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亚历山大一世(1801年)到尼古拉一世(1855年)
1801年3月,以粗鲁、暴戾与难以预测行事为风格的保罗在宫廷政变中丧命,随后其子亚历山大一世登上皇位。新沙皇执政的最初时期,曾打算废除专制制度与农奴制。但如若这样做,当时对俄国来说有很大的风险与困难:一是农奴制代表着俄帝国的最大利益,必然影响着对俄国极为重要的贵族阶级;二是废除专制制度转向共和国,将会削弱皇权。这些使亚历山大一世很快打消了以上念头。但他还是采取了诸如恢复参政院等措施,并实施了一些有限的社会立法,如1801年将财产拥有权从贵族延伸到俄国的一切自由民,《自由农民法》于1803年生效,该法规定农奴主有权自愿解放农奴,保证被解放的农奴拥有土地,并建立相关的规章与法庭以确保法案的实施。但从这一法案开始实施到该法于半个世纪后“大变革”前夕被废除为止,总共只有384名农奴主依据该法解放了115734名从事非家务劳动的男性农奴和他们的家庭。[30]
1807—1812年是亚历山大一世改革的第二阶段。作为皇帝助手的斯佩兰斯基,于1809年应亚历山大一世的要求,提交了一份彻底的宪政改革计划。该改革计划的主要内容为:一是把俄国人分为三类,即贵族、中等地位的人(包括商人、工匠、农民以及拥有一定资产的小经营者)和劳动者(包括农奴、仆役和学徒)。二是该计划也规定了三项权利:一般的公民权利;特殊的公民权利,如免除各种服役;受财产资格限制的政治权利。其中:贵族拥有所有权利;中等地位的人享有一般公民权利,如果财产达到一定要求,也拥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劳动者也享有一般公民权利,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财产,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三是把俄国的行政划分为四个级别:乡或镇(Volost)、县、省和国家。每一级均设有以下机构:(1)立法会或杜马,全国一级的立法机构称国家杜马;(2)法院系统,其中参政院是最高法院;(3)各级行政委员会,在中央一级包括各部及中央执行权力机关。需要指出的是,亚历山大一世未能实施斯佩兰斯基的改革计划,一个重要原因是遭到官僚与贵族的反对。但是在亚历山大一世和斯佩兰斯基的努力下,在立法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在1810年创建了国务会议,国务委员会的成员由沙皇任命,协助沙皇开展立法工作,但无权限制专制政府。尽管委员会倾向于极端保守,但还是强调法制、能力和按程序办事的精神。还应看到,在国务会议创立后俄国的历史中,“所有重大改革方案都是由国务会议经正规程序通过的,历届政府的几乎所有最有害的法令,都是在国务会议的职权之外,作为行政法规通过的,名义上都只是暂时性的措施”。另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是,在斯佩兰斯基的努力下,通过采用文官考试制度及其他旨在强调文官的业绩及提高政府效率的措施,俄国的官僚机构有所加强。[31]
由于俄国国内情况日益恶化,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俄国封建王朝日趋腐朽衰落,在此背景下,俄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革命组织,后被称为十二月党人,因他们在1825年12月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起义。十二月党人是由一批年轻的贵族革命家组成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是俄国反封建革命运动的新起点,他们企图在俄国建立宪政,实现基本的自由并废除农奴制。列宁在评价十二月党人的历史地位时指出:“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32]
1825年12月,亚历山大一世死去,转入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1825—1855年)。他在继位时发生了十二月党人起义。这使这位新沙皇下决心要与革命党人进行彻底的斗争。他热衷于军事,在其统治后期,他的亲信中几乎没有文职人员。这个长达30年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俄国历史上最为反动腐朽的一个时期。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尼古拉一世竭尽全力挽救农奴制与封建贵族专制制度。他曾说过:“革命到了俄国的门坎,但我发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绝不会让它闯进来……”[33]
在国内政治方面,他实行高度专权的军事化管理,把全俄国变成高度集权统治的兵营;在文化思想方面,实行严格的监控,为此成立的第三厅即政治警察,成为尼古拉一世独裁统治的象征。对这些国家新卫士们的工作,史学家是这样描述的:“他们试图介入人民的全部生活,实际上他们干涉一切可以不干涉的事情:家庭生活、商业交易、私人争吵、发明项目、见习修士从修道院逃跑等等,秘密警察对这一切都感兴趣。同时第三厅还收到不计其数的陈情书、投诉、告发信,他们每封信都要调查,都要立案。”[34]第三厅还对普希金进行严密监控并授意撰写为俄国现存制度辩护的文章。在这种背景下,告密者大大增加,而虚假的密报之多,使第三厅不得不着手惩罚一些告密者,并焚烧大量的密报。
总之,尼古拉一世统治期间,实际上把俄国冻结了30年,而此时欧洲各国正经历着种种变革,从而又大大推迟了俄国欧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