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工作
文艺的用处
我曾经问过许多老同志最初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
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对我讲起了进步文学艺术作品的作用。有的跟我谈鲁迅的杂文,有的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的谈《放下你的鞭子》《黄河大合唱》《白毛女》。他们说,他们通过这些进步的文艺作品加深了对人生的认识,找到了学习的榜样,激发了革命的热情。
虽然还可能有许多不同的情况,这些同志的经历毕竟是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对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巨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无论是小说的读者,电影的观众,唱歌、跳舞的爱好者,青年和少年都占了最大的比重。可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想到了文艺作品有什么用处的问题呢?那大概就不见得了。
说人们完全没有想到文艺的用处也不是事实。有人说,讲什么文艺的用处?看着好玩就是了。其实,他们说的“好玩”也是一种用处。但这并不是文艺的唯一用处,甚至不是主要的用处。持“好玩”论者看文艺作品也要受影响,只不过不大自觉。所以,他们对于应该接受的好影响,因为没有引起注意,往往接受得不够;对于不应该接受的坏影响,也因为没有注意,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中了毒。
有些人向青年宣传:文艺从来都是反现实的。有的青年听了觉得不错,便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仔细一想,不对了。文艺作家的存在也是现实的,作品和读者(或者观众)也是现实的。文艺“反现实”,反不反这些现实呢?如果是反的话,连文艺本身也不能存在了,“反现实”又从何谈起?事实上没有“反”一切现实的文艺作品,总是在现实中有所肯定又有所否定。只是不同的人,否定和肯定的内容都不一样。我们总不能不加分辨,以为只要骂人骂得凶,煽动性强的都是好作品。
现在在一部分青年当中还有一种流行病,就是对文艺作品只挑带“恋”字或者“爱”字的看。青年人要谈恋爱,却又没有经验,带着好奇心,想从文艺作品找一点借鉴,并没有什么错。可是,如果以为文艺的用处只是写爱情,那就不对了。有些人就是喜欢向青年鼓吹这一套,说什么“文艺的出发点就是爱”,“爱”才是文艺的永恒主题。那么,他们所说的“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只要是异性,或者是漂亮的异性,就会产生爱情呢?鲁迅早就指出过,《红楼梦》中的焦大就不爱林妹妹。这样的事实,所在多有。而且,爱的感情本来也并不只限于男女之间的性爱。这种感情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在“爱”之外,人类生活还有没有别的内容值得和需要文艺来反映?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不能不考察一下历史的事实,看一看文艺究竟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的先民还不知道有文字,他们也没有可能给我们留下关于文学艺术的著作。关于远古时代的文艺作品我们只能从残存的壁画和雕刻中看到。1879年在西班牙北部发现的亚勒泰米拉洞就是一个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洞里的壁上画着野牛、野鹿、野猪和长毛巨象。当然原始人不可能为这些画写一篇“序”或者“后记”,说明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可是,我们仍旧可以知道,这些画的诞生和远古的人类是以狩猎为生分不开的。如果当时的人们不是在狩猎时和这些野兽打过许多交道,即使是天才,即使怀着广大的施及动物的“爱”,也不可能画出这些画来。
还是不要埋怨劳动人民识字少、文化水平低吧。最初的文学艺术正是这些并不认识字的劳动者创造出来的。鲁迅在《门外杂谈》中说:“文学的存在条件首先要会写字,那么,不识字的文盲群里,当然不会有文学家的了。然而作家却有的。你们不要太早地笑我,我还有话说。我想,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就说文字的产生,也和劳动分不开。上古时代“结绳而治”,有什么事怕忘记,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事情多了,光靠打结就不好办。把一段有结的绳子和一段没有结的绳子配起来,形成各种组合,就可以代表许多不同的意思。我国古代用断、续两种符号组成的八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八卦互相组合,又可以代表64种以至更多的意义。这和现代的电子计算机语言实际上是一个道理。
另一种原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开始是画一个图,后来逐渐简化成为相应的文字符号。不在实践中和各种事物接触,就不可能产生有关这些事物的文字,而人类最基本的实践仍旧是生产劳动的实践。
任何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学作品,几乎都是诗和神话。这也是由当时人们的生产劳动状况决定的。
人类最初的劳动既然多半是集体的劳动,为了使这种劳动能够协调地进行,就需要有一定的节奏。而且,有节奏的劳动也比较容易持久。这就产生了最初的诗歌。原始人在丰收或者狩猎之后,为了庆祝胜利,往往要跳各种再现劳动情景的舞蹈,而最初的乐器又只可能是打击乐器,配合进行的歌唱更需要有节拍。这也为诗歌的流传创造了条件。
古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各种自然力的影响极大。在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条件下,人们对于各种自然现象又不可能做出科学的认识。因此人们对这些自发地给人以好处或者危害的自然现象,不可避免地设想它们有某种神力,而且把它们拟人化。高尔基说:“在原始人底观念中,神并非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幻想的存在,而是一种武装着某种劳动工具的完全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人们底教师和同事。”
在这种神话中,保存着原始人关于他们祖先以及各种英雄人物的传说。
近几千年来,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几乎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文字的产生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但同时,掌握文字的权利也就几乎为剥削阶级所垄断。
