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太极图》与周惇颐研究
论周惇颐——人脉、政治、思想
前 言
北宋的周惇颐(字茂叔,号濂溪)在中国及东亚的近代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重要的足迹。他的《太极图》以及《太极图说》在有关宇宙生成、构造的理论领域中展现出全新的内容,成为近世中国思想史上存在论的基本架构。他的名作《爱莲说》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来比喻君子,长期以来一直脍炙人口。另外,表现他性格特征的“胸中洒落”中的“洒落”一词,在日本江户时代初期为藤原惺窝(1561~ 1619)等人所喜爱,与日语中的“ざれ(戏)”“され(洒)”组合在一起,作为表达风趣的说法和行为的词语而固定下来。1现代日语中的“洒落”(しゃれ,诙谐、风趣)、“お洒落”(おしゃれ,爱打扮)等词正是由此而来。讲究衣着、化妆的现代日本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语言的来源,但这些词在词源上与周惇颐确有关系。
众所周知,韩国国旗是太极旗,它与周惇颐的太极图也有关联。韩国的太极旗是1882年(明治十五年),作为朝鲜王朝的修信使而访问日本的朴泳孝最早使用的。由旋涡形状组合起来的这个太极图案并不是周惇颐的创作,而是仿效了所谓的“古太极图”,而这个图案被采用为国旗,只有在周惇颐与朱熹的思想影响下的朝鲜才有可能。2
在现在的越南,莲花被当作国花,越南航空飞机的机身上也画着巨大的莲花。这同样也可说是受到了周惇颐《爱莲说》的影响。3
由于周惇颐存在意义的重大,所以有关周惇颐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取得很多成果。4可是,这些研究大都是围绕包含太极图在内的《太极图说》及《通书》而展开的。当然,从这些著作的影响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关于周惇颐其人,依然存在着某些“难解之处”,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很难用一个明确的形象去说明。其因之一是由于相关资料很少。因为他的完整著作除了《太极图说》与《通书》以外,就只剩下极少的一些遗文而已。
不过,近年来,由于南宋版《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十二卷(《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8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影印出版,我们得以看到一些相当重要的史料。其中的一些史料可以修正后世正统朱子学所产生的某些偏差。例如,蒲宗孟《周惇颐墓碣铭》(略称《墓碣铭》)是其中之一,然而这个文献却没有收录在张伯行《周濂溪先生全集》、董榕《进呈本周子全集》、徐必达《周张全书》(和刻本)等通行本中。至于四库本《周元公集》,则把《墓碣铭》的散文部分几乎全部删除,只附上铭文,以“先生墓铭”为题收录在其中,可以说是做了一种篡改。这是因为《墓碣铭》对后世朱子学学者来说含有一些不利的内容,其具体情况将于后面详述。
本稿将以南宋版《元公周先生濂溪集》(以下略称南宋版《文集》)为中心,广泛使用各种遗文以及各种史料进行考察,以重新把握他的特征。重新分析以往的研究所忽略的周惇颐的经历、人脉及其特色。换言之,以周惇颐所处的北宋中期的同时代的观点来进行再考察,由此阐明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同时对他与二程的关系也提出一个新的理解。
另外,他的名字常被记作“敦颐”,而正确的写法应是“惇颐”。正如笔者在旧著中已指明的那样,这不过是为了避南宋光宗讳而改用“敦”字而已。这一点我们从南宋版《文集》的记述亦可得到了解,该《文集》均在“惇”字处做了缺笔处理,因此,做“敦”字只是为了避讳而已,并不是他名字原来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