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推行规范汉字

整理、简化汉字,在社会通用层面推广使用经国家整理简化的规范汉字,是新中国基于基本国情,为适应现代国家建设需求做出的重要政策选择。60多年来,推行规范汉字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汉字自身传承发展的复杂性和海内外汉字使用情况的复杂性,也始终伴随着关于汉字简繁问题的讨论甚至争论。2016年,相关讨论仍然继续,同时出现了讨论分析简繁汉字在汉语汉字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差异的研究。此外,以“推行规范汉字”为价值的对社会通用层面汉字使用的依法管理,近三年每年都有,但每年的数量都很少,在依法治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相关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综上,本节共三个专题:一是简化汉字论,所介绍的研究内容涉及汉字简化历史、与繁体字的渊源关系、简化字传承文化的功能分析等;二是汉字简繁与汉语学习,所介绍的研究内容涉及简繁汉字使用的效度问题;三是汉字使用依法管理,所介绍的研究内容涉及规范汉字的法律意义和边疆地区规范汉字的普及情况。本节共收文10篇。

一、 简化汉字论

•简化汉字古已有之

简化汉字几乎与汉字同时产生。作为人类书面交际的重要工具,人们对文字的要求是简明地记录有声语言。在社会书面交际活动日益频繁以后,人们无暇在书写字形上细细描摹,于是字形中的许多细节被省略。这些经过简省的字形,相对于它们的繁复形体而言,就是简化汉字。民众书写频繁的年代也是创造和使用简化汉字活跃的时期。从秦汉直至宋元时期,不断有简化字被创制并沿用至今。因此,简化汉字古已有之,简化是汉字字形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规律。虽然汉字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字形繁化的现象,但纯粹外形上的繁化并不多见,而大部分加旁现象则可以解释为文字的分化或字数的增加,而不是字形的繁化。有人说,简化汉字是“共产党发明的”,是“少数激进的文字改革活动家杜撰出来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不符合汉字发展的历史事实。但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是我国历史上由政府出面推行简化汉字最为有力的一个时期。

——费锦昌.简化汉字古已有之[N].语言文字周报,2016/6/15.

•正确评价简化汉字工作

简化汉字出现以后,非但受到“引车卖浆者之流”的欢迎,也经常出现在文人的手写作品中。到了清末,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文字观念的更新,人们对俗字的看法有了明显改变,“今之雅,古之俗也;今之俗,后之雅也”。今天,我们确保简化字的交际效率,主要靠两条:一是掌握“简”与“明”的辩证统一;二是区分用字层面,在日常通用层面,大力推行简化字,而在文物古迹、姓氏用字、书法篆刻、古汉语教学与研究等特用层面,可以保留、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只强调其工具功能,而忽视甚至无视其文化功能,给简化汉字工作带来了这样那样的失误。比如,曾一度片面追求笔画数的减少,而没有确立宏观的、辩证的简化观;再如,不适当、不适度地运用“同音代替”和“草书楷化”。尽管简化字存在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但必须承认这样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在半个多世纪里,我们国家日常通用层面的书面交际,没有因为采用简化字而造成窒碍。简化字系统能够适应通用层面语文生活,包括信息化时代社会通用层面对文字工具的要求。

——费锦昌.正确评价简化汉字工作[N].语言文字周报,2016/7/20.

•简化汉字也能继承传统文化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载体,同时它本身也是文化的载体。在汉字的字形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从考古学的观点来看,汉字的确具有“文字生物学”的价值。但如果不掌握古文字学的知识,不能从现行的繁体字字形上溯到小篆、甲文、金文的字形,如果不同时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即使识认了繁体字也还是无法获取传统文化的准确信息。而在现在使用的简化字系统中,同样可以获取许多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如“卜”“取”都是传承字,是繁体字和简化字系统共有的基础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提供的传统文化信息对简繁两个系统都是一样的。

——费锦昌.简化汉字也能继承传统文化(上)[N].语言文字周报,2016/8/24.

•简化字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有些人认为汉字简化以后,汉字形体原有的理据性遭到破坏,体现不出汉字字形原本包含的文化信息。但是,纵观汉字形体演变的整个历史,汉字形体总的发展趋势是由繁趋简的,简化字符合汉字形体发展的客观规律。文字形体经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演变之后,图画性大大减弱,线条性和符号性大大增强,已经越来越抽象,通过汉字形体直接探求其中的文化信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即使汉字保留繁体字的字形也已经不能很好地反映造字时代的那些文化信息了。有些人从繁体字记载大量古代文化典籍的角度出发,认为推行简化字不利于对这些古代文化典籍的继承。这种观点显然没有弄清楚文字的工具性。文字的本质是记录语言的书写视觉符号,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工具并不就是文化本身。文字最本质的特性是它的工具性,工具性自然要求越简便越高效越有价值,汉字简便易学有利于更多的人认识汉字,传承文化。

——卢刚.论简化字与文化继承的关系[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3).

