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结论
1.4.1 主要观点与创新点
通过深入研究与分析,本书得出如下结论与观点。
(1)资源价值流转分析是对生态经济学、资源科学、环境管理学、工业生态学、工程流程学、环境会计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断层及不足进行知识嫁接、理论融合和集成创新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它有机融合资源的物质流分析和价值流分析,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从价值、物量两个角度对企业和园区内部资源流成本和外部环境损害做出评价,诊断评估损失并进行物质流路线的决策优化,克服了诸如工业生态学、工程流程学等学科仅关注物质流动的缺陷。
(2)构建了一套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生态园区资源价值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框架体系,对资源价值流分析方法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上进行拓展和延伸。这一框架体系的构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框架的构建,从基本逻辑及渊源出发,界定工业生态园区资源价值流转分析的内涵及其特征。从基本假设、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对象等多个角度明确其理论基础、本质、准则及指南制定依据、内容体系、学科归属与定位等。二是方法体系框架的构建,本书构建了一个用于园区和(或)企业资源价值流转核算、分析、决策优化等的方法工具库。
(3)设计了工业生态园区资源物质流分析与价值流分析的系统对接体系,较为清晰地挖掘园区资源价值流分析与物质流系统对接的关键点,构建园区资源价值流分析的系统对接与设计思路:①首先,在基本概念结构对接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与数据基础的扩展,满足资源价值流分析系统的数据需求;②其次,在物质流分析核算程序与方法的基础上,尤其是运用成本核算技术,构建自身独特的资源价值流转核算模型与方法体系;③再次,应用相关技术模型,对核算结果和数据(信息披露与报告)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此作为决策优化依据。资源价值流转分析的信息披露与报告模式主要有资源价值流转图、资源流转价值(成本)结果表或分析表、特定对象的资源流转价值(成本)报告以及相关情况说明书四类。
(4)建立了园区企业资源流转的分析体系,包括园区企业资源价值流转核算的基本模型与方法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园区企业资源价值流转决策优化模式。该分析体系是从数额和价格两个角度来计算企业制造流程中的物资输入、耗费、弃置等流动及库存信息,追溯所输入的物资在企业制造流程中的流转路径,同时依据资源流的走向区分产成品物资成本和弃置物损耗成本,给出物资的数量与成本损耗的比例,找出损耗成本发生的具体工序,针对该工序进行改良,从而达到节省物资、减轻污染、减少成本费用的目标,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5)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生态园资源价值流转理论分析框架和应用流程。基于工业共生的企业成本效益分配机制,探讨基于工业共生的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的基本计算单元,构建以资源价值流转核算和外部环境损害价值核算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价值流转计算方程式。从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关联特征出发,推演资源流转价值的基本核算构架和计算方法体系。以确立AHP和资源流转方程式对园区生态效率等进行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企业组织层面及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控制为基础,构建工业生态园循环经济价值流转分析及优化体系。通过应用示例,进一步指导了工业生态园资源价值链网理论方法的具体应用,并能为其他工业生态园区提供良好的指导意义,为后续具体应用指南和规范打下坚实基础。
(6)构建了典型企业及基于共生网络的综合类园区资源价值流分析的应用指南及规范体系。以火力发电、典型化工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及典型园区作为研究对象,跟踪、记录了资源生产流程中的物质流动和价值流动,运用资源价值流理论,通过资源的投入、转化、增值的运行机理,揭示了资源流转过程中资源有效利用价值和废弃物损失价值,以及废弃物对外部的损害价值,绘制了各生产环节、企业及园区的资源价值流图,对各环节、企业及园区整体层面的废弃物损失进行了计算与分析、评价、优化决策,提出了相应改善措施,并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经济效益、环境效果的评估,对改善前后的经济及环境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湖南省宁乡经济开发区为研究案例,将典型园区资源价值流分析的应用指南及规范体系运用于宁乡经济开发区的以青岛啤酒、扬翔饲料等为主体的食品制造产业链;以天宁热电、天宁建材为主体的再生材料产业链;以协力液压、蓝田再生为主体的固体废弃物再制造产业链。对宁乡经济开发区物质集成、能源集成、水集成的价值流进行了计算及诊断,提出了优化措施,对集成前后的经济及环境效果进行了评估,提出了资源价值流整体优化战略。
(7)系统构建了园区(产业)经济政策、技术支撑与标准、法律法规、政策保障执行与监管等政策保障体系。在产业政策方面,提出了以奖代补、设置专项资金、政府绿色采购等财政补贴政策;从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项目入手设计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借鉴国际经验,开征必要的节能减排税等新税种;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专项基金等角度设计工业生态园区融资渠道;在技术支撑和技术标准体系方面,针对重点行业如火电行业、化工行业、建材行业等工业生态园区内的典型行业建设包含减量化技术、资源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再制造技术、系统化技术等重点建设领域的技术支撑体系;从资源节约子体系、能源节约子体系、清洁生产子体系、温室气体管理子体系和资源综合利用子体系这几个方面针对重点行业建设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在法律法规及政策保障和监管方面,从产业与园区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建设、园区产业文化教育保障体系建设、园区产业政策执行及监管保障体系建设这三个角度入手,完善园区产业政策保障执行与监管体系的建设。
1.4.2 未来展望
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发展模式,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径。国内外政府和学术界均致力于对工业生态园的不断研究与探索,不管是从分析方法、政策保障方面,还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将促进其运行机制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本书从工业生态园的实际情况入手,通过对相关典型企业和园区的实地剖析,着力于构建规范的工业生态园资源价值流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标准(通用)分析框架、应用指南与规范体系以及相关政策保障体系,为工业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另外,设计了工业生态园政策保障体系,为相关政府部门及我国工业生态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指导和建议,使工业生态园真正实现循环经济并最终起到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由于时间仓促,同时受限于笔者的学术水准及精力,本书并未能对循环经济背景下工业生态园资源价值流转分析过程的动态控制等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未来研究中,我们将致力于实现以下目标:
(1)将企业和园区现在面临的资源(能源)约束、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系统分类,应用资源价值流转分析方法进行核算、评价分析,并提出有效改善措施。通过应用资源价值流转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现有标准、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园区生态、环保方面的准入与淘汰机制。
(2)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生态园区内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加强人才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未来的发展首先应着眼于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和高水平创业团队,提高园区和企业运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拓展传统产业链、提升增值水平。同时要鼓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大中型企业和中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资源价值流转分析作为一种系统集成的创新方法体系,能够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中大有可为。
(3)进一步加强对资源价值流理论分析框架、应用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对我国园区及企业的广泛应用,以期形成一系列地方或国家标准,指导园区和企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同时,在工业生态园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工业生态园资源价值链网向更深层次发展,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快重点高能耗行业的园区循环经济改造,在园区培育集聚一批资源节约型企业,引导和带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4)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一方面,多途径、多层次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把工业生态园区建设作为全国循环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的实验平台、交流平台和示范平台。另一方面,积极研究探讨和学习国外工业生态园物质循环、价值流转分析的相关经验,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参加国际会展等方式,与国外进行园区资源价值流转分析方面的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