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张含年谱(1480~1566)

综论

张含,字愈光,号禺山、月坞、半谷。云南永昌(今保山)人,著名文学家。有《张愈光诗文选》(八卷)、《张禺山戊己吟》(五卷)、《禺山七言律选》等作品传世。

张含出生于官宦世家,先世居江宁(今属江苏南京)。《保山碑刻·张志淳墓志铭》记载:张含的高祖张杰,在洪武十八年(1385)因坐诖误罪,带其子张宗谪戍永昌,成为明代永昌地区的第一批移民。981张宗生子七人,第六子为张昺。张昺生子张志淳。张志淳生子张含、张合。982张志淳(1458~1538),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官吏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南京户部右侍郎,正德六年(1511),因被刘瑾案牵连而致仕。张志淳著有《谥法》《南园集》《西铭通》《南园漫录》《永昌二芳记》诸书。次子张合(1507~1553),十六岁举云贵乡试第一名,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累升至湖广按察司副使。张合著有《贲所文集》《诗集》,又有《稻虀漫笔八语》《游宦杂抄》《贲所日记》诸稿藏于家,有《宙载》行于世。张含的叔父张致信,弘治八年(1495)获云贵乡试第一名。张含的五世孙张辰亦有文章传世,裔孙张纬,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

张含中举后七试不第,返乡以诗文创作终其一生。他的人生有四个较为明显的阶段性表现:少时意气风发,壮岁科场失意,隐居后大展才华,晚年刊印作品冀传世。

少年时期的张含有良好的家世,受到很好的教育。父张志淳在张含出生之年(1480)中举,在张含五岁时(1484)中进士,此后仕途宦达,一岁九迁,直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少年张含在其父庇荫下,过着富贵优游的生活,并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好古文,曾拜当时著名文学家李梦阳为师,并因长辈的缘故结识杨慎,二人成为一对诗文唱和、互帮互学的好友。张含的诗歌《结交行》《结交歌》回忆往昔生活。论及自己“壮年奔走黄金台,结交老苍多上才”,983涉及的交往对象自首辅、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知府、都御史、詹事府录事等人物,达五十八人之多,并且绝大多数是显贵,或政治上的实干家,或文章上的才子,多数在《明史》有传,少数无传有载,无载者寥寥无几。他在诗歌《述城谣》中回忆:“我生幸值升平世,况乃家传由甲第。”984《西园纵饮》说:“醉中忽想少年事,红烛青楼无限情。”985《效鲍体数诗》说:“一身滞文史,稚习自童蒙。二十游京师,挟艺动王公。三都重词赋,感慨慕前雄。四海问姓名,翰墨初流通。五侯共花酒,长袖列歌钟……”986

张含的失意应该从其父张志淳致仕算起。正德六年(1511),五十五岁的张志淳因坐刘瑾党落职,携二子返回永昌。张含的老师李梦阳《送张含还金齿》诗云:“百忧强自排,感之辄复积。亦知别心苦,所奈欢爱客。迢迢西南夷,叹子此行役。出云怀旧山,倦鸟厉归翮。”987《送张含》诗又言:“明发车南指,滇城更复南。秋惊洞庭叶,雪压贵州岚。念汝此行远,求官今尚淹。保昌山坞侧,好结望京庵。”988与他常有交往的弘治九年(1496)进士、工部左侍郎顾璘在《送张含还永昌二首》中说:“去国虚春事,还山恋日华。鸿飞入烟雾,龙卧傍泥沙。文许诸儒列,家怜万里赊。同临嘶马地,愁思极天涯。”“汉道于今盛,君才过古人。少陵无近习,灵运有前身。”989对张含充满了赞誉与同情。张含中举后,参加了七次进士考试,最后一次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其诗《龙树歌寄汤右卿》曰:“癸卯年中复北上,直性刚肠颇疏放。路逢猛虎啮贤豪,遂使骅骝气凋丧。”990多次科考不第,年逾六旬的他绝意仕进,在诗歌《山居》中说道:“不须苦笑辛夤逊,举世何人绝宦情。”991内心的惆怅一望可知。

