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习,再学习
——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
今天,你们就要走进考场,接受祖国的挑选。为了这一天,你们做了长时间的准备,许多老师和家长也费了不少心血。谨祝你们考试成功。
现在一部分参加高考的同学,把上大学当作唯一的出路。似乎考上了,就前途无量;考不上,就不堪设想。甚至认为一生的命运就决定于考试这几天的“一锤子买卖”。越是录取的比率小,思想越紧张。有些家长和社会舆论也添油加醋,以为是鼓励孩子上进,哪知道恰恰相反,给孩子增加了思想负担。
我们参加高考当然是希望被录取,但是也要有不被录取的思想准备。因为既然是择优录取,就有录取和不录取这两种可能性。两种可能当中,哪一种可能大呢?不录取的可能大。这也是正常现象。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普及大学教育的程度。生产水平最高的美国,1978年高中毕业生能升大学的也只有43%左右。其他国家更是等而下之。我国的生产发展水平本来就不高,林彪、“四人帮”的长期干扰破坏把我国的国民经济推到崩溃的边缘。这几年虽然恢复发展很快,但积欠的问题还很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会受到限制。如果不顾国家的财力、物力,盲目地扩大招生,师资、校舍、仪器等等都不能适应,势必会大大降低教育质量,培养不出合格的有用人才,这就不是国家、人民之福了。
既然我们参加高考的目的不是单纯给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了祖国实现“四化”,那么,如果考上了大学,能够向科学高峰进军,当然很高兴;而如果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没有被录取,那又何必懊伤呢?考不上,除了一些偶然的因素外,一般还是说明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如别人,继续好好学习就是了。
不要以为只有考上大学才需要继续学习,考不上就和学习生活告别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极大地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对许多青年来说,知识不足和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是很尖锐的。决不要以为有了一点中学的文化知识就够用了。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不是随便一个普通劳动力。在今后的二三十年中,将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比如说,电子计算技术就是一门必将普及的科学,如果你只懂得十进位制的“1+1=2”,不懂得二进位制的“1+1=10”,只懂得普通代数的“X·X=X2”,不懂得逻辑代数的“X·X=X”,你怎么掌握电子计算机呢?实现“四化”需要对老企业不断进行挖潜、改造,如果你没有数、理、化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技术革新中怎么插得上手呢?为使企业管理现代化,目前在一些企业中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对每一个工人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就提出了新的要求。超级市场售货员所需要的知识,当然不会像有些人想的那样简单。就拿当前的服务工作来说,也需要我们的知识越丰富越好。有一位地质勘探队员到眼镜店配眼镜,他要求眼镜上不能有一点金属,否则会影响他所操作的仪器的精确。接待这位勘探队员的小伙子,既不能理解这种科学上的需要,又不了解本店就有老师傅会做这样的镜架,反而认为人家是无理取闹,和人家争执起来。可见,不论在什么岗位上,要为人民服务得好,总是知识更广泛一点好。应该说,考大学只是一次考试,人生途中还有无数次的考试在我们面前。考不上大学关系还不大,通不过生活的考试,被飞速向前发展的生活所淘汰,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如果我们不仅看到眼前我们国家比较落后的现状,更看到发展的前途和自己肩上的责任,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就会觉得一天也不能放松学习了。
离开了中学,又考不上大学,主要就是靠自学。这当然有很多困难。头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学什么好。上大学有一定的学科,在中学有一定的课程,自己学,特别是不知道将来做什么工作的人,从何下手呢?这里,我们只能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有的可以复习中学的基础知识。既然高考没有被录取,说明对中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有欠缺的地方。所以不但是明年准备继续参加高考的同学,而且其他的同学也都有必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再把中学的课程复习一下。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钻研哪一门科学都是有用的。
有的可自学一门外文。我们要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借鉴国外的资料是不可少的。我们还将扩大与国际友人的交往,旅游业、服务业、对外贸易中都用得上外语。广播、电视都开有外语课程,教材也比较容易得到。
有的可自学一门专业。学有专长,不仅可以为就业创造比较有利的条件,也有可能在某一门学科上对国家做出有益的贡献。在数学、物理、超声波、电光源、天文、医学、文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不乏自学成功的先例。许多地区帮助青年创设就业条件,开办了驾驶员、财会、烹饪、缝纫等专业补习班,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机会。
有的还可以自修大学的课程。列宁就是被学校开除以后,经过自学,通过了毕业考试的。
对许多青年人来说,更大的困难在于养成自学的习惯。需要的是计划和毅力,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要和自己的懒散、畏难、因循做斗争,还要学会排除外界的干扰:例如别人的嘲笑、讥讽,认为学了也没有用的议论等等。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是终身受用无穷的。人生有涯知无涯,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只有养成自学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永远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青年人最丰富的财产是时间,所谓“春秋正富”;最容易犯的毛病也是不爱惜时间,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但时间的最大特点却是不会倒流,过了一天就少一天。“书到用时方恨少”,与其将来工作中感到学问不够,悔恨不该虚度了年华,不如现在就抓紧每一天时间发愤地学习。
马克思说:“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列宁说,青年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到1923年,他在病榻上还再三叮咛:“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在我国进入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学习更成了青年特别突出的任务。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就是我们的口号。
(《中国青年报》,1979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