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拼写和注音工具,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2015年年末,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出版《ISO 7098 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2015年修订本,标志着汉语拼音国际化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并成为2016年《汉语拼音方案》研究的重要话题。2016年的相关研究中,还出现了用计量语言学方法对《方案》功能进行的实证研究,以及探讨汉语拼音与海外汉语教学、汉语拼音发展史等问题的研究,本节分三个专题进行了介绍,共收文7篇。

一、 汉语拼音国际标准化

•汉语拼音国际化的中国责任

2015年12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出版了《ISO 7098 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2015年修订本。修订本主要增加了汉语拼音分词连写的规则,在人名地名拼写、标调、标点符号转换等方面列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则和说明,提出了“汉字-拼音”计算机自动转换的原则和方法,更新了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在内的参考文献及普通话音节形式总表。修订本更加符合当前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015年修订本成为新的国际标准,中国接下来应做好两项重要工作:第一,中国作为ISO的成员国,应考虑如何执行好这一标准;第二,中国作为《汉语拼音方案》的创制国和国际标准的提案国,应全力履行相关的国际义务。

汉语拼音方案是近400年,特别是近百余年,尤其是近60年来研究与实践的结晶,是中国人过好现代语言生活必需的文化利器,是虚拟世界中的高速公路,是具有世界声望、国际公用的拼写汉语的方案。

——李宇明.中华文化迈出国际新步伐——写在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国际标准

(ISO 7098:2015)修订出版之时[N].光明日报,2016/5/1.

•汉语拼音国际标准化的新进展

由ISO总部正式出版的《ISO 7098:2015》有两个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一是把汉语拼音按词连写的规则引入国际标准,二是把“汉字-拼音”转写的自动译音方法引入国际标准。

在汉语拼音中,单个的音节是有歧义的。如果把几个单音节连接起来构成多音节词,歧义指数就会大幅度减少。为了给拼音音节排歧,必须把不同的单音节连接起来构成多音节的汉语单词。因此,国际标准《ISO 7098:2015》增加了命名实体按词进行音节连写的规定,在汉语拼音中,对于人名、地名、语言名、民族名、宗教名这五种命名实体,都要按词进行连写。这样就把“按词连写”这个重要的方法引进了国际标准中。

《ISO 7098:2015》还把“汉字-拼音”转写自动译音的方法引入国际标准,提出了在计算机辅助文献工作中,对命名实体进行自动译音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按音节全自动译音,一种是基于规则的按单词半自动译音。前者很容易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但是译音出来的音节的歧义指数较高。《ISO 7098:2015》提出,如果在按词译音过程中出现歧义或问题,后期编辑人员可以根据译音词典,使用人机交互找出合适的命名实体的译音。所以,这样的方法是半自动的。这种半自动方法的译音质量很高,音节的歧义指数较小甚至可以减少到零。

——冯志伟.汉语拼音国际标准化的新进展[J].语言战略研究,2016(1).

•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的修订过程

2011年,中国提出修改《ISO 7098:1991》,以适应当前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实际需要。2012年,工作草案(Working Draft,简称WD)通过。2013年,委员会草案(Committee Draft,简称CD)通过。2015年3月1日,国际标准草案(Draf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简称DIS)通过。2015年9月18日,委员会内部投票(Committee Internal Balloting,简称CIB)通过。2015年12月15日,《ISO 7098:2015》由ISO总部正式出版。

CD稿的主要修改内容如下:第一,在“音节形式”这一节,增加了有关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的内容;第二,对于汉语拼音声调进一步做了说明和图示;第三,提出了命名实体的拼写规则,把人名、地名、语言名、民族名、宗教名统称为“命名实体”,提出了“命名实体的拼写规则”。在WD稿中提出人名、地名的拼写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语言名、民族名、宗教名的如下拼写规则:语言名连写为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民族名和部族名连写为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宗教名连写为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DIS稿主要补充和修改的内容如下:第一,提出了“汉语拼音音节的歧义指数”的概念,为标准中分词连写的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二,给声调和标点符号补充了16进制的Unicode代码;第三,补充了命名实体自动译音的方法,一种是按音节全自动译音,一种是基于规则的按单词半自动译音;第四,进一步解释命名实体分词连写的必要性;第五,汉语的复姓和双姓采用不同的拼写形式,增加由两个以上汉字构成的双姓的例子;第六,删除人名中儿化的例子;第七,将CD稿中地名部分的“通名”加以细化,并增加地名例子,进一步丰富地名译音的内容;第八,改写关于非汉语人名、地名和非罗马字母文字的外国人名、地名的译音规则;第九,删除了人名、地名的全部缩写规则。

