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转型与国家现代化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从彼得一世(1682年)到尼古拉一世(1855年)

这是一段长达180年的历史时期,先后经历了彼得大帝(1682—1725年)、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1727年)、彼得二世(1727—1730年)、安娜(1730—1740年)、伊凡六世(1740—1741年)、伊丽莎白(1741—1762年)、彼得三世(1762年)、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年)、保罗(1796—1801年)、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前6年(1855—1861年[13])的统治。

笔者的任务不是去论述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只是从改革和转型视角,考察在这一时期俄国在现代化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进展,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评析。

一 彼得大帝的执政时期(1682—1725年)

彼得大帝的统治,与以前的俄国相比可谓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的俄国有人称为帝国时代,有人因其首都迁到圣彼得堡故称之为圣彼得堡时代,也有人称为全俄罗斯时代,因这时的俄国已纳入更多的民族,不再是单一的罗斯民族。

彼得1682年上台时还是一个10岁的孩子,被宣布成为沙皇。在同一年,同父异母的哥哥伊凡并立为沙皇,只是到1694年彼得母亲去世与1696年伊凡去世,他才真正成为俄国唯一的君主。但彼得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她在渴望当女皇的强烈欲望驱使下试图发动政变,后以失败告终,只得向她的弟弟投降,被监禁在一所修道院中。这样,彼得一世最终掌握了统治俄国的大权,那时他22岁。彼得体格强壮、精力充沛,亲自参与所有的国事活动,并逐渐成长为一位称职的陆海军指挥官。他在1697—1698年间曾去国外待了8个月。在此期间,招募了750多位外国人(主要是荷兰人)为沙皇效力,后来,又在1717年出国向西方学习,并又向欧洲各国的人士发出邀请为俄国工作。对邀请的人士,不分民族,保证在宗教方面的宽容态度并给予司法自治,但他认为犹太人具有寄生性,故不在邀请之列。彼得重视专家的意见,但又坚持独立思考。但他性格的另一面是脾气暴躁,做事咄咄逼人、粗鲁无礼、残忍。

彼得执政后,清楚地意识到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等各领域落后于欧洲,也深刻地认识到在国家管理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严重混乱,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政权机构都十分庞杂。特别是他看到世袭贵族与封建王公仍把持着国家的政权机构,成为阻碍社会进步与反对改革的主要力量。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在不断战争的情况下,巨大的军费开支造成极大的财政负担。鉴于这种情况,彼得认识到,必须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来促进俄国的发展,向欧洲文明汲取有益的营养。

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改革。可以说,彼得大帝的改革首先是从军队体制入手的。不少军事改革的直接起因与战争需要有关。历史学者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与马克·斯坦伯格合著的《俄罗斯史》一书指出:“在这个领域(指军事领域——笔者注),彼得大帝的改革措施不仅仅是对西方的模仿,同时也具有激进性、成功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他被正确地视为现代化俄罗斯军队的创立者。”“这位改革者实行普遍征兵制,重组了军队,并使其现代化。”[14]彼得大帝还规定:贵族们也必须亲自服兵役。在征集大批兵员之后,彼得一世着手把他们改造成为一支现代化军队,还亲自制定了一套新的军事手册。他还缔造了新式的俄罗斯海军。在彼得一世刚上台执政时,俄国海军只有一艘过时的军舰,而他留给继任者的则是48艘主力战舰、787艘小型的辅助性船只和28000名官兵,还有一个新生的造船工业、波罗的海的一些港口和波罗的海海岸线。[15]

行政改革是彼得一世的另一项重要改革。在把主要精力用于军事方面的同时,彼得对中央、地方与教会的行政管理及财政方面都进行了改革。

1711年,彼得通过颁布有关设立参政院的诏令,使参政院成为监督所有司法、财政和行政事务的最高国家管理机构。为了沟通君主与参政院之间的联系,专门设立了一个高级官职即总监察官,其实际上是君王的耳目。按规定,参政院的任何决定必须由总监察官签署后才能生效。如参政院与总监察官之间产生分歧,最后均由彼得大帝裁决。在1717年之后,彼得一世又设立了各种委员会以取代众多旧式的、职能重叠、效率低下的衙门。这种委员会大体上相当于后来的政府的各个部。当时之所以成立各种委员会,是因为当时这种模式在欧洲被广泛采用。这个委员会制度运行了近百年,直到亚历山大一世用各部取代为止。地方政府的改革是随着1699年重新设置城镇机构来进行的。

