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礼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正当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春天来临,当我们进入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时刻,党中央发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号召。这是一场及时的春雨。人们看见,在春雨的滋润之下,新的道德、新的风尚又重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样的事实,使人们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增加了信心,人们的勇气和力量也得到了增强。
可是,对于“精神文明”,我们又好像有点生疏。祖国虽然是5000年的“文明古国”,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文明却成了虚伪的代名词,成了批判的对象。谁讲文明,就好像谁有资产阶级或者地主阶级的思想和作风。应运而生的是野蛮。“打砸抢”居然可以“万岁”,赤裸裸的争权夺利也居然可以在“革命”的旗号下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了几十年,却不能继承和推进人类的文明,只能把文明送给剥削阶级,作为他们的专利,这岂不是可悲!
文明,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在人类大约200万年的漫长历史中,被称为“文明社会”的,只不过是最近这几千年。这是人类进步的成果。它意味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一个大飞跃。如果要形容这几千年的变化,真用得上“天翻地覆”四个字。一片片处女地变成了良田,高山出现了水库,陆地开通了运河,地下几百米深处的矿藏被人们取出来利用,人类的视野扩大到100亿光年以外,人类的足迹登上了月球。从人类的衣、食、住、行到语言、文字、艺术、科学,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日益丰富。
说来也奇怪,这几千年的文明却又是和不文明的现象共生的。人类向自然取得的每一分自由,似乎都以大多数人在社会生活中丧失自由为代价。在阶级社会里的所谓文明时代,一部分人把另一部分人变成自己的奴隶,一部分人是人肉宴席的主人,另一部分则成了宴席上的盘中餐。而这一切是用愈来愈“文明”的方式进行着——彬彬有礼,戴上白手套,用仁义道德、平等自由、人性人道来作为论据。资产阶级把这种“文明”的野蛮发展到了顶点,同时也就为它的死亡准备了条件。这不但是因为它的虚伪和丑恶激起了人们的愤怒,推动着人们去寻求实现真、善、美的道路。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生产力,使人们第一次得到了实际的可能,来克服社会生活中这种文明与野蛮的矛盾。
几千年来,多少人幻想着人与人之间的文明关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是,这样的大道却总是找不到,也行不通。通行的只能是“天下为私”,只能是你争我夺,互相残杀。“君子国”只能是某些人的幻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功劳就在于他们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当中,发现了生产的社会化必然要求整个社会来占有生产资料的规律,并且找到了实现这个理想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这个思想体系,就是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用这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来教育无产阶级和人类中的进步力量,形成了连绵一百多年的共产主义运动,这不是唯心主义的梦,而是严格按照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客观实际中产生出来的硕果。
文明和知识分不开。人们依靠自己对物质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相形之下,人对于人类社会,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人本身的本质的认识,就差得多了。当人们还只是丛林中二三十人一组的小集团的时候,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一目了然的。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走出了丛林,相互之间的交往扩大了千万倍。种种复杂的关系,使人们眼花缭乱。本质被假象所掩盖,人自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于是甚至把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神、鬼、商品、货币——当作崇拜的偶像。这种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愚昧。只有有了马克思主义之后,才使人对于自己的相互关系,对人类社会,对它的发展规律和前途,开始有了科学的认识。人们也才有可能运用这种科学的认识,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动,创造历史上从未达到过的高度的精神文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同志指出,经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比方美国的国务卿艾奇逊之流,他们对于现代中国和现代世界的认识水平,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普通战士的水平之下”。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比资本主义的文明高在哪里呢?它反映了作为集体主人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互助、团结的关系,显示出对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的信心,是真诚的,有科学理想的,蓬勃向上的。资产阶级那种腐朽的、没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固然不能比,就是有些形式上相似的东西,例如礼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是同志之间真诚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关系,和资产阶级为了互相盯住对方口袋里的钱而戴上的虚伪面具,也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我们说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程度的文明,是人类春天的象征。
我们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似乎有点不足。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会有后来那样的社会风气的大倒退。前两年,有些同志对资产阶级腐朽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对我们的腐蚀,似乎也有点思想准备不足。经过这样一些反复,好处是使我们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经过反复的斗争,而且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思想教育工作。
本来科学共产主义的思想不可能从群众的头脑中自发产生出来,而只能从外部灌输进去。所以,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把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是,在有些同志看来,既然唯物论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怎样,他们的社会意识就会怎样,那么强调思想教育,似乎就有点多余,甚至就有搞唯心主义的嫌疑。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对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歪曲。人们的认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先有客观的事实,才能有人们比较接近于这个客观事实的认识。客观上不存在那样一种事实,硬要通过所谓“教育”,强使人们树立某种观念,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说教。可是,这并不是说凡是客观存在着的东西,人们都一定能够马上完全地认识它。整个人类的认识史都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比如说,客观上有小麦存在,人们才有可能产生对小麦的科学认识。但是,尽管人类种植小麦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却并不等于每一个人都会自然地认识小麦。我是城里人,第一次下乡的时候,就不但分不清麦苗和韭菜,连麦苗和普通青草的区别也不知道。经过农民几次指点,才渐渐有些明白。这种指点,也就是教育。对于人类的社会关系的认识,当然要比辨别麦苗和韭菜复杂得多。虽然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这样一个不可怀疑的客观事实,却不一定能很快被每一个人认识;虽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需要共产主义的思想和道德作指导,但人们的觉悟并不是那么整齐,旧思想、旧风尚不是那么容易退走的。这就需要教育,帮助人们认识客观存在的事实,破除落后于客观实际的错误观念,这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做法,也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因为这样,党才号召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我们看见,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人们的精神面貌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多少人站到了历史的高度,看见了社会发展的过去和未来,看见了自己肩负的时代重任。多少人的胸襟更加开阔,不再只看着自己的鼻子尖,而是装着自己的同志、伙伴,把亿万群众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多少人从低级趣味中解放出来,在向科学、技术、文化进军当中发现了新的乐趣。多少人在困难和丑恶现象面前,抛掉了懦弱的心理,增添了斗争的勇气。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更加亲爱。社会秩序更加安定。污泥浊水正在被打扫。心灵上的创伤正在被治愈。这一切,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证和动力,都在促进着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年轻人,用你每天的言和行,用你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洪流中来吧!我们将要在这个洪流中,使我们的道德更加完善,使我们的存在对社会更有价值,使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辉!
(《美丑善恶之间》,北京出版社,198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