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卦三十)
〔卦画〕离下离上
〔经文〕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六二:黄离,元吉。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辞解〕《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译释〕本卦象征附着。利于守正,通顺。畜养牝牛般的柔顺,吉祥。日月附着于天,百谷草木附着于土地,光明叠现依附于正道,于是教化作成天下。
《象传》说:光明两次升腾,象征附着之明。据此卦意,贤贵的人继承前辈的明德,光大照临四方。
〔义悟〕文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就是依靠人类经验世世代代的积累。这样的积累,是通过传承的方式实现的。新的认知总是依托以往知识基础而产生,并最终充实到这个基础中。所以,首先要尊重并且依靠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联系,之后才可能有所发扬光大,继往开来。
科学的发展正是这样一个连续的链条。
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在牛顿以前,天文学是最流行的学科。但是为什么行星一定按照一定规律围绕太阳运行?天文学家无法圆满解释这个问题。早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以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比如开普勒就认识到,要维持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必定有一种力在起作用,他认为这种力类似磁力,就像磁石吸铁一样。1659年,惠更斯从研究摆的运动中发现,保持物体沿圆周轨道运动需要一种向心力。胡克等人认为是引力,并且试图推导引力和距离的关系。1664年,胡克发现彗星靠近太阳时轨道弯曲是因为太阳引力作用的结果。1673年,惠更斯推导出向心力定律。1679年,胡克和哈雷从向心力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维持行星运动的万有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解决了胡克等人没有能够解决的数学论证问题。1679年,胡克曾经写信问牛顿,能不能根据向心力定律和引力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来证明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牛顿没有回答这个问题。1685年,哈雷登门拜访牛顿时,牛顿已经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当时已经有了地球半径、日地距离等精确的数据可以供计算使用。牛顿向哈雷证明地球的引力是使月亮围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也证明了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行星运动符合开普勒运动三定律。
在哈雷的敦促下,1686年底,牛顿写成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皇家学会经费不足,出不了这本书,后来依靠哈雷的资助,这部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才得以在1687年出版。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得力的数学工具,不但从数学上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把经典力学组合为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其实,在当时科学分类不甚明确的学术环境中,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除了在数学、光学、力学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外,他还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化学实验。他常常几个星期一直留在实验室里,不分昼夜地工作。他在化学上花费的时间并不少,却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成就。为什么同样一个伟大的牛顿,在不同的领域取得的成就竟如此不同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各个学科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领域的知识积累并不均衡。在力学和天文学方面,有了伽利略、开普勒、胡克、惠更斯等人的努力,牛顿拥有足够的知识基础,才有可能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伟壮丽的力学大厦。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