财政政策的变革,在彼得一世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不断地进行战争,在彼得执政期间一直感到资金严重短缺,有时甚至财政困难到令人绝望的境地。财政政策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开征五花八门的税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竟然有胡须税、澡堂税、棺材税等。有关数据表明,与1680年相比,政府收入在1702年翻了一番,到1724年则已增加到了4.5倍。[16]

彼得一世通过改革,首先考虑诸如满足战争的直接需要,同时从1710年开始亦着手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其目的是增加出口。彼得还想方设法促进私人企业发展。据统计,彼得统治时期建立了200家工场,其中86家由政府开办,114家属于私人和公司所有。而在1695年,全俄只有21家工场。另一材料说,这位皇帝去世之际,已经开工的俄国企业有250家。发展最快的是冶金、采矿和纺织业,纺织业实际上是由这位皇帝开创的。[17]

在彼得大帝统治时期,教育与文化改革在所有改革中成效最持久。不少学者认为:“教育和文化改革推动着俄罗斯坚定地、不可逆转地向西方文化的方向前进。”[18]彼得还积极鼓励兴办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类学校,他还设想当时还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实现创办一个科学院。为了推进俄罗斯欧化,彼得还试图引进西方的服装、礼仪与生活习惯。[19]

如何评价彼得一世时期的改革呢?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改革并不是事先有计划地、相互协调地进行的,不少改革是为了应对战争压力而采取的各种特殊的措施。人所共知,这一时期只有1724年没有战争,没有战事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3个月。但同时又要看到,把彼得的改革视为仅仅是为了赢得战争的看法也是片面的。实际上,他希望俄国的一切领域,如政府、社会、日常生活和文化等都能西化与现代化。他发展教育事业所持的看法是:如果没有教育的发展,一个现代化的行政系统就不可能有效运作。

其次,彼得为了推动改革,消除阻力,对反对改革者实行残忍的镇压政策,大开杀戒。他镇压了一大批敢于反对改革的贵族、僧侣,甚至包括他的妻子和儿子。马克思对彼得一世的评价是:“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20]

再次,彼得执政时期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处于最贫困阶层的农奴利益为代价的,他通过改革,借助名目繁多的税收尽可能地压榨农奴。为兴办军工企业,彼得下令,允许工场主把整村农奴买到工场做工,由此使广大农奴在人身上更加依附于地主贵族,更加没有社会地位。

最后,彼得通过改革,使俄国建立与完善了在严格等级制基础上的绝对君主制国家。从彼得统治时期的改革进程来看,可以说俄国欧化或向西方学习,是从彼得一世开始的。但同样亦应看到,他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强大的俄国。余伟民教授认为:“彼得一世改革的直接结果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文化,为建立具有对外扩张能力的强大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二,通过行政改革和宗教改革,再次确立绝对君主制度,国家获得了控制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绝对权力。完成了社会生活全面国家化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高度集权化。”[21]

尽管学术界对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现代化关系的评价有不同看法,但笔者认为:第一,总的来说,彼得一世的改革打开了通往欧洲的大门,引进了欧洲的科技、文化、教育乃至生活习惯。虽然彼得希望有控制地学习欧洲,如他亦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等措施,但经济、技术与文化等情况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很难得以控制,资本主义虽处于萌芽状态,但毕竟出现了。这无疑对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具有进步意义。第二,彼得一世改革的结果是,使俄国成为了欧洲的军事强国,大大提高了俄国在欧洲的地位。从而使俄国成为帝国,彼得加冕为“彼得大帝”。同时,彼得不断实行扩张政策。第三,从当时俄国的历史条件来看,建立绝对君主制国家体制,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国侵略等,都有积极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22]

