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年谱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一岁

六月十日出生。

李元阳《户科给事中弘山先生墓表》:“生于成化丁酉六月十日。”872

按:杨士云祖上本姓董,唐朝时期由金陵入滇,卜居喜洲。史载祖董成公为南诏布燮(清平官),至元明分为三大支系:大理布燮董智、大理布燮董庆、邓川同知董宝。杨士云在《旧谱序一》中自称“士云出邓川公裔也”873,可知士云先祖即董宝,为元代邓川州同知。杨士云祖父为董146,其父为董玹。父年幼时因姑母嘉其聪敏可爱,抱为养子,遂改姓杨874。其母亲阳氏,与父同村。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十岁

杨南金中举。

《西南少数民族人物志》:“杨南金,字本重,号两依先生,云南邓川县人。于成化丙午中举人,弘治己未科中进士。”875

杨南金876,字用章,号两依先生。邓川人,大理白族名士,著有《裨乡集》。与杨士云、杨慎、李元阳等交游。邓川有“杨南金坊”(明嘉靖二十八年立)纪念其生平事迹。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元年戊申(1488),十二岁

杨慎出生877

按:杨慎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议”被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市),与杨士云等多有交往。

弘治四年庚戌(1490),十四岁

考中秀才。

《喜洲志·杨士云传》:“年仅十四岁,考取秀才案首。”878 “杨士云家贫,幼时曾在私塾读书三年,后从学于宏圭山学社董公。宏圭山距喜洲十里,杨士云每日上学回家都顺路砍柴以助家用,但未阻求学之志,他始终自奋砥砺,刻苦求学。”879

弘治六年壬子(1492),十六岁

饱读诗书,备齐应举课业。

《喜洲志·杨士云传》:“十六岁时,已将应举业课备齐,深得宗师赞许。”880

弘治九年乙卯(1495),十九岁

张云鹏中举。

《明故四川按察司佥事张公墓碑铭》:“公少颖沉静,起邓川诸生,领弘治乙卯乡荐,登壬戌进士第。……处分后事,衣冠坐不起,年六十一。”881

张云鹏(1467~1527)882,字天翼,喜洲上洪坪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大理寺左评事,著有《啾鸣集》,杨士云曾为其作跋883。与杨士云、李元阳、杨南金等相交甚厚,卒后杨士云、杨南金和李元阳为其撰写碑铭。

赵汝廉出生。

赵汝廉(1495~1569)884,字敦夫,号雪屏。大理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与杨士云、李元阳、杨慎等有密切交往。

李元阳《正奉大夫正治清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雪屏赵公墓碑》:“公讳汝廉,字敦夫,……妣段式,以弘治乙卯正月三十日生公。”885

弘治十年丁巳(1497),二十一岁

李元阳出生。

李元阳生平事迹,请参阅本书《李元阳年谱》。

按:杨慎戍滇期间,李元阳、杨慎、杨士云等诗文唱和,来往密切。杨士云有《和李中溪约游鸡足山韵》886《中溪惠绒帽》887《中溪惠百味丸兼酒》888《梅兰叠韵奉酬李中溪》889《和中溪宿观音岩》890等多首与李元阳有关的诗,杨士云故后,李元阳为其撰写墓表,二人交情十分深厚。

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二十二岁

与同乡杨宗尧同赴云贵乡试,留下“让解桥”佳话。

按:《喜洲志》记载,杨士云与杨宗尧赴云贵乡试,于路上相遇。二人均被乡里视为解元之才。杨士云相信杨宗尧学力宏富,定能中乡试第一,自己尚年幼,来日方长,不应与年长的杨宗尧争夺,于是慨然返回,让杨宗尧独自赴考。“乡人为纪念此事,建坡头村凸桥为‘让解桥’,明进士艾自修撰文刻碑桥右,以励后学。昆明翰林顾视高亲题‘让解桥’三字,刻碑志之,今遗址尚存。”891

杨宗尧乡试第一。

杨宗尧(1475~1521)892,字从道,别号中行子。大理喜洲白塔坪人。博学宏识,以正直孝廉称。弘治十一年(1498)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

