度,可以区分“鼻化”的不同性质。元音内在鼻化度是元音本身固有的鼻化度,与生理机制密切相关,虽然元音的内在鼻化度有时会超出临界值40,达到50,到了鼻化音的范围,但仍是口元音。元音的复合鼻化度实质上是元音鼻化后的鼻化度,与组合环境密切相关。元音复合鼻化度的大小实际上可以反映鼻化程度的大小。学者们提到低元音最容易鼻化[37],而“高元音不容易鼻化”[38]。就元音的内在鼻化度而言,低元音和前高元音都自然带有较高程度的“鼻化”成分。就元音复合鼻化度而言,低元音/a/“鼻化”的程度就较低;前高元音/i/、/y/“鼻化”的程度就很高,后高元音/u/和中元音/ɤ/的“鼻化”程度也较高。前文已详述了它们的鼻化度表现。

说低元音容易鼻化,还与鼻韵尾的脱落有关。“鼻尾本身并不是普通话鼻韵母的必要特征”,“鼻韵母的鼻尾在许多情况下是会脱落的,这个时候,所谓‘鼻音音色’就全部靠元音的鼻化来体现了”[39]。低元音后的鼻音韵尾更容易消变,高元音后的鼻音韵尾更稳定,鼻韵尾/-n/先于/-ŋ/脱落。[40][41][42] 低元音/a/与其后鼻尾的鼻化度大小是正相关关系,鼻化度值都小,低元音/a/后鼻尾的鼻化度往往较小,分布在鼻化元音的范围里,与其前面的元音几乎是一体的,共生的,这就是常说的鼻音韵尾鼻化、弱化或者脱落;高元音/i/与其后鼻尾的鼻化度大小是正相关关系,鼻化度值都大,高元音的复合鼻化度有时达到了80 以上,到了鼻音的分布范围,与其后的鼻尾几乎是一体的,共生的。

(二)元音鼻化度与鼻音韵尾的增生

前文谈到前高元音/i/、/y/的内在鼻化度较大与高元音容易产生鼻尾有关。关于原因学者们虽有不同的解释,[43] 但倾向于从听感上解释,认为高元音在听感上容易被听成鼻音带鼻化或鼻韵尾。[44] 从鼻化度来看,高元音鼻腔里的能量还是挺高的,[45] 听感与生理发音和声学是有对应性的。汉语方言中鼻音声母与高元音组合(NV)的音节中鼻尾增生的例子数量众多,且地域分布很广。[46] 上文中已经看到 NV 音节高元音的鼻化度非常高,有的达到了鼻音的分布范围。低元音增生鼻尾的条件是鼻音声母。前面是鼻音声母,由于协同发音(co-articulation)作用,其后接口元音会有鼻流通过,带上鼻化色彩,很容易被感知为鼻化元音或增生出了鼻尾。[47] 上文中也看到NV 音节低元音的鼻化度也到了鼻化元音的分布范围。可见鼻化度参量可以作为划分语言中的口音、鼻化音、鼻尾的参考标准,可以作为判断鼻尾是否增生的参考标准。当然还要结合听感方面的表现。

七 结论

本节研究了北京话元音/a/、/i/、/y/、/ɤ/、/u/、/ɿ/、/ʅ/的内在鼻化度和复合鼻化度。元音内在鼻化度不受其他音素的影响,是同质的。元音内在鼻化度的大小与元音的舌位有关,舌位低且高前鼻化度越高,舌位高且后鼻化度越低。元音复合鼻化度是异质的,与元音内在鼻化度有关系,还与组合位置及鼻音韵尾的发音部位有关。元音的内在鼻化度和复合鼻化度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元音内在鼻化度基本分布在非鼻音的临界值40以下,但与鼻化元音有10%的交叉范围,元音复合鼻化度分布在鼻音临界值80和非鼻音临界值40之间的断裂带上,但与鼻音有10%的交叉范围。口元音、鼻化元音都有不同程度的鼻化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真正的“口元音”,所有元音都是“鼻化”元音。鼻化度实际上贯穿了口音、鼻化音和鼻音,三者只是鼻化度的大小不同,三者之间在鼻化度的范围上也不是截然区分的,而是有一定的连续性,有交叉范围。

元音内在鼻化度和元音复合鼻化度对于深入研究元音的“鼻化”程度,鼻音韵尾的鼻化、弱化、脱落以及增生都具有积极意义。听感上对元音内在鼻化度和复合鼻化度的容忍度还待研究。

附录 北京话响音鼻化度十位发音人数据见表2—10、表2—11、表2—12

表2—10 元音后接鼻音韵尾时的复合鼻化度

表2—11 元音前接/n/声母时的复合鼻化度

续表

表2—12 元音前接/m/声母时的复合鼻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