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摄影课(精华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相机取景与拍摄原理

摄影成像的原理

摄影成像的原理其实源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墨翟发现的小孔成像原理,也就是说,摄影成像的原理就是小孔成像。

景物反射的光线透过很小的小孔时,会在墙体上成像,比较清晰,但亮度不够。

景物反射的光线通过稍大的小孔时,也会在墙体上成像,亮度较高,但清晰度很低,变得非常模糊;如果小孔继续增大,在墙体上所成的像就会变成一团光斑。

墨翟发现的现象是光线经过一面黑色平板的小孔后,会在后面的墙体上显示出景物的影像,并且这个影像是倒立的。公元10世纪,阿拉伯人发现:“如果改变墙体上小孔的大小,所成的影像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增大孔的直径,影像会变得更加明亮,但成像的清晰度会有所下降;如果缩小孔的直径,影像会变得暗淡,但清晰度却会变高。”这种反射光线通过小孔成像的现象在希腊文中称为“光画的影像”,英文名为photo-graphy,后来其衍生为一个整体的单词photography,并一直沿用至今。

之后,人们发现在小孔上加装一面凸透镜,可以在通光量足够的前提下,使景物的成像更加明亮和清晰。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借助于当时碘化银的感光技术,将提取的碘化银覆盖在铜板上,替代墙体作为成像的平面,景物成像的光线照射在这个铜板上时,会对碘化银进行感光,留下成像的记录(这其实就是最初的底片)。接着将铜板放在化学溶液中浸泡,洗去其他画质,使影像再现出来。于是,真正的摄影术诞生了。后来经过科学家们不断地研究发展,摄影技术出现了革命性的进步。

增大小孔孔径,并在孔径位置加一片凸透镜,可以发现在墙体上呈现清晰、较亮的影像,这就是摄影的本质。

取景原理

当前,数码单反相机是摄影的主流器材,因此我们以其为例来介绍摄影取景和拍摄成像的原理。

在摄影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先取景以确定拍摄画面,此时的原理是这样的:光线透过镜头成像后,会到达反光镜,反光镜会将成像的光线进行反射,并传送到五棱镜,五棱镜将倒立的像变为正立的像,即我们要拍摄的画面。

取景时光线进入后的流程:

1(镜头镜片)——2(光圈)——3(反光镜)——4(五棱镜),即光线通过镜头内的镜片、光圈,经过反光板反光后进入五棱镜,五棱镜调整画面,这样人眼就可以看到取景的状况。

拍摄成像的原理

按下快门拍摄时,光线在相机内的流程与取景时是不一样的:按下快门,光线经过镜头中各种透镜的组合成像后进入到相机内部,此时反光镜会往上弹起为光线让路,因为已经按下快门,所以快门是打开的,这样光线就能投射到感光元件上感光成像了。

拍摄时光线进入后的流程:

1(镜头镜片)——2(光圈)——5(快门)——6 (感光元件),即光线通过镜片、光圈成像并进入相机,此时反光镜弹起放行,这样光线会穿过已经打开的快门,直接投射到感光元件上感光。

在感光元件的上层,由滤色片将场景画面进入的光线进行分离,处理为R、G、B三种光谱,这三种光谱在CCD或CMOS感光器件进行感光(其实就是光线激发感光元件上的电子),产生电子信号,再经由电路进行信号处理,最终合成保存了绝大部分所拍场景信息的数码格式图像,最后输入存储卡保存数据。于是我们就能在液晶屏上回看照片,并且可以将照片由存储卡导入到电脑上进行浏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