董难出生。

李元阳《董君凤伯墓志铭》:“君生以弘治戊午。”893

董难(1498~1566)894,字西羽,别号凤伯山人。大理喜洲人,布衣诗人。与杨慎、李元阳、杨士云等有交往,深为杨慎赏识。“成都修撰升庵公谪居永昌,往来苍洱间。每考索群书,必曰:‘董生,董生!’寓荡山写韵楼,汇辑转注古音,亦惟董生侍笔砚。……故修撰涉历游览必以董生相随。”895

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二十三岁

杨南金中进士。

《杨南金坊记》:“以《诗经》中成化丙午乡试,弘治丙辰正榜,丁父忧,己未举进士。”896

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二十五岁

云贵乡试中解元。

李元阳《户科给事中弘山先生墓表》:“弘治辛酉,以《诗经》荐云贵乡试第一897。”

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二十六岁

进京会试落选,至国子监游学。结识陈白沙898门人曾确,始研究性理之学,此后终身不辍。

李元阳《户科给事中弘山先生墓表》:“上春官失意,乃游太学,同舍生曾确为白沙门人,述其师之说。一言孚契,深悔旧业之非,因研究性理,清修慎独。……虽屡蹶场屋,终不变其学以循时好。”899

张云鹏中进士。

《明故四川按察司佥事张公墓碑铭》:“公……登壬戌进士第。”900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七年辛未(1511),三十五岁

杨南金辞官回乡。

《杨南金坊记》:“辛未引疾致仕,耕居一十二年。”901

正德九年甲戌(1514),三十八岁

进京会试再度落选,结识好友周世衡。丁丑年会试,二人又相约一同进京。

《寿萱堂记》:“甲戌,予获友周世衡于京师,偕南归。予抱郁郁,世衡旷如也。丁丑,偕北上。予滥预馆中,世衡游太学。”902

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四十一岁

登舒芬榜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李元阳《户科给事中弘山先生墓表》:“正德丁丑,登舒芬榜进士,以文望改翰林院庶吉士。”903

正德十四年己卯(1519),四十三岁

授工科给事中。奉命往湖北、贵州查盘粮积。公务毕,返乡省亲。适逢其父病故,丁忧。服阕辞官,闭门读书。

李元阳《户科给事中弘山先生墓表》:“己卯冬,授工科给事中,奉诏查盘湖贵粮储。……会丁外艰,哀毁骨立,舆疾复命。……服除之后,亲识劝驾,……决意不出,坐卧一小楼,左右图史。”904

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四十四岁

因鹤庆府南供河被豪强垄断,当地上千农户苦于农田灌溉,太守王甫知情后秉公处理,解除当地水患,奉请作《鹤庆府南供河记》。

《鹤庆府南供河记》:“正德庚辰,……追帖削册,咸伏其辜,民欢呼相谓曰……纪事于石,请予记。”905

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四十五岁

杨宗尧、杨佩中进士。

《大理府卫州县历科进士题名记》:“正德辛巳科:杨宗尧,太和县人,观户部政;杨佩,大理卫人,历官评事、佥事、副使、参政、按察使。”906

杨佩(生卒年不详)907,号琢庵,喜洲人。正德十六年进士。官至参政、按察使。《喜洲志》:“杨佩,喜洲寺下村白族人,累官至衡州、高州知府,以慈惠称。衡州大旱,步祷跪拜,三日不辍,后有大雨,民感其德”908。杨佩与杨士云有密切交往,在《杨弘山先生存稿》中,“琢庵”的名字直接出现在题目中就达十余篇,如《琢庵邀赏莲池》909《闰月对菊与琢庵叠韵》910《杨琢庵席上》911《访琢庵》912《奉和琢庵见招赏芍药韵》913等,可见他们之间交游非常密切。

十一月十七日,杨宗尧去世。

《喜洲志》:“命下,而公已不起,是年十一月十七日也,距生于成化乙未,享年四十有七春。”914

明世宗朱厚嘉靖元年壬午(1522),四十六岁。

姜龙(时川)至大理赴任,与杨士云结识。

《宁边茂绩诗序》:”皇上入绍大统,登进英贤,时川姜公既复仪部郎,遂至吾滇,兵备宪副。”915

《南郭兴造记》:“嘉靖壬午,时川姜公以仪部郎中为按察使,奉玺书饬戎兹土”。916

《云南史料选编》:“壬午,升礼部郎中姜龙为云南按察使司副使。”917

《名宦传》:“姜龙,字梦宾,太仓(今属江苏)人,正德三年进士,历礼部郎中。……迁云南副使,备兵澜沧、姚安。在滇四年,番、汉大治。邓川州立有‘三正人祠’,祀袁州郭绅、莆田林俊及龙。”918

