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群众文化工作 为“四化”事业服务
一
群众文化工作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四化”建设不能没有精神的力量。现在世界各国几乎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伦理道德水平却不能与之相适应。在许多国家都提出了“物质丰富,精神空虚”的问题。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在用很大的力量研究这个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当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解决社会中的道德问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在物质建设的同时,建设起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北京,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党中央向我们提出了四项指示,要我们在政治、道德、文化、教育水平上都是第一流的,检查北京的工作,也首先检查这些方面。同时,群众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有的同志感到,好像现在文化事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其实,不是群众不需要文化,而是要求我们改变工作方法。比如,农村放电影,过去也是供给型的,你爱看不爱看,反正我安排了日子去放,由大队拿公款。大队书记也不考虑看了这部电影对我这个地方的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反正拿的钱不是他口袋里的。这样放映队日子很好过。他有放映权,生产队得来求他。现在村大队拿不出钱来,过去的舒服日子就过不了了。这不等于农民不想看电影,而是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我们有的同志适应这种情况做了很多艰苦的工作,到下面去,和专业户、重点户联系,放科教片,人家就很欢迎。不仅是农村放映队,整个文化工作有许多做法都要改变,才能适应新形势。
从整个世界潮流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十年来,各个国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当中占的比重,都是上升的趋势。许多国家在新兴的第三产业中,又单独划分出一个文化产业。日本有很多博物馆就是资本家花钱盖的。资本家为什么花那么多钱盖博物馆呢?就是这笔钱是会收回来的。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博物馆叫“明治村”,日本不是从“明治维新”起家的吗?为了使日本的青年人永远继承明治时代的传统,就在一个山头上,把明治时期的各种建筑物迁来,包括派出所、邮政局、学校的大门、火车、电车,等等。这是日本的私人公司建的。参观的人很多。工作人员只有几十人,什么饭店、小卖部、服务设施统统租出去,坐收租金。这就是个赚钱的买卖,叫作文化产业。
在我们这里,不能“一切向钱看”。我们赞成搞以文补文,文化事业也要有点收入,使文化事业本身能更好地发展。但是,有些同志却把文化停下来,去开旅馆、搞别的,什么赚钱搞什么。有的新华书店,下面摆的是书,上面橱窗挂的是衣服,这就不是以文补文,而是挤文化。大家提意见说,文化场所太少了。我也认为太少了,我们共同努力,想办法,能够挤多少钱就挤多少钱,尽我们的努力来增加。但是绝不能增加了文化场所拿去干别的。那还不如直接盖个展销会更合算。还有的文化场所是谁有钱就借给谁,不考虑借出去干什么。文化场所出借的手续,政府都是有条例规定的。这些条例不能不算数。
二
我们群众文化工作也和其他工作一样,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我们党的总任务和总目标。就是要激励和鼓舞人们去投身“四化”,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艰苦奋斗。群众文化怎么才有生命力?最重要的是要和群众本质的要求相一致。作家和艺术家的文学艺术创作,也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但是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和实际工作联系得那么紧。今天要禁止随地吐痰,要求写到哪一篇长篇小说里,那是不行的。也不能因为小说中某个人物有6个儿子,就说它不符合计划生育的要求。
但是群众文化就不能和中心工作一点不联系,如果那样,群众文化就没有生命力了。老百姓天天议论什么,他的兴奋点在什么地方,我们就要拿一点“轻武器”出来,及时反映,才能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大鼓、三弦,就得和群众每天高兴的、伤心的事情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有生命力。民政局系统盲人唱的计划生育歌,唱到哪儿,哪儿叫好。农村文化馆都演交响乐,那就不行。群众还是需要活报剧。
群众文化还要能适应不同层次群众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要。听说交道口文化站,还有许多个文化站在这方面有许多创造。只有两三个人搞了十几个、二十几个训练班,也没有什么经费,就是群众自己拿钱来办事,学吉他、学京剧。
我们整个群众文化工作,都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而奋斗。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宣传现代科学技术的问题,希望各个文化馆、图书馆在这方面多创造出一些经验来。要使我们的“四化”事业发展得快一点,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使我们的人民眼界更开阔,能够看得见在生产力方面我们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发起追赶的热情。这样,理想也才有具体的内容。同时,还要努力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并且比较快地把它们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北京房山县有一位供销社的经理,非常热心地推销图书,特别是科技书。他说,卖书本身赚不了多少钱,但是,可以使老百姓发财。老百姓有了钱就要买东西。他赚1000元钱至少有700元要回到我这儿来。这个供销社的经理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我们搞文化工作的人更应当多宣传一些科学技术知识,老百姓富了,文化事业就有活力了。我们现在文化事业为什么不如人家,归根到底,因为生产力水平太低。我们搞“四化”建设无非就是使我们整个民族有这个雄心壮志,有这么个精神状态,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又能把它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所以,希望我们的文化工作者都要有这么一个观念,千方百计为国家富强、为人民富裕做贡献,我们越是能够这样做,我们的工作就越有生命力,越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我们的事情就越会好办。
(《论理想和纪律教育》,北京出版社,198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