其次,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容也日益丰富,这些丰富的生活内容也都成为文学艺术的源泉。文艺已经不仅仅限于直接反映生产劳动了。
但是,文学艺术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仍旧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为社会生产力的状况所制约,人民的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是文艺最主要的源泉。劳动者仍旧是文学艺术的伟大创造者,这不仅是因为文学艺术只有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争,才有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劳动人民的许多口头创作,一次又一次地使濒于僵死的文人文学获得新的生命。
打开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可以看到许多原来就是流行在民间的民歌。
唐代出现了五言和七言诗的高峰。这种诗歌的形式,难道不是首先出现在民间的《子夜歌》《竹枝词》中,经过文人的收集、整理、加工才得到提高的吗?
唐末、五代,由于歌伎的演唱,出现了长短句,不同的曲调需要有不同内容和不同格律的诗歌来配合,也就是“倚声填词”。词作为诗歌的新形式出现了。然后才有宋朝词的高峰,出现了苏东坡、辛弃疾这样伟大的词人。
有了杂剧的演出,才有元曲的高峰;有了说书人的话本,才有明清的小说,才有《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后才有《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
翻开一部文学史,就可以看到,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爱和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其根源都在人类的社会生活,而构成这个生活的主体的则是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每当从人民中吸取新的营养,文学就有了蓬勃的生气。专门的文学家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没有他们的努力,不可能使各种文学艺术的样式发展到高峰。但是另一方面,当文学艺术的活动局限在专门家的小圈子里的时候,单纯去雕琢形式上的美的时候,往往就走进了死胡同。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是很值得每一个有志于文学艺术的青年记取的。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文学艺术的作用给了科学的解释,使人们能从新的高度来认识文学艺术的巨大意义。文学艺术成为整个人民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文艺,产生了以鲁迅为代表的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文艺作品,在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革命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为从来没有过的最广大的群众服务,他们也就为自己的作品赢得了最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受到人民衷心的爱重。人民把我们的文学家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地位,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未曾有过的。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的文学家、艺术家自己也要尊重自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爱人民之所爱,恨人民之所恨,为人民的事业歌唱,至少不应当损害人民的利益。
当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文学艺术只能起第二位的作用,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应当忽视文学艺术的作用。这种作用有时是直接的,更多的时候是潜移默化的,因而也是持久的。今天,我们要在中国建设具有高度民主、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迫切地需要文学艺术来鼓舞人民的斗志,振奋人民的精神,促进人民的团结和进步,提高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道德水平。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斗争中,必将产生出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作品来,也必将使那些庸俗、低级、下流的,散布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的作品受到淘汰。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个历史的必然。
这里我们说到了文学艺术作品应当起的作用,但是并不是说每一篇文学作品、每一张画、每一首歌、每一个电影、每一出戏,都能起这样的作用。文学艺术作品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在某一个时代产生,但却不一定都在那个时代消灭。当然有许多是随生随灭的,但也必然有一部分流传下来。这往往是一部分艺术上比较优秀的作品,有时也有一些拙劣的低下的作品。即使是优秀的作品,除了让后人能从中享受到那永久的艺术魅力和感受到其中表现的崇高思想感情,也不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某些作品中还有相当严重的错误观念和陈腐的思想。精华和糟粕纠葛在一起,要求欣赏者能够仔细地鉴别,如果失去了辨别能力,就难免有中毒的危险。即使是现代作家,他们自己的各种思想观点,也不可能不反映到作品中来。这些观点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如果我们对不正确的观点不能分辨,也就难免要被俘虏,跟着某种不正确的思想跑,就好像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得出错误的看法,产生错误的行动。
懂得了文艺的功能,就要自觉地选择,多看多读有益的作品,少看或者不看有害的作品,并且努力学会分析作品中的有益的部分和有害的部分,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能力。
(《益友》198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