按:杨士云作品中有不少和姜时川酬答的诗歌,如《登苍山次时川韵》919《崇圣寺次时川韵》920《采兰为时川先生作》921,他也曾为姜时川诗集《宁边茂绩诗》作序922。此外姜时川修建大理城南郭和北门关,皆由杨士云作记。李元阳《户科给事中弘山先生墓表》载:“闭户读书,一坐十年,吏于土者欲一见而不可得。先生之居,去城二舍,兵宪姜公每造其庐,信宿而后去。”923一般的官吏要见杨士云非常不易,而姜时川可以“每造其庐”,且以“信宿”待之,足以说明两人的交情之深厚。

杨南金再度被起用,离乡赴任。

《杨南金坊记》:“嘉靖壬午再起用,升湖广佥事。”924

因永昌司更名为永昌府,作《大理郡名议》,认为“大理”是伪号、僭号,建议更名或取消。

《大理郡名议》:“永昌,东汉郡名也,国初为府……夷名也。嘉靖壬午,抚按连章合疏,革司复府,仍汉旧名也。……然则大理僭号,历宋迤今,因而不可革夫?”925

赵汝廉中云贵乡试第一。

李元阳《正奉大夫正治清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雪屏赵公墓碑》:“嘉靖改元,壬午,中云贵乡试《易》魁。”926

作《忠诚祠记》。

记云:“嘉靖元年冬十一月,……二守陈君魁嘱某记。”927

嘉靖二年癸未(1523),四十七岁

作《新建楚雄府龙冈书院记》。该书院落成并传书,邀请杨士云好友樊相至该书院任教谕。

《新建楚雄府龙冈书院记》:“嘉靖癸未,祝子以户部中郎来知郡事,……既祠之,以为书院。……镇南州守何思司教年缉分教,樊相以是举,有传书来征。” 928

樊相,字汝弼,号沙坪。邓川沙坪人。曾任教谕,博学能诗,著有《沙坪草堂集》,已失传。与杨士云交往密切,在《杨弘山先生存稿》中,有十余篇与樊相的唱和酬答诗,如《次樊沙坪招饮韵》929《题樊沙坪园居》930《再酬樊沙坪》931《次樊沙坪韵》932等,但具体交往细节已不可考。

杨南金再度辞官回乡。

《杨南金坊记》:“癸未升江西参议,先奏乞致仕,……是年冬准致仕。” 933

嘉靖三年甲申(1524),四十八岁

六月,作《大理府学尊经阁记》。

记云:“……乃嘱邑令朱俨,建阁于堂之冬。自甲申春正月,迄夏六月告成。……士云方为吾道庆幸,奚可固陋辞,遂记之,尚永观于后祀。” 934

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谪戍云南。

王文才《杨慎学谱》:“嘉靖三年,甲申,杨慎三十七岁,谪戍永昌。”935

嘉靖四年乙酉(1525),四十九岁

正月,杨慎抵达谪戍地云南。

王文才《杨慎学谱》:“嘉靖四年,乙酉,杨慎四十八岁,至滇。”

按:该页附简绍芳《杨慎年谱》:“乙酉正月至云南。”936

大理重修久已毁坏废弃的南郭驿馆、牌坊及关门,奉请作《南郭兴造记》。同年,北门关复建,作《复建北门关记》。

《南郭兴造记》:“岁久浸废,馆为亩已,门为衢已,坊为址已。……嘉靖壬午(1522),时川姜公以仪部郎中为按察使。乙酉冬,下令废馆南天神祠,……十一月己未三旬成事。”937