美国学者梁赞诺夫斯基等在《俄罗斯史》一书中,对彼得一世改革进行总体评价时指出:“虽然在俄罗斯历史长河中,彼得大帝只是世间凡人,并非超人,但是这位改革者依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俄罗斯迟早要被欧化,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彼得大帝是这一历史宿命的主要执行人。至少,这位皇帝的统治大大加速了不可避免的西方化进程。其统治也在一个原来是纯粹个人的选择和机遇大行其道的领域里确立了国家的政策和国家的控制。”他们在书中接着写道:“鉴于彼得大帝是一个务实的功利主义者,所以最好还是用比历史命运之类的东西更实际的评论来给我们的讨论作个总结。”接着书中引用了这位皇帝的众多崇拜者之一、历史学家、右翼知识分子波戈金的话来评价彼得一世的改革:

是的,彼得大帝为俄罗斯做了很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人对此视而不见,有的人则想统计出他到底为俄国做了多少事,但总也得不出一个总数。在家里,在街上,在教堂,在学校,在军营,在剧院的走廊里,无论我们在哪里,只要一睁眼,一迈步,一转身,就能碰到他。每一天,每一刻,每一步,他都在。他无时不在!

我们醒来了。今天是几号?1841年1月1日。彼得大帝命令我们从基督诞生之日起开始计算年份,还命令我们从1月份开始计算月份。

该穿衣了。我们的衣服是根据彼得一世规定的款式而裁制成的。我们的制服样式也是他规定的。布匹是在他建立的工厂中生产出来的。羊毛是从他开始饲养的绵羊身上剪下来的。

一本书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铅字印刷术是彼得大帝当年引进的,字母表是他亲自删削过的。你开始读它了。你所读的书面文体是在彼得一世时期才取代了早期的宗教文体的。

当天的报纸到了,这也是彼得大帝引进来的。

生活中,你总得买东西吧。从丝织围巾到鞋底,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能让你想起彼得大帝。有些是他下令引进俄国的,另一些是他第一个使用的,还有一些是经他改良过的。这些商品装在他下令建造的船上,卸在他开始修建的码头上,航行在他下令开挖的运河里,行驶在他下令修建的公路上。

当你进餐之时,所有的菜,无论是腌鲱鱼,还是西红柿,还是红葡萄酒,都在提醒你,不要忘记了彼得大帝。西红柿是他下令种植的,酿葡萄酒用的葡萄也是他开始栽种的。

餐后,你驾车外出去一个名叫彼得大帝广场的地方。在那里,你会遇见许多女士,正是由于彼得一世颁布的法令,她们才得以和男子一起外出并且进入原来只有男人才能去的社交场所。

让我们去大学看看吧。第一所世俗学校是彼得大帝建立的。

根据彼得大帝所制定的“官秩表”,你得到了一个品级。

“官秩表”给了我贵族身份,这也是彼得大帝安排的。

如果我必须起草一份起诉书,彼得大帝已经把它的形式规定好了。起诉书将会在彼得大帝命令设立的那面代表正义的镜子前被接受;然后会按照《总规程》(General Reglament)的规定得到处理。

如果你决定出国旅游,就像彼得大帝当年做的那样,你会得到良好的接待。因为,正是彼得大帝把俄罗斯变成欧洲的一员,并开始为他赢得尊重。他为俄罗斯做的还有很多,很多。[23]