第二个DIS的修订稿修改内容有:第一,接受德国的建议,把全自动的拼音转换作为自动拼音转换的一种重要方法;第二,接受美国的意见,删除双姓之间的连字符;第三,接受美国的意见,词头“小、老、大、阿”的首字母小写,以免与“肖、劳、达”等姓相混淆;第四,接受美国的意见,宗教名中增加教徒的拼写规则;第五,接受加拿大的意见,对于DIS文件中某些细节进行了技术上的修改。

——冯志伟.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的修订:从WD到DIS[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二、 汉语拼音的功能

•《汉语拼音方案》的计量语言学分析

《汉语拼音方案》的计量特征有六个,包括拼写系统的经济性、正字法的不确定性、形素表征的分布、形素长度、字母的形素载荷、字母的使用度与位置权重。将《方案》与意大利文、斯洛伐克文、斯洛文尼亚文、德文、瑞典文、世界语和拉丁化壮文方案七种拼写系统比较,发现:

第一,在系统经济性方面,无论是否考虑声调,《方案》都低于斯洛文尼亚文、世界语和壮文,且明显高于其他四种拼写系统。第二,从正字法的不确定性来看,除世界语的正字法不确定性为零外,《方案》是几种拼写系统中较低的。第三,从拼写系统的形素表征分布来看,《方案》符合几何分布。第四,从形素长度来看,世界语、斯洛伐克文、《方案》、斯洛文尼亚文和壮文的形素长度基本保持在相近的水平上。第五,从拼写系统的形素载荷来看,《方案》的形素载荷值只有1.88,仅高于世界语和斯洛文尼亚文,形素载荷越小,说明字母在表音方面的确定性越大,音形对应关系越简单。第六,从拼写系统的字母使用度来看,《方案》介于斯洛文尼亚文和斯洛伐克文之间,比较拼写系统的平均字母使用度可以看出不同系统间字母构成形素时的复杂程度。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作为一种拼写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较低的正字法不确定性,其形素长度、形素载荷、字母使用度和正字法改革必要性都比较小,在同几种拼写系统的比较中具有较高的性能优势。

——黄伟,刘海涛.《汉语拼音方案》的计量语言学分析[J].中国语文,2016(2).

•借力拼音,让汉语更快走向世界

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学习群体,单靠改进汉字教学或减少汉字数量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我们要抓住汉语国际传播中供给方的主要矛盾,在教学中用汉语拼音来拼写汉语,与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教学形成互补。数十年来,汉语拼音和汉字一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为我国科学文化教育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其作用仅限于教发音和给汉字注音,等同于英语教学中的国际音标。

作为书写符号,汉字是现代汉语书面记录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汉语拼音的补充性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汉语的拼写工具,汉语拼音对汉语教学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语音上,更表现在词汇和语法上。国际上不少地方已经直接以汉语拼音教汉语,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应该把拼音出版物提升到汉语国际传播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其实,这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一是多年来汉语教材都已经采用汉语拼音作为“拐棍儿”,有一定词汇基础的人能阅读拼音读物;二是国家语委对汉语拼音正词法又进行了修订,为拼写汉语打下了坚实基础。

——郭熙.借力拼音,让汉语更快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16/6/12.

•汉语拼音与海外儿童汉语教学

汉语拼音承载着辅助汉语口语教学的重要认知功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充当儿童汉语教学的“主角”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儿童外语学习的目标都是以培养儿童口语交际能力为主。汉字字形复杂度高,口语与书面语学习之间有一定距离,《汉语拼音方案》正是为缩短此距离而创设的。汉语拼音在海外成人汉语教学中的口语“桥梁”作用也非常显著,有些汉学家甚至提出了拼音和汉字“双文”并行的理论。

儿童双文理论指出,儿童双文学习时两种文字的正字法越相似,双文之间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汉语拼音方案》使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拉丁字母是非常科学的,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海外儿童汉语口语学习的难度。重视汉语口语教学、重视拼音的口语载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必然忽视汉字教学,只要我们从理论上正确认识汉语拼音和汉字教学的关系,对儿童汉语教学的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精心设计“语、文”距离,“语”与“文”两条线可以逐渐实现交汇,“鱼与熊掌”或可兼得。

——徐彩华,刘璟之.略论汉语拼音与海外儿童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5).

三、 汉语拼音运动史

•拉丁化运动的政治意义

拉丁化运动在中国承载了太多的政治意义,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单纯的语文运动,也可以定性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拉丁化新文字的倡导者们大多数都把新文字和阶级斗争关联起来,让文字革命汇入政治革命的潮流之中。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语文运动以“国罗”(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和“北拉”(拉丁化新文字)为主。二者只是方案不同,所用字母并无多大区别,但就两个方案的创制者来说,两大阵营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同。

中国的拉丁化运动有着苏联语言学家马尔的学理依据。马尔认为语言属于上层建筑,主张用激进的方式变革语言文字。但是,当拉丁化运动在苏联急刹车的时候,中国的拉丁化运动却势头不减,直到1955年才最后终止。

——薄守生.拉丁化:党的语言政治的实现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