《复建北门关记》:“兵宪姜公莅治于兹,……既楼南关门,复楼北关门。……作之岁与南楼同时,以冬季月之令也。”938

作《莆见素林公先生祠集序》939

序云:“嘉靖丙戌,守郡葛君志贞至曰:……今祠祀及公在赵所咏为集,以传且示。……遂书为序。”940

嘉靖六年丁亥(1527),五十一岁

作《鹤庆府西龙潭水利碑记》。

记云:“丙戌(1526)夏,旱,祈雨,……冬至,告旅鸩工,畚土伐石,……以十一月辛巳始事,正月戊寅告成。”941

张云鹏去世。

《明故四川按察司佥事张公墓碑铭》:“嘉靖丁亥十一月丙申,四川按察司佥事张公卒于官。……又明年己丑六月甲申,乃碑。”942

作《太平桥记》。

记云:“嘉靖丁亥,千户赵辅谋于众曰……始以是年正月丙寅,告成于五月丙戌。”943

嘉靖六年戊子(1528),五十二岁

作《东平振旅诗序》。

序云:“嘉靖丁亥冬十一月,寻甸告变,……戊子春正月,武定继变,……遂合围省下,势甚炽。……兹振旅而旋乡,……以九歌之义,俾予序之。”944

按:因丁亥(1527)十一月及戊子(1528)春,云南寻甸和武定相继叛乱,叶榆(云南大理别称)副使率兵平定了叛乱,民间纷纷赋诗颂之,集为《东平振旅诗》,杨士云奉请作《东平振旅诗序》。

为《大理董氏族谱续编》作序。

《大理史城董氏族谱·旧谱序一》落款:“嘉靖六年,岁次丁亥,宝祖六世孙总系十七世士云谨序。”945

嘉靖八年己丑(1529),五十三岁

母殁,悲恸欲绝。

李元阳《户科给事中弘山先生墓表》:“嘉靖己丑,太孺人寝疾。先生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比殁,悲恸垂绝。”946

与李元阳、杨南金合为张云鹏撰写碑铭,杨士云撰文,李元阳书丹,杨南金篆额。947

嘉靖九年庚寅(1530),五十四岁

大理新建会讲堂落成,为士子讲学之用,请作《新建会讲堂记》。

《新建会讲堂记》:“嘉靖九年冬,巴蜀刘公鹤年来守金沧,……闳门列垣,翼学而起。贰守陈君魁具事,嘱某为记。”948

按:杨士云在记中提出了“学贵于讲,讲资于会”的思想,阐明自己对讲学的极力拥护和提倡。他认为“讲为论、为谋、为究、为解。夫论必稽之众,谋必询之同,究必精之极,解必说之详。论之众,必博学已;谋之同,必审问已;究之极,必慎思已;解之详,必明辩已;讲之事毕已,几以明吾善已也。”

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五十六岁

为杨慎作《书转注古音略后序》。

后序落款云:“嘉靖壬辰孟冬丁酉,太和杨士云书。”949

赵汝廉中进士。

《大理府卫州县历科进士题名记》:“嘉靖壬辰科:赵汝廉,太和县今属大理人,历官翰林庶吉士、吏部郎中、尚宝太仆太常卿、通政使、都察院副都御史。”950

李元阳《正奉大夫正治清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雪屏赵公墓碑》:“嘉靖改元,壬午,中云贵乡试《易》魁,壬辰,中林大钦榜进士。”951

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五十七岁。

杨慎再游大理,与杨士云等有诗文唱和。

按:杨慎将返回安宁寓所时,与大理诸人依依惜别,作诗《将还滇云留别叶榆诸君子》:“云带萦苍岑,岑楼摇别旆。月珥抱玄津,津梁动离会。陟岑联骑游,临津泛鹢舟。欢赏日复夕,淹留春忽秋。秋风下庭绿,秋露垂檐玉。萧条蜻蛚吟,惆怅昆鸡曲。曲奏钟仪琴,吟为庄舃音。永言愧桃玖,同声企兰金。” 952杨士云和诗《奉和升庵先生留别韵一首》:“飞楼构遥岑,遥岑久留旆。腾驾珥双珥,双珥欣重会。逍遥蓬岛游,容与莲叶舟。皎皎河汉夕,冷冷风露秋。澄潭千丈绿,漉岛万群玉。君山老龙吟,咸池洞庭曲。写入瑶华琴,调出清商音。感兹投白璧,颐言铸黄金。”953

