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尼雅遗址考古学术课题构成略说


尼雅遗址是新疆现存最重要的古代遗址之一。这个遗址规模之大,整装性之强,保存状况之好,内涵之丰富,学术价值之高,在新疆是少见的。该遗址先后为精绝国都和鄯善国凯度多(cadota,cadoda)州州治及其辖境故地,延续使用时间长,遗址的性质重要。尼雅遗址位于古代西域南道中间偏东,东通鄯善国都和魏晋前凉时期的西域长史治所楼兰城,进而可直达内地;西通于阗,并可转至犍陀罗地区;北通龟兹与古代西域北道连接;南经山道通吐蕃。地处古代交通要冲和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交流与传播的十字路口,位置非常重要。尼雅遗址发现众多的建筑遗迹,所出西汉和大量3世纪、4世纪的卢文简牍以及一定数量的汉代与西晋汉文简牍,对深入探讨研究尼雅遗址有重要作用。这个条件在新疆同期遗址中,也是得天独厚的。以上所述诸点,使尼雅遗址在古代西域南道处于今沙漠腹地的遗址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凡此,既是我们进行尼雅遗址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的主要立足点,也是我们确定尼雅遗址考古学术目的的主要出发点。尼雅遗址考古的学术目的,首先,是全面复原尼雅遗址及其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历史,建立遗迹、遗物的发展序列,总结规律,为鄯善考古学奠定基础。其次,是将尼雅遗址作为典型,解剖麻雀,使尼雅遗址考古学形成较完整的系统,摸索沙漠腹地大规模遗址的考古学方法,初步形成沙漠地区的考古学方法论。这样就可以以尼雅遗址为突破口,推动新疆考古学,特别是推动沙漠地区考古学的发展。为完成上述学术目的,必须对尼雅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发掘和研究。而欲少走弯路,较快地达到这个目标,则又需要事先对尼雅遗址考古学术课题构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性。当然,尼雅遗址考古学术课题的总体构成,只能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但是,在现阶段根据过去的考古资料和考古工作基础,对未来一个时期急需解决的学术课题,以及必须从现在起就应着手进行准备的长线课题提出初步的设想(随着工作进展,这些设想也要不断进行修正),是完全可能的。而这种设想则是指导今后尼雅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重要步骤,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关键举措。

我们现在进行的尼雅遗址考古工作,与长远的宏伟目标相比,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应当将斯坦因尼雅遗址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提到学术课题的高度,以我们对尼雅遗址的调查发掘和研究为基础,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和验证,去粗取精,纠正谬误,由表及里地全部吃透,消化吸收。反之,斯坦因的资料对我们新获取的资料,也同样有重要的验证作用。只有经过这样整理研究的过程,才能使斯坦因的资料与我们的新资料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成为一体,从而建立起可为我所用的坚实可靠的新资料系统。只有升华到这样的高度,才能登高望远从宏观上掌握尼雅遗址的全局;才能发现其主要问题,主要薄弱环节,寻找出现阶段的主要学术生长点和前沿性学术课题;才能确定现阶段的主要突破口,制订出有实效的发掘研究计划。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斯坦因的资料左右和误导,才不会以斯坦因的资料画地为牢,搞重复劳动而不能自拔。只有这样才能不局限于我们现在的调查发掘资料,而走入偏颇。

通过前几年的工作来看,现在应着手逐步解决尼雅遗址的形制布局问题。按照惯例,总体形制布局是任何一个大遗址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学术课题,即使一时无法全部解决也要有起码的初步认识。这是避免瞎子摸象、陷入盲目性的关键之一。就尼雅遗址而言,现阶段应抓紧解决遗址的四至界限和遗址内的区划问题。我们前几年已经调查确定了尼雅遗址暴露于地面遗迹的分布范围和分布态势,然而并不能说这就是当年的全部实际情况。众所周知,尼雅遗址地处沙漠腹地,故不排除一些遗迹被沙漠覆盖或掩埋。因此,下一步当根据前阶段的工作成果和线索,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加大探查密度和范围,并辅以考古学的传统手段进行验证。只有尽全力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才能确定尼雅遗址的四至界限和遗址内的区划。

尼雅遗址的四至界限和遗址内的区划,是解决尼雅遗址形制布局的前提,也是现阶段为制订尼雅遗址切实可行的调查发掘和研究计划而必须认真对待的基础课题之一。关于尼雅遗址内的区划,大致有四层含义:一是现存遗址范围内的自然分布区划。根据《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调查报告书》第一卷第149页图43尼雅遗迹分布图,其遗迹密集部位从北向南可大体初步分为四区(图6),即(1)V、U区;(2)T、S区;(3)R、Q区;(4)P、O区(W、L、K区暂可不计,下文均用该报告的位置编号)。二是当年鄯善国凯度多州的建置区划。据尼雅遗址所出卢文简牍资料记载,鄯善时期今尼雅遗址称凯度多州,州的辖境称“州邦”,州治所在地有城(如272号简牍),州邦辖境内可能还有其他城镇。在州治之下建置又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地方”“阿瓦纳”(aana)、“村”“部”“管区”“百户”“庄园”“领地”“牧场”等。与此相应的还有一套完整的地方职官系统,对不同的建置层次进行统治和管理。从尼雅遗址来看,现在一般认为尼雅遗址南北长约21.3公里(一说25公里),东西宽3.26公里。这么大的范围不可能是独立的单体遗址,也不可能是凯度多州州治的范围。如果现存遗址以外附近地区无其他重要遗址,它即应是凯度多州州邦辖境内上述诸种建置的复合型遗址。这样,在现存尼雅遗址范围内,就需区划出当时不同建置构成的分布态势。当然,这种区划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全部区划出来。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结合上述自然分布区划,初步粗线条地渐次勾画出当时主要建置区划还是有可能的。三是区划出精绝国都和鄯善国凯度多州州治的方位。尼雅遗址范围很大,遗迹的不同分布区在时代和性质上或有差异,或交叉,或部分重叠。现在关键是要区划出精绝国都和凯度多州治的方位。从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尼雅遗址是从北向南逐渐发展的。其中T、S、R区是建筑遗迹密集区,在T区发现大量卢文简牍和部分西晋汉文简牍,一些建筑遗迹规模大,规格高,遗物丰富;佛塔则位于S、R区之间。经与其他遗迹分布区比较,T、S、R区范围似为凯度多州州治所的主要地段,中心区则或在T区内。V、U区遗迹的密度远不如前者,虽然有的遗迹规模较大,但破坏严重,卢文简牍也发现得很少,重要的是在N.XIV号遗址出土了西汉和东汉时期汉文简牍。据此似可认为,上述区域当属精绝国时期,鄯善时期又继续沿用,精绝国时期的中心区当在V区内。根据这种初步分析和推断,我们认为选择调查发掘的重点突破区,似乎可考虑以T、V、S、R、U区为序(或穿插进行工作)。四是凯度多州州治的功能区划(T、S、R),如主要衙署区、寺院区、贵族居住区、平民居住区、手工业区和墓葬区等。诸区中除墓葬区外,其余几区在分布上或交叉,或混杂,或大致有定,具体情况只有在进行调查发掘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确定。此外,前已说明凯度多州治有城。然而,现在并未发现城墙,这个悬案要结合州治功能区划来探讨研究,必要时再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探查,或许可找出一些线索。至于前述的精绝区,目前还不具备功能区划的条件。根据新疆古代遗址通例,诸国国都几乎都有城,所以在这个区域也应倍加注意城墙遗迹以及与凯度多州治城墙的关系问题。

31%e9%a1%b5.jpg

图6 尼雅遗址遗迹分布图

除上所述,现阶段还有一些应着手解决或进行准备的学术课题。

一是建筑遗迹的聚落形态,建筑形制布局、构筑技法、类型、时代、分期、承袭关系和演变规律。现存的尼雅遗址以各种建筑遗迹为主体,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因此,上述诸项应当结合简牍和遗物的内涵、类型、组合和年代研究,逐步予以解决。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不同类型的建筑遗迹进行单体或组合式复原研究。其中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建筑遗迹和它的分布状况,与解决建筑遗迹的性质及解决遗址功能区划问题也有一定的关系。这项工作最好以一个突破区为单元(如T区)进行整体研究,取得成果和经验后再逐步扩展,最后达到对尼雅建筑遗迹进行总体复原的目的。

二是道路问题。尼雅遗址内的道路,是解决其布局形式和区划的重要标尺之一。只有找出当时的主要道路,才能将现今各自独立存在的遗迹联结成有机的整体,再现出当年的风貌。

三是生态环境研究,诸如当时的河流、气候、植被和动植物群、荒漠化程度等。这项研究事关尼雅遗址当年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衰落和废弃的原因等问题。其中当年河流的状况与尼雅遗址建筑遗迹的分布、道路的配置以及与外界交通线的走向等有密切关系。

四是加强对墓葬的调查、发掘和研究的力度。墓葬是尼雅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总体综合研究而言,墓葬与遗址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两者缺一不可。尼雅墓葬研究应包括墓葬区的分布、各墓葬区的墓葬形制、墓葬类型、遗物的种类和组合、时代和分期,主要遗物研究(如丝毛织品等)、体质人类学研究、葬俗和服饰研究以及尼雅各墓葬区间的时代序列、演变规律等。其中各墓葬区的时代和分布状况,对研究尼雅遗址不同时期的不同区划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此外,应当指出墓葬应根据当地最具时代特征的遗物和综合因素进行断代。内地的产品如铜钱流通的时间很长,而铜镜和丝织品等从生产地到运至尼雅有较长的时间差。这些产品又往往有传世和收藏价值,其运至尼雅到随葬也可能有较长的时间差。故不宜仅据此就贸然下断代的结论。

五是逐步建立遗址墓葬的遗迹与遗物发展序列谱系。这项工作对研究尼雅遗址的内涵和断代分期有重要作用,是尼雅遗址研究的一项基本建设。目前新疆考古学尚无任何一种遗迹遗物发展序列谱系,我们应当以尼雅遗址为契机就此先行一步,为促进新疆考古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是加强对卢文简牍和汉文简牍内涵的研究。其中特别是卢文简牍,蕴藏着当时尼雅各个方面大量的信息,是当时尼雅社会的真实写照和缩影。它不仅对复原当时尼雅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研究尼雅遗址也是必不可少的,故应当很好地利用这个宝库。汉文简牍,尼雅遗址虽然发现的数量有限,但是其对尼雅遗址相关遗迹和卢文简牍的断代,对研究尼雅遗址的布局区划和相关遗迹的性质,对研究精绝与西汉和东汉的关系,鄯善及鄯善凯度多州与西晋和西域长史机构的关系,以及汉晋时期西域史的一些问题,均有重要作用。而要正确利用卢文简牍和汉文简牍进行相关研究,确认简牍的出土位置和年代则是关键,故简牍年代学研究又是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

七是应重视佛教和佛教遗迹研究。进入3世纪以后,佛教逐渐成为西域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佛寺、佛塔、佛教塑像和壁画等佛教艺术,以及佛教文献和其他各种与佛教相关的内涵,也随之成为西域文化的核心。尼雅遗址属西域佛教早期阶段,其佛教遗迹的类型、分布态势、形制布局和结构,塑像、壁画的形态、内涵和艺术特色,与卢文简牍记载的佛教文献,僧侣和僧团的状况及其与佛教遗迹的关系等有机结合,有可能复原出当时当地佛教的总体概况。凡此,对研究佛教遗迹与尼雅遗址布局区划、佛教遗迹与重要聚落群构成的关系,对佛教在当时当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尼雅遗址考古学研究和复原当时的社会状况等,均有重要作用。同时对研究西域早期佛教史和西域早期佛教考古,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八是加强比较研究。尼雅遗址地处交通和各种交流活动的要冲,与周边地区、内地和犍陀罗等地区关系密切。因此,对尼雅遗址有关的遗迹和遗物,必须与相关地区同类遗迹和遗物进行比较研究。但是,这种比较研究不能仅限于形式上的表面的比较,更重要的是做内涵式的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获其真谛。这项研究不仅对尼雅遗址,而且对新疆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上面就尼雅考古学术课题构成略做概述,文中提到的学术课题构成远不是其全部,仅是现阶段的一些初步想法而已。首先,对于这些想法,本书在未对尼雅遗址进行全方位研究的情况下,仅有部分尝试,其着眼点主要在尼雅遗址基础研究方面。比如:尼雅卢文简牍的年代界限和年代构成的年代学研究;根据卢文简牍对凯度多州时期鄯善王统及诸王在位的年代、鄯善和凯度多州的行政建置和职官系统的研究;卢文和汉文简牍与遗迹相结合,对精绝国都和鄯善凯度多州的地域范围,凯度多州州治的方位及州治方位的变化,对尼雅遗址布局和建置区划,各建置区划和相关衙署的方位的研究等。总之,上述研究以年代、王统、建置、职官研究为纲,结合遗址布局和建置区划,力图在宏观上初步建立尼雅考古学和史学研究的大体框架。其次,本书还对这个时期鄯善史和尼雅凯度多州史研究中颇有争议的三个问题,即贵霜是否统治过鄯善、西晋是否设置过鄯善郡以及苏毗的时代和族属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研究。此外,本书还涉及尼雅遗址的墓葬,鄯善与西晋凉州、敦煌郡和西域长史营的关系问题等。除上所述,课题构成中提出的其他课题,只好待来日有机会时再做探讨和研究。

(本篇是1997年9月在日本京都佛教大学举行的“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研究国际研讨会”上的讲演稿,发表时略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