•汉字繁简的再审思

对简化字抗拒的情绪,有的源自政治上的敌对情绪,有的来自文化上对传统的捍卫,也有的只是旧习惯的延续,当然也有不少是三种情绪的混合。有人提出“识楷书行”,这一提法与所谓“识繁写简”没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他们最大的“盲点”是无视现代科技的进步。“写字”(不只是写汉字,英文和其他文字也都包括在内)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已经被“打字”所取代。而今“写汉字”只是少数书法家的艺术活动,而不是人与人之间赖以沟通的日常技能。正因为工具的改变,使原本握笔书写的技能成了手指和键盘的配合。“提笔忘字”的现象势必与日俱增,但只要一打开手机、电脑,所忘的字,却都一时涌入眼帘。从这个角度看,所谓“书同文”与其从字形入手,不如从语音入手。就汉字输入法而言,“语同音”其实是“书同文”的先决条件。

从汉字演进的历史来看,由下而上的演进,和由上而下的变革,这两股力量始终互为消长,互为修正。文字的演进,永远没有“终点”。语文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只是适用与否。

——周质平.汉字繁简的再审思[J].读书,2016(9).

•20世纪汉字简化史

20世纪上半叶的简化字运动,总体上没有将汉字当作一个系统来看,而是将汉字作为独立字符,主要考虑汉字形体的简便、学习和书写的便利,忽略了对整个汉字体系的研究,没有深刻认识到汉字的内部发展规律。但学者们做出的种种努力为后来的汉字改革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值得肯定。

新中国60年代颁布的“一简”字遵从群众的习惯,很好地坚持了“约定俗成”的原则,遵循了汉字的稳定性与历史继承性。尽管部分汉字失去了表意的明确性,也增加了一部分同音字,但总体为汉字书写带来了方便。而70年代颁布的“二简”字却一味追求汉字笔画的简单,破坏了汉字偏旁的表意作用,同时“汉字早晚会拼音化”的认识误区使“同音合并”的简化方法被不恰当地使用,增加了汉字同音的频率,反而给学习者增添了额外负担,被“叫停”势所必然。

汉字简化应充分尊重汉字本身表意的性质,不应忽略汉字与汉语相匹配的特点,而单纯追求汉字笔画的简省,在减少笔画的同时,不应影响意义的识别与字形结构的辨别。

——林雪艳.20世纪汉字简化史论略[D].曲阜师范大学,2016.

二、 汉字简繁与汉语学习

•汉字简繁与对外汉语教学

相比繁体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难学难认、难写难用问题,简化汉字有以下优势:第一,精简易学,偏旁、部首包括间架结构的简化,有助于外国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认读和掌握;第二,书写简便,简化字笔画数较繁体字从平均16.08画降到了8.16画,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大大提高;第三,增强信心,学生掌握得快,运用得好,有助于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随着大陆与台湾各项交流的日渐频繁,在文化认同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以简化字为教学主导的群体,开始鼓励留学生在习得一定汉字的基础上逐渐接触繁体字,以此达到用简识繁的目的;而以繁体字为教学主导的群体也开始提倡据繁识简,尤其是在材料阅读和论文研究方面,大幅度增加了简化字的教学比重,以方便学生自我学习。

——赵孟超.浅析汉字繁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差异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6(23).

•汉字简繁与汉字学习

在2—15画汉字的命名反应实验中,笔画多的汉字反应时间长,笔画少的汉字反应时间短,这个规律不因汉字的常用与否而改变。在控制笔画数的条件下,低频字中,部件的数量影响汉字的识别,两个部件的汉字识别最快最好,其次是独体字,三个部件的汉字识别最差。外国学生学习汉字时,最初只记忆笔画,对部件没有概念。简体字的学习,与繁体字一样能够利用偏旁优势;而汉字偏旁提供信息不周到的特点,对于繁体字和简体字都是同等的。根据简体字笔画少、部件少、结构简单、层次简单的特点,在汉字学习过程中,简体字的优势大于繁体字。

——高永安.繁简汉字在汉字学习中的优劣[J].中州大学学报,2016(3).

三、 汉字使用依法管理

•“规范汉字”的法律意义

中国公民在决定其姓名的时候,文字选择是否限于“规范汉字”,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解释规范语言使用的相关规定。通过制定法律的形式授权特定权威机构进行语言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并在全国强制实施国家标准,是实施语言本体规划的通常模式。

字母词的性质之争与汉语词汇的构词法有关,我国的语言本体规划侧重汉字的形和音的统一与稳定,对于汉语词汇的规划几乎阙如。现行国家标准并未明确禁止将西文字母作为汉语词的构词单位,但词典编纂者应有义务明确区分外国语言文字与规范汉字。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面对字母词的使用现实及其可能引发的后果,我国确实应该尽快制定汉语词汇构成的国家标准,以明确西文缩略语的性质和词典编纂的规范要求。

——肖伟志.“规范汉字”的法律意义——从“赵C”姓名权案到《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事件的法学联想[J].法学论坛,2016(4).

•滇西边境口岸地区规范汉字普及度

调查显示,滇西边境口岸地区的规范汉字推行与普及取得了明显成效,规范汉字已经成为该地区使用频率最高的文字。同时,规范汉字普及在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民族的社会人群中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人们对规范汉字的认同度较高,但习得效果不甚理想,习得行为较为被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规范汉字相关规定知晓度偏低。滇西边境口岸地区进一步推行与普及规范汉字,应针对性完善相关政策及配套方案,应做好师资建设工作、积极推动教师本土化,应研发规范汉字学习材料,应充分利用传媒进行宣传、实现规范汉字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同时应将文字传播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积极引导规范汉字使用心理。

——岳雄. 滇西边境口岸地区规范汉字普及度抽样调查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