二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

1725年1月28日彼得大帝死后到1762年叶卡捷琳娜成功地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推翻并处死其丈夫彼得三世,于1762年成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在这37年间,俄国王位不断更迭,宠臣起起落落。这期间,反封建的斗争以各种形式接连不断地出现,贵族上层统治集团之间争夺皇位的斗争日益激化,但有两点始终没有变化,即皇权贵族的暴政与对外侵略扩张一直没有停止过。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至1796年,共35年,这是俄国封建社会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研究这一时期对于了解俄国有重要意义。正如著名学者卡瓦舍夫斯基所指出的:“要摸清这个组织的底细,首先就应该研究叶卡捷琳娜,因为现代俄国多半不过是这位伟大国君的遗产。”[24]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的18世纪下半期,从客观上讲,这正是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欧洲许多国家宣布实行“开明专制”时期;从俄国国内来讲,是俄国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处于激化的时期,1762—1772年间农民暴动不断,起义就达到50多次。叶卡捷琳娜二世预感到,不断出现的农民暴动与反抗将会影响到俄国封建统治的基础,1773—1775年发生的大规模的普加乔夫农民起义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从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来讲,她出生在普鲁士边境的什切青,从小接受的是欧洲教育,其父母都是“开明专制”的拥护者。

叶卡捷琳娜二世“开明专制”的思想,理论来自18世纪法国的一些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共和国思想》一书提出的看法是:“开明专制”是最文明和最合理的政治制度。他认为专制制度的缺点在于权力过于集中,势必会造成当权者的专制独断和扼杀自由,而共和制度也不是最好的制度,尽管它提倡自由平等,但平等会导致无政府状态。因此,最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保存着专制政体中有用的部分和一个共和国所必需的部分”的开明君主制度,“开明专制是向君主立宪制过渡的桥梁”[25]。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和《罗马兴衰原因论》中赞颂了罗马共和制度,并把罗马帝国的灭亡归结为实施独裁专政的结果,他提出了封建专制制度最终必然走向灭亡的观点。但是由于他的上层出身,他不愿意看到他所出身的那个阶级的衰落,不愿意立即看到封建专制制度的灭亡。尽管他赞扬共和政体,但同时认为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容易滋生个别人的政治野心,产生许多小的专权者,因此在他看来共和政体是不现实的。他的政治主张是寄希望于君主的开明自识,借助于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帮助,君主下决心自上而下地改革,实行法制,同资产阶级联合,最终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另一位启蒙思想家达兰贝尔认为:“当统治者和教育统治者的意见一致时,国家的最大幸福便实现了。”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又盛情邀请狄德罗来俄国,帮助她进行政治改革。叶卡捷琳娜二世不仅从思想家那里学来了华丽的辞藻,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开明专制思想。《俄国自由主义史》的作者列昂托维奇认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计划就是建立在西欧自由主义原则,首先是建立在孟德斯鸠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试图给宗教宽容以合法承认,使刑法变得更加人道些,为经济生活领域的私人创造性开辟了道路,通过个别法令巩固贵族的自由权利,还包括扩大贵族和城市的所有权,以保护他们的特权免于受到来自国家方面的破坏。除此之外,她还试图改善农民的地位,扩大一些阶层的自治机构在所有的行政管理体系发展和稳定条件下的作用,也包括实现在建立地方管理局和自治局的条件下的权力划分原则。这个内容广泛的自由主义纲领,首先是反映在她的圣谕之中。”[26]

叶卡捷琳娜二世为推行“开明专制”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在女皇地位巩固后,176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可以根据启蒙思想对俄国的政治进行重大改革了,于是她召集了立法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编纂法律,目的是要使俄国的法律与生活合理化和现代化。尽管女皇一再宣传新的法律具有激进的性质,但立法委员会制定的《训谕》淡化了激进的色彩,然而在当时来说仍被认为是一份让人们感到震惊的自由主义文件。叶卡捷琳娜女皇花了18个月的时间亲笔撰写的《训谕》,充分反映了启蒙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但考虑到俄国的具体国情,女皇并没有照搬她的理论导师孟德斯鸠的思想,在她的《训谕》中有时有意把导师的思想表达得模糊晦涩,有时甚至改得面目全非。例如,孟德斯鸠对英国政权、司法权与立法权分立的思想,被视为改善俄国政治的一种重要运作手段,而女皇仍然信奉专制制度是唯一能把庞大的俄国统一在一起的法门。

