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镜泊湖记
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每以镜泊湖为素材,进行山水画创作,足见镜泊湖魅力之所在了。1978年5月,我自黄山返晋,经道南京留4日,适值《傅抱石遗作展》开幕,竟在画展中逗留了三整天,也足见傅先生画作的魅力无穷。在二百余幅作品中,《西陵峡》、《待细把江山图画》、《满身空翠惊高风》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一幅《镜泊飞泉》的大作,又让我驻足良久,不肯离去。瞧那恢宏的气势,精湛的笔墨,凌空而降的流泉飞瀑,水气氤氲,浪花飞溅。一时间,直看得眼眦决裂,耳际轰鸣,有若置身高山峡谷间,面对泷湫下注,壶口翻腾,不禁心潮起伏,暗自叫绝。细观画上题跋,更感趣味横生,遂命笔抄录。其词云:
镜泊湖在牡丹江市宁安境,南北百数十里,曲折回互,风景绝胜,为东北抗联根据地之一。今夏得闲,留湖上周余,幸也。迤北有瀑布,形势壮阔,雨后尤为奇观。七月十六日下午,随黑省画家暨省市工作同志十余人往适,湖水已涨,乃蹑足而过,方未百步,只闻如雷疾走,声震山谷。于是合肉眼所能触及之景,营为此帧。右下角出口,即牡丹江也。愧余拙笔,不及状其万一。及其归也,三小时前,蹑足而过之处,水已近腹矣。专区文联某同志毫无犹豫,背我而过。此情此景,我怎能忘之乎?我能不画乎?越三日,记于镜泊湖时。傅抱石。
此则题记,我以为是一篇绝妙好文,山水奇绝,当可卧游;人物生动,呼之欲出;文字简净,情景交融。于此,亦也见傅先生在镜泊湖写生时的踪影。
《镜泊飞泉》一画,曾深深地感动过我,镜泊湖的名字挥之不去。二十多年过去了,往游镜泊湖的夙愿才得以实现。
丙戌九月。我有关东之行,在哈尔滨小驻数日后,便取道牡丹江,经宁安,向镜泊湖而来。时值高秋,风轻云淡,山峦高下,层林尽染,车过东京城,平畴沃野,阡陌交横,村舍俨然,瓜菜满眼。行进间,车抵“镜泊湖”外。已是凉秋天气,又值下午四点,黄叶飘零,游人寥寥。漫步花间小道,清静幽寂,闲适自然。此种境界,那些误入游人如织、摩肩接踵之景区者,岂可消受得了。转过丛树,渐闻水声溅溅,愈近而愈响。待得见飞瀑下注,正吊水楼瀑布,乃是傅抱石先生当年所挥写之对象者。先生来时,正值盛夏雨后,所见之水,形势壮阔,蔚为奇观,所闻之声,如雷疾走,声震山谷。我方来,但见秋水明净,寒潭如碧,瀑布飞泉,如帘如幕,更兼千嶂苔石映衬,万树红叶点缀,珠玑四散,洒脱不羁,如吟如唱,清音不绝。游人三三五五,攀磴道,过小桥,行丛树中,歇水石间,或观飞泉之下注,或听丹枫之瑟瑟,或拍照于楼台,或茗饮于亭榭,眼中所见旅游者,皆成画中点景人物,无不得体自然。我坐山石上,面对飞瀑,遐想那一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岩浆流淌,堰塞牡丹江的河床,造就了我国这最大的堰塞湖,大自然的神奇和诡谲是难以想象的。
陈巨锁在吊水楼瀑布前留影
一万年过去,这镜泊湖又该是何等的面目呢?想远了,当无边际;想近了,它却付予了画家灵感与妙笔,成就了傅抱石先生那帧《镜泊飞泉》的绝作,传之后人,传之千古。自然美是伟大的,艺术美也该是不朽的。
于吊水楼瀑布前留连一时许,在一位导游小姐的鼓励下,我们泛舟游湖。甫入小艇,仅二人,穿救生衣,桔红亮丽,甚是醒目。舟人(小艇主人)傍水而居,以艇为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游人则掌舵,无游人则钓鱼,春夏秋三季,与水为伴,朝斯夕斯,悠悠然,羡煞我辈。是快艇,应我等之要求,作漫游,也悠悠然,选游湖山之胜。远山近水,山寺楼阁,舟人为之指点;人物传说,历史故事,舟人一一叙述。镜泊湖南北长近百里,我们择其近者、佳者而游之。山峦迤逦,红霞在天,微风起处,波成涟漪,时见鸣禽掠水,似与我等招呼,四周静寂,我心澄澈。看看月起东山,游人尽去,遂请舟人泊岸,付款而别,径往东京城一宿。
游湖观瀑,由之兴起,乘兴而来,匆匆一见,尽兴而归,颇感慰藉。其间,虽多辛苦劳顿,余不计也,非不知也。
2006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