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夏代——奴隶社会封建帝国的开始

近五十年来的考古发掘,为了解夏代提供了除古籍之外的新数据,如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夏代的历史记载,确证了当时在中原地区已存在一个名为“华夏”的建基于中央集权的文化体系。它的影响向北伸至河北和内蒙古,包括了河南以及南方的江苏。夏代标志了青铜时代和奴隶社会在中国的出现。在它之前的龙山时代,社会以众多独立的地区性政治组织——邦国为基础。邦国之上只有一个松散的联盟,其领袖由公举产生,而公举主要考虑其德行和对泛邦国的实际贡献,如新的农业技术的发明和治水工程等。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式的理想时代。邦国联盟的领袖是更替的,因而不是基于家族或血缘的考虑,此乃传说中的“禅让”制度。大禹是首位夏后族出身的邦国联盟盟主,因治水之功而受舜的禅让。传说禹其后禅让于皋陶,一位东夷部族的领袖,之后,后者亦禅让于益。但两位领袖都无法取得大部分邦国的支持,它们拥戴禹之子启。最后,启通过武力的征伐杀了益,成为世袭王朝夏代的首位王帝。通过对不服的邦国的征伐,夏代王朝扩大了领域,并且开创了一个新的王国时代。二里头文化遗存印证了夏文化在龙山时代之后的广域性和主导性,具体体现为以下七个特点:

 

1.在空间上建立了一个大小有四个等级的聚落体系;

2.首市——二里头对一个广大地区体现了文化上的主导性;并且通过军事力量向更大的地区扩张,实现了二里头对中原地区和周边的重要资源和人民的控制;

3.都城(或首市)二里头成为超大聚落,面积达375万平方米,人口约为1.8万至3万人,是以往未见过的大型聚落;

4.在广大的国土空间内,由于对主要手工业的控制和批量生产,区域文化渐趋统一化和标准化;

5.青铜器成为身份象征以及官府专利——直接成为王室对礼乐制的控制工具;

6.长途贸易所延伸的地域超越了上一个时代,甚至到达东南亚和印度;

7.核心区(即国都)成为主要的城市聚落。这不但体现在它的社会阶层上,也体现在城内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奴隶,以及一个高度集权而又复杂的官僚机器。这些成分构成了国都的空间结构,其中的核心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建筑布局和南北向等设计成为中国后世传统国都的特色。

 

无可置疑,二里头或夏代已是一个文明国家,一个广域国家,并且以一个中央集权的复杂结构的都城为其核心。本章叙述的在夏代已形成的城市文明特征,一直延至青铜时代的高峰——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