立法委员会与会代表有564人,其中28人是任命的,536人是选举产生的。这536人中,161人来自土地贵族,208人来自城镇居民,79人来自国有农民,88人来自哥萨克人与各少数民族。立法委员会的预备会于1767年夏召开,该委员会只存在了一年半,开了203次会议。由于立法委员会规模过大,工作效率低,特别是由于该委员会内部因阶级的严重差别而导致分裂,尤其是贵族代表与农民代表在农奴制问题上存在尖锐的冲突,由此女皇于1768年利用土耳其战争爆发之机解散了立法委员会。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另一项改革是,从1775年开始组建新的地方政府体系,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力图通过分权的方式来加强对外省政府的统治,具体办法是分散权力和职能,以鼓励地方贵族参政,如她执政初期全国共分15个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单位,到她结束统治时,省级地方行政单位已扩增到30个,每个省级单位又分10个左右的县;省长由中央任命。女皇的地方政府改革,目的是加强地主的地位,为此她给贵族以结社权与其他权利。1785年公布的《贵族宪章》,使贵族的地位与特权达到了顶点。贵族地位与特权提升的同时,农奴制也随之加强。

在土地方面,叶卡捷琳娜二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土地丈量和土地权利调查工作,目的是使土地所有权合法化。

女皇在发展俄国工商业、教育与文化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

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严厉批评她统治时期把俄国农奴制推到了极点,她所推行的“开明专制”主要目的是巩固贵族封建统治,有其很大的局限性和欺骗性。无疑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在叶卡捷琳娜执政时期,在推行“开明专制”过程中,以下两点是不能忽视的:首先,应该看到,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其执政期间,把欧洲自由主义思潮下的“开明专制”引进俄国,从而对传播西方先进思想与文明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且在带动俄国文化领域的西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还应看到,这些对俄国今后的现代化进程还会继续产生影响。其次,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连同她逝世后的继承者保罗执政5年(到1801年)在内的这段历史时期,俄国在社会经济、文化与教育等各个领域有了很大发展。

从工业生产来看,这段时期,俄国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工厂数从彼得大帝去世时的200—250家增加到18世纪末的1200家,如果把规模很小的制造厂家算上,其数目可能超过3000家。工人数量在10万到22.5万人之间。许多工厂雇佣工人达百人以上,最多的达3500人左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采矿业与金属业有了很快的发展。这个时期,一些地主建立了庄园工厂,使用他们的农奴作为没有人身自由的劳动力,这类工厂主要从事轻工业生产。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在俄国工业发展中自由劳动力的地位日益提高,这些自由的劳工通常是为了缴纳代役租而外出做工的属于地主个人的农奴,但此时,这种劳工在工厂中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经济关系。[27]

从贸易来看,贸易量也在增长,特别是到了18世纪下半叶,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以卢布计算的俄国年度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倍。在整个18世纪,俄国的出口值远远大于进口值。[28]

从人口变化来看,一方面反映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人口的增长上。在彼得大帝时期俄国人口是静止的,在1725年的俄国版图内,居住着约1300万人,1762年增至1900万人,1796年达2900万人,到18世纪末已超过3600万人,这其中由于叶卡捷琳娜对外扩张带来的新臣民约700万人。另一方面反映在城市人口也有所增加上。1724年俄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3%,到1796年上升为4.1%。

从教育与文化来看,在彼得一世去世后,俄国教育出现了衰退,但在1755年创办了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该大学刚创办时只有10名教授与一些助教,10名教授中只有两位是俄国人,一位是数学家,一位是修辞学家。10年后教授增加了1倍,其中俄国人已占了半数。学校最初授课用拉丁语,从1767年起改用俄语。在文化方面有了较大进步,彼得大帝时期俄国出版了600种书,1725年到1775年出版了2000本书,1775年到1800年出版了7500本书,178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私人出版社颁发许可证,这对推动出版有重要作用。在科学与学术研究方面,女皇一直提倡学习西方,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与艺术。[29]

以上简要分析说明,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从改革对俄国向现代化方面的影响来看,确有积极意义。从俄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所以有人称她是在俄国创造了历史的杰出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