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
——《美人计》观后
看了香港长城影片公司摄制的《美人计》,走出影院,心中感到非常沉重。影片从头到尾表现了一场大骗局。这样的骗局,对于在旧上海生活过的人,应该是不陌生的。在这十里洋场,什么样乌烟瘴气的事情没有发生过呢?然而电影却把我引向一个陌生的世界。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们解放的时间长了,在新社会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生活得久了,忽然又重新看到那些令人作呕的东西,格外感到厌恶吧?能有这样的感情,正是我们是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一个说明。电影告诉我们,在地球上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里的天还没有亮,那里到处布满着陷阱,等待着劳动人民,等待着青年人去上当。有些人掉下去了,有些人被吞噬了,有些人还在挣扎着。
陷阱,为了害人,诱人上当,就要放上一些有“引诱力”的钓饵。猎取的对象愈大,钓饵也愈讲究。捉老鼠的笼子里,只放一块油条;要引老虎上钩,有时就用得上一只活羊。骗子们为了把你整个吞下去,“杀个片甲不留”,是不惜花费工本,甚至会预先给你一点甜头尝尝的。请看,这个骗子集团为了吃掉华侨青年林家宽“这只小羊羔”所做的“投资”:各种新式漂亮的房子——当然不是为了送给他,或者卖给他,而只是为了让他动心。每出场一次就换一套漂亮装束的年轻小姐——这当然不是为了嫁给他,或者真心和他谈恋爱,而只不过是一个女骗子。新式的汽车,豪华的夜总会,美味的香槟酒,故意赌输给他的钱,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他自己乖乖地陷进圈套。
除了引诱,还要伪装,装成好人。愈是大骗子,愈是要装成正人君子。林家宽一到香港就碰上了两个小骗子;见义勇为,赶走那两个小骗子的,不是别人,正是骗子头。而这个骗子头却“施恩不图报”,连个姓名也没留下,却要让林家宽在别的“偶然机会”中去找到他。明明是要把林家宽的钱在一场赌博中“吃光”,却说成是为了“救人”,“做好事”。谁要是轻易地相信表面的甜言蜜语,他也就只能像林家宽那样,被骗子骗光了却反而觉得自己“对不起”骗子,并且“连累”了骗子跟着自己吃亏,云云。
林家宽为什么会上当?客观上说是因为“社会的险恶”,从他还没有到香港之前,一张天罗地网就为他张好了。到了香港之后,更是落在骗子的包围之中,一步一个陷阱,一计不成再生一计,非教他跳下去不可。从主观上说,他也有弱点。骗子们制定了一条“战略方针”,叫作“投其所好”。如果碰上一个对汽车、洋房、美女之类并不羡慕的人,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他只抱定自己的宗旨,我行我素,那么,骗子也就无从售其计了。林家宽则不然,他到那里去,就是为了房子和老婆。也正因为这样,林家宽在那样的社会中,是逃不脱大大小小骗子们的手心的,除非他自己也加入骗子的一伙。电影的结局是那女骗子最后发现自己原来就是林家宽失散了的妹妹,于是骗局拆穿,钞票追回。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固然可以对观众起一些安慰作用。但又有谁会相信,在生活中真有那么“巧”的事?事实只可能是:林家宽这样的人即使果真能逃出这样一个骗子集团的掌握,也不能保险不再遇到别的骗子。他逃出了香港,回到了加拿大,也还是逃不掉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到处都有骗局,不过有些人的骗术更“文明”些,手段更巧妙些而已。要逃是逃不掉的。
也有人问:在骗局被拆穿了以后,为什么仅仅是索回骗款了事?林家宽为什么不去告他们呢?控告骗子,到什么地方去控告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权力不在劳动人民手里,到哪里去找一个真正“主持公道”的衙门呢?而且哪一个骗子集团没有背景,没有后台老板,不和官府有勾结呢?控告又有什么用?还不是前门进去,后门出来!无非白花了打官司的时间和费用(要知道这种费用也可以叫人倾家荡产的)。而林家宽又还没有那样的觉悟,敢于起来向恶势力做斗争。当然,不能承认他所采取的办法是正确的。让骗子集团继续存在下去,他们就还会用美人计或者别的什么计来骗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个大陷阱。只要这个大陷阱还存在,它也就还要继续吃人。但我们也相信,人民总是要觉悟的,他们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或者将要觉悟。“上一次当,学一次乖”,大大小小的陷阱,对于人民将要起反面教员的作用,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中,一定会有愈来愈多的人觉悟起来。
(《解放日报》,1962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