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一带一路”的国内背景
(一)发展阶段
1.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图1-2显示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图1-2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自1978年改革开放起,中国逐步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经历了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快速发展。1978—2016年,中国经济创造了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9.6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约9%的增长“奇迹”,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约2.9%。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速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6年的14.84%。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时段里,中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
从收入水平来看,中国由典型的低收入穷国成功地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行列。从产业结构演进来看,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均获得了实质性进展,与当代标准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从1978年的工业化初期进入到现阶段的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已实现了近70%,距离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为期不远;农业现代化水平已从低收入穷国水平提升至当代上中等收入国水平,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70.5%(当代低收入国平均为72%)下降至目前的29.5%(当代上中等收入国平均为30%),因此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以贯之的是一条工业化发展主线,以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从农业主导到工业部门崛起的过程。
2015年,中国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并对世界范围内该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图1-3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
图1-3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人均收入方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由1978年的385元上升至2016年的53974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此外,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1%,2016年,达到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3%,2016年,达到12363元。
恩格尔系数,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城镇57.5%,农村67.7%双双下降到40%以下,加权平均为36.4%。根据世界银行WDI和Penn World Table的数据,我们发现,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与人力资本在改革开放后有一个巨大的提升,其中人民的预期寿命从1978年的65.52岁上升到2016年的75.8岁,提高了10岁以上,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有了巨大的提高;人力资本也从1978年的1.62上升到2014年的2.47,上升了52%。
在交通运输设施网络里程方面,1978年为123.51万公里,2014年为955.68万公里(含村道),是1978年的7.74倍。其中,公路里程2016年为469.63.39万公里,是1949年的58.22倍;铁路里程12.4万公里,是1949年的5.76倍;管道输油气里程从1958年的0.02万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0.57万公里,增加了527.5倍;定期航班航线里程从1949年的1.13万公里增加到2016年的634.8万公里,民用机场2016年达到218个,比1950年增加182个。
在高速公路方面,1988年,147公里的沪嘉公路建成通车,中国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1999年突破了1万公里,2002年又突破了2万公里。到2016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13万公里,实现了全国省际及大部分中心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连接。中国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目前,中国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二位。放眼当下,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严峻的挑战,中国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的区间,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受短期波动和中长期下行双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2007年的14.2%下降至2008年的9.6%,到2016年减慢至6.7%。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却在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200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峰值47.95%,随后开始下降;到2013年,第三产业占比(46.09%)首次实现对第二产业占比(43.89%)的赶超。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08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2015年,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7.0%,第二季度增长7.0%,第三季度增长6.9%,第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5%,比2014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国民总收入42352亿元,比上年增长6.9%。此外,在改革方面,中国政府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原则,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2.产业结构变迁
图1-4中的三条曲线分别刻画了中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变化情况。数据显示,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处于持续下降过程中,由1995年的19.6%下降到2014年的8.9%。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三产业,其产值占比处于持续上升过程中,由1995年的33.7%上升到2016年的50.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产业占比呈稳中缓降趋势,1995年为46.8%,2014年下降到40.9%。这表明中国的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图1-4 中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Wind和EDB数据库。
(1)农业
虽然产业占比不断下降,但依靠中国政府持续加大的“三农”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粮食总产量61623万吨(见图1-5),比2014年增加921万吨,增长1.5%。2016年10月,中国政府推出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从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着力促进农业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等七个方面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农业统筹发展。
图1-5 1998—201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34]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2015年比上年增长6.1%。新兴产业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2014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比2014年提高1.2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受到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下降、成本费用上升及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制约生产经营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2014年下降2.3%。其中,采矿和原材料行业利润下降明显,2015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仅为2012年的1/9,2015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降为2014年的1/4;而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行业利润则保持较快增长,计算机、专用设备、汽车、医药制造等行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总体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比2014年增长8.9%,装备制造业增长4%,消费品制造业增长7%。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47860亿元,比上年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9%。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5.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8803亿元,比上年增长8.5%。分门类看,采矿业实现利润1825亿元,比上年下降27.5%;制造业62398亿元,增长1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580亿元,下降14.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2元,比上年下降0.1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
2012—2015年中国典型工业行业总利润变化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2012—2015年中国典型工业行业总利润变化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和EDB数据库。
(3)服务业
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就业层面,2013—2015年,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长5.8%,比全部就业人员年均增长高出5.5个百分点。2015年年末,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42.4%,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出14.0个和13.2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拉动社会就业总量上升的主要力量。在贸易层面,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世界排名首次超过德国,跃居第二位。2015年,服务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服务出口、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出口、广告服务出口、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分别增长25.0%、13.6%、37.1%、64.9%。2016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384221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8%,在三次产业中继续领跑,增速比第二产业高出1.7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会比重已上升为51.6%,比上年继续提高1.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11.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20.8个百分点。在投资增速总体趋缓的形势下,2016年,服务业投资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5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高出第二产业7.4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8.0%,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9.1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增投资占全部新增投资的76%。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吸引外资投入快速增长。此外,就中国第三产业潜力来说,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依靠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未来将有两亿多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数以亿计的人口向城镇转移,给服务业的发展了提供广阔空间。
1995—2014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化情况如图1-6所示。
图1-6 1995—2014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