简绍芳《杨文宪升庵先生年谱》:“十二年癸巳除夕离大理,有《将还滇云留别叶榆诸子》诗。”954

王文才《杨慎学谱》:“嘉靖十二年,癸巳,杨慎返永昌寓大理。”本页附简绍芳《杨慎年谱》:“癸巳,西游大理诸处。”955

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六十岁

秋,杨慎至喜洲访杨士云,二人有诗唱和。

《升庵先生至榆》:“卧病青山旧,龙钟白发新。相逢一笑后,又别几回春。烟树闻红翠,晴江见绿苹。泠然仙驭至,喜得挹轻尘。”956

杨慎《答杨从龙给事》:“仙居深紫府,旅望渺苍波。五夜劳魂梦,三年阻啸歌。云心陶令远,秋兴杜陵多。鱼浦南风便,龙关一羽过”。957

按:随后二杨同游点苍山,寓居感通寺“写韵楼”。悠游时杨慎分别作了六言《感通四首》、七绝《梦中作宫词》。

王文才《杨慎学谱》转引简绍芳《升庵年谱》:“丙申至喜洲,访给事杨弘山士云”。958

简绍芳《杨文宪升庵先生年谱》:“十五年丙申,寓点苍山写韵楼,……秋七月,梦中作宫词一首。”959

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六十一岁

受人举荐,勉强赴任,补兵科给事中,寻转户科给事中。

李元阳《户科给事中弘山先生墓表》:“嘉靖丁酉,吏部荐起光禄卿马公理及先生等若干人,……不得已就道,至京补兵科给事中,寻转户科左给事中。”960

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六十三岁

朝廷上赠杨父为征仕郎兵科给事中,封其母杨氏为孺人。是年杨士云尚未辞官。

《附赠士云之父为征仕郎兵科给事中并士云母杨氏为孺人敕》(明嘉靖年宏圭山勤封碑):“迩复今任,尤见老成练达,谟谋宏远……兹以大享覃恩,特授耳阶征仕郎,锡之敕命,……朕有显陟,以观厥成。”落款:“嘉靖十八年三月十九日。”961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1542),六十六岁

与李元阳受大理知府蔡绍科聘,修撰《大理府志》,定稿后杨慎作序。

李元阳《大理府志》序:“嘉靖壬寅以后,太守黄严蔡君绍科召阳与给谏弘山杨君士云同修。”962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六十八岁

壬寅年,云南按察佥事、分巡金沧王惟贤受命至大理巡察,考察军实、屯田、水利、防御、贮积后著《南巡纪略》,杨士云为其题词,李元阳作序。

《题南巡纪略》:“比宪佥卓峰王公来视,启椷则《南巡纪略》也。阅之,终篇则按部兴革之大者也,于乎慎之。”963

李元阳《南巡纪略》序:“嘉靖壬寅,中江卓峰王公以佥臬分视列郡。……甲辰八月,公将以报政去我郡,……愚乃为之序。”964

王惟贤965,字士官,号卓峰。四川中江人。进士。嘉靖间任云南按察佥事、分巡金沧佥事,颇有政绩。

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六十九岁

杨慎徙居大理,经喜洲时与杨士云相会,诗酒唱和。

王文才《杨慎学谱》引程封《升庵年谱》:“二月徙居大理,九月还戍所。”附简绍芳《杨慎年谱》:“乙巳二月徙居大理。”966

简绍芳《杨文宪升庵先生年谱》:“二月至大理,与及门董西羽、杨弘山有倡和诗。”967

按:杨慎有《雨中漫兴柬弘山、中溪、洱皋》四首968,杨士云有《奉和升庵先生雨中漫兴》和诗三首:“清毡半湿角巾斜,寒粟生肌战齿牙。四野天低云一色,点苍五月雪飞花。”(其一)“墙头榴火湿生烟,遮莫寒威到酒边。一夜芭蕉檐外响,更筹数尽不成眠。”(其二)“雨中骑马上华台,夏月羊裘更觉凉。底书为囊谈入夜,醉归尤听雨浪浪”(其三)。969

与好友魏江村、周龙津、樊相、杨琢庵等频频邀约相会,期间诗文唱和尤多,集为《春游唱和诗》,士云作《春游倡和诗序》。

《春游倡和诗序》:“嘉靖乙巳闰正月乙酉,魏江村氏首会于北郭之园;丁亥,周龙津氏寻会于南郭之亭;庚申,樊沙坪氏会于水滨之墅;二月乙未洎壬寅,杨弘山氏、杨琢庵氏亦咸会于里社。会凡五,诗凡若干,倡若干、和若干。三月癸亥,龙津氏遂不起矣。呜呼!……”970

按:在杨士云诗集中,杨琢庵与樊沙坪仅在诗歌题目中就出现十余次,魏江村与周龙津也多次出现,皆为次韵、叠韵、酬答等,还有些题目中并未出现人名,但亦互为酬唱,对象是谁,已不