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读的6部中华古典智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贲(卦二十二)

〔卦画〕离下艮上

〔经文〕

贲:亨。小利有攸往。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六二:贲其须。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上九:白贲,无咎。

〔辞解〕《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译释〕本卦象征文饰,通顺,对于行动稍有益处。观察天上的文彩,可以清楚时序的变化;观察人间的文彩,可以教化育成天下。

《象传》说:山下有火,象征文饰。君子可以运用文饰的手法明白地处理政务,但是不敢用同样的方法断理刑案。

〔义悟〕文饰通过美化事物的外在形式,可以使事物的本质更加清楚明白地显露出来。但是,无论形式怎样变化,事物的本质不会因此而改变。所以,文饰只是辅助的手段,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事物。文饰不可喧宾夺主,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传统儒家文化非常重视“礼”,下至个人仪表上至国家交往,都有章典可循。简单地说,所谓“礼”,就是指人们的仪表和行为举止应该适合身份地位和环境,符合社会规范。当然,这个“礼”一定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上,外在的“礼”是内在的“仁”的表现。正如孔子所说:“人而不仁,如礼何?”“礼”出乎于“仁”才有实际意义。孔子还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的天性不加修饰,就会显得粗放;外表优雅却缺乏内涵,就会显得虚浮。只有外表的文饰和内在的质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才能称之为君子。

仪表和行为举止可以反映出人的思想修养和精神状态,得体合礼的仪表和行为举止,可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易于博得好感,有利于与人交往。春秋时期,楚国官员钟仪被郑国俘虏,并转送到晋国。颠沛流离的两年里,钟仪一直穿着楚国衣冠,谨守故国礼仪。一次,晋景公来视察,发现了戴着楚冠的钟仪,很是讶异,就让钟仪操琴作歌。钟仪所弹奏的都是楚国音调,所唱的也都是颂念楚王的词语。晋国大臣范文子称赞钟仪忠君不忘本,值得尊重。晋景公深以为然,于是款待钟仪,并礼送钟仪回国请他向楚王转达两国交好之意。

文饰的重要性固然毋庸置疑,但是,也不可过分强调和重视。重文饰而轻质实,其实就是舍本逐末,趋向虚浮。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珠宝商人,带了一些珠宝到郑国去卖。为了招徕生意,他特意用名贵的木料做了许多盒子,盒子雕刻精美,还用香料熏制,又挂上珠翠装饰,然后把珠宝装在这些美轮美奂的盒子里面。一个郑国人看见了,很是喜欢,就来和这个珠宝商讨价还价。最后,这个郑国人谈好价格,买下了一盒珠宝,可是他却把珠宝拿出来还给珠宝商,只拿着盒子走了。一味沉迷于光怪陆离的奢华外表,必然会像这个买椟还珠的郑人一样,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