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一点端午旅游商品
民族传统节日是开展旅游活动的极佳契机。即使是普通的旅游客人,如果在华期间,恰逢我们的民族佳节,也可以特殊的风情,平添旅游的乐趣。因此,在旅游文化中,重视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是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这一点,似乎已普遍地为旅游业的同志所认识,并且在实践中相当有成效地运用了。
然而,略嫌不足的,则是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商品开发。海外来的游客,在参观或参与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之后,要想得到一点与这些活动有关的纪念品,却往往无从寻觅,走到市场上,还是那些千篇一律老一套的东西,岂不是大煞风景。为有关部门打算,失去这一笔买卖,损失可能也是可观的。
从我们的传统看,每逢佳节,大体上也是商业活动的高潮。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都是庙会集市之日,百货杂陈,精粗毕备,极一时之盛。如果研究一下每个节日的不同特点、历史沿革,可开发的特殊商品应当是不少的。
这里只说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最有端午特色的商品要算粽子。传说中这是荆楚之间的人民为纪念屈原而创造的。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人们每到这一天在江上举行龙舟竞渡,投粽于江。一说是为了喂蛟龙,使蛟龙不要吞食屈原的尸体;一说是为了祭屈原,所以用五色丝线密裹,不让蛟龙吞食。近代的粽子,大小不等,品种很多,有火腿、豆沙、枣泥等等,但主要的内容是糯米,用粽叶(箬竹叶)包成。古代的粽子用竹筒贮米,以楝树叶塞口,彩丝缠绕,叫作筒粽。也有用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叫作角黍。如果把这两种古代粽子重新开发出来,现代人也许会觉得新鲜的。
另一件有端午特色的食品是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中医学上用为解毒、杀虫药。外用治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症;内服微量治惊痫、疮毒等症,也有用作驱肠寄生虫药者。清代李静山《端阳》诗:“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说:“细切蒲根,伴以雄黄,曝而浸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酒床帐间,以避虫害。”大约春夏之交,毒虫滋生,疫病容易流传,喝雄黄酒,以雄黄涂抹,还有插蒲叶、艾叶,都是为了驱虫、杀菌、防病的卫生措施。《白蛇传》写白蛇化为白娘子与许仙成为夫妇,法海和尚从中作梗,叫许仙在端午节让娘子饮了雄黄酒,白娘子化为白蛇。旧时每至端午各剧种多演此剧。民间还传说,后来玉帝震怒,追查法海,法海逃到水底,隐藏在螃蟹壳中。现在吃螃蟹,揭开蟹壳,可见有一块类似和尚打坐的物体,民间传说这就是法海,也算是破坏爱情自由的报应。这些传说同饮食文化结合起来,应该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利用雄黄制作的端午物品还有五色彩包。明清之间端午节又称女儿节。《帝京岁时纪胜》说,这一天“幼女剪彩叠福,用轻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老虎等式,抽作大红葫芦”。《燕京岁时记》说,“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椹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这种风俗源远流长,大约一是春夏换季,正是妇女装束之时;二为防疫,各种锦包内多实以艾叶、雄黄末。再一个原因是这时正是新丝上市。南北朝时《荆楚岁时记》说:“按仲夏茧始出,妇人染练,咸有作务日月星辰鸟兽之状,文绣金缕,贡献所尊,一名长命缕,……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中央,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也有系彩带的。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说,端午“项各彩系,垂金锡,若钱者,若锁者,曰端午索”。这些小物件,开发起来,应该不太困难。
端午节还有一个被大家忽视的名字叫浴兰节,是由这一天用兰草汤洗浴而来。现在各种洗浴例如温泉浴、矿泉浴、泥浴、桑拿浴等等,已成为旅游活动的一项内容。如果有人考证一下兰汤浴,很可能开发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活动,应当是有吸引力的。进而还可以制造兰汤浴液等等。
和端午有关的旅游商品还可以想到很多。例如制作龙舟模型、屈原塑像、伍子胥塑像(战国时代江浙人端午纪念伍子胥)、白娘子塑像、白蛇传录像带、楚辞音乐朗诵带、曹娥碑帖(曹娥是东汉孝女,为寻溺江父亲的尸体投江而死,是汉代以后端午节纪念的对象之一,为纪念曹娥而立的碑曾被蔡邕称为“绝妙好辞”,属于书法精品),等等。
也许上面这些话对于今年的端午节已经说得太晚了。这也不要紧,来日方长,过了今年还有明年。而且也不只是一个端午节可以开发旅游商品。其他节日,仔细考察起来,内容也不会少。我相信,总会有有识之士认识到这里是有钱可赚的。同时,也就可以把中华悠久的文化凝集在这些商品之中,传之四方。
(《经济日报》,1993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