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还原为审美现象的美学

蒋孔阳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美学研究的,美学大讨论中,他写了几篇文章,但没有介入任何一派。正是由于这种超然态度,他没有陷入各派所未能避免也难以避免的片面性之中。蒋孔阳认真观察各派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展开的讨论,仔细地分析他们的得失,兼收并蓄,各取所长,形成了自己最初的美学,写出了《论美是一种社会现象》(1959年)、《建国以来我国关于美学问题的讨论》(1979年)、《美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1979年)等文章。与此同时,蒋孔阳为了回答各种美学问题,悉心研究了德国古典美学,并于1980年出版了《德国古典美学》一书。德国古典美学的研究,使他对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西方美学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及其局限性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表述的与美学有关的命题。据此,他为自己的美学找到并确立了两个基本的出发点:一个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美学的对象化概念基础上提出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一个是马克思在扬弃了德国古典美学所谓“美的王国”之后提出的美学革命化和审美教育社会功能的思想。

进入90年代以后,蒋孔阳开始围绕美学对象、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与艺术的关系、艺术典型、审美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更系统的探讨,先后发表了《人类也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型》(1980年)、《美和美的创造》(1980年)、《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一些探讨》《生活与美》(1981年)、《美与美的东西》(1983年)、《美与品》(1983年)、《美学研究的对象》(1983年)、《旅游与自然美》(1984年)、《谈谈审美教育》(1984年)、《对近年来我国美学研究工作的一些想法》(1984年)等。1992年,蒋孔阳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出版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著作《美学新论》。在这部著作中,蒋孔阳明白地表达了将美学研究返回到审美现象的意向。他说,他所谓的“新”,就是“力图通过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通过我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应用到千变万化的客观现实中去,使之具有我自己的特点,具有我自己的‘新意’”。蒋孔阳并不想创立新的体系,但他通过“广泛联系和具体分析”,围绕美与美的规律、美感、审美范畴等确实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相对完整和系统的美学理论。之后,蒋孔阳还陆续发表了几篇文章,其中值得重视的是发表在1997年的他与郑元者博士有关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对话。在这篇对话中,蒋孔阳本来还比较朦胧的人类学思想澄明化和进一步深化了,而且由于这个原因,他的整个美学得以展开的空间大大地拓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