政治上未获得崭露头角的机会,让张含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诗文创作。特别是他的少年学友杨慎,因议大礼得罪皇帝,在嘉靖三年(1524)贬戍云南。二人通过结社唱和、书信往来、诗词争胜等形式,创作了为数甚多的诗文,使少年时期就获得一定诗名的张含992,更加受到云南乃至全国文士的关注。杨慎在《重寄张愈光》诗中说:“海客张公鬓已苍,豪游曾结少年场。古文金碧盘龙虎,丽句琼瑶琢凤凰。”993认为他“少日声名追杜甫,暮途羁绊脱庄周。”994《赠张愈光诗》中又认为他“文采既彪炳,与世亦殊音”995。长辈、师友的奖掖提拔,大大推动了张含的诗文创作,今天我们看到的张含诗歌,据《永昌府文征》收录有850余首,分别在《张愈光诗选》和《张禺山戊己吟》中,但这并不是张含诗歌的全部,从他“读书历千卷,作诗将万首”996,“百千多事三更梦,六十余年万首诗”997的言说中可知,现存张含诗,是经过挑选评定、去粗取精的结果,仅只是作者一生创作的十分之一而已。这些作品使他的声名日趋广远,他自己也颇为得意地说,自己“弘德年中海内游,雕虫词赋动皇州”998。《元旦二首》又说:“秋壑野情何事扰,乾坤虚誉有诗传。”999

张含对云南文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不仅在诗歌创作上,还表现在他开设书局,刊印优秀的诗文集子,开办学校等方面。张含曾编印过《唐绝精选》《李太白诗选》,并邀请杨慎为其文友木公《雪山诗选》作序,又为老师李梦阳编选《空同诗选》。国家图书馆今存张含百花书舍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刊刻的《空同诗选》和“张氏家塾明嘉靖二十四年”刊刻的《李诗选》十卷(张含辑,杨慎批点)。张含、杨慎二人书信中讨论的问题,常涉及文学传播内容,如杨慎在《千里面谭跋》中对张含说:“前此曾书诗一卷呈上,以代千里面谭。来谕欲付之雕梓,愧愧,然亦是奇事。今继此书一卷,乃走所集《词林振秀》之百一,世所罕传者,请并赏鉴。吾兄《龙池春游》诗艳而讽……请并刻之。”1000张含也曾说道:“升庵前有《面谭》之帙之寄,编为上卷;今复有此寄,编为下卷以锲焉。禺山张含识。”100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发现,张含致力于文学传播,有意保留优秀作品。可以说,没做成官的张含,却在诗词创作和推动云南文化的发展上,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张含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六十九岁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刊印。请杨慎为自己批选出作品凡八卷,名曰《张愈光诗文选》,并作序。《张禺山戊己吟》创作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和嘉靖二十八年(1549),是张含六十九岁至七十岁创作的作品。近八十岁时,杨慎又为他选编了《禺山七言律》,曾屿作序。作品行世后受到许多褒扬,李元阳《用韵答张愈光》说他“孝皇盛日张公子,白马青袍下洛阳……怀抱向人萧索尽,暮年词赋独专场。”1002《滇略》说他“所为诗豪宕悲壮,用修亟称之。”1003王士祯《香祖笔记》说自己“尤喜集中《颍川侯祠》一篇,足称诗史,至结句云‘阴风古树无穷恨,长为英雄吊九泉’,可以泣鬼神矣。”1004任瀚《禺山文叙》言:“张愈光声华籍籍在海内四十年,今老矣,犹穷奇极诡,傲睨一世。”1005

张含的影响在云南当地要更为明显一些,百年之后,尚有后学追忆。如清朝尹艺写《明诗台》诗说:“七龄说史好丰神,鬓白张公亦感春。地道西南谁作者?天叫风雅启斯人。新都以外无知己,子美云遥此后身。只道高台栖海客,高台今日又沉沦。”1006虽把升庵少年说史故事,误记在张含身上(民国时期文人王灿作《张禺山先生传》1007,也犯了同样错误),但张公声名之高,可见一斑。

对张含的学行、影响,清人许贺来《张禺山先生诗选序》如是评价:“文宗弓左,不屑为唐、宋以后人语。诗追汉、魏,以接《骚》《雅》。而沉雄苍郁,尤得杜工部神髓。……非但诗骨逼杜,一种眷怀君父、笃念友朋、爱国忧民之隐衷,直与浣花叟同。其忠愤,李中溪以为前身是少陵,非阿好也。……仅一新都太史远谪金齿,歌吟赠答,引为同心。数百年后,从残篇遗响中景其高致、想见其生平,庶几志和、靖节之风流。”1008

笔者在2008年曾以简谱形式在《保山师专学报》上发表《张含年谱》1009,但未及将事条的史料依据标出。2012年罗勇、王丽娟发表的《明朝云南永昌张氏家族年谱初编》1010,涉及了多条本人没有发现的张含事迹,对本年谱的修订提供了帮助。2012年孙丽丽《张含年谱新编》1011,在生卒年的考订上与本人年谱有一年之差,也没注明诸多事条编订的缘由和根据。本年谱在以上旧谱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引录旧谱则予以注明,并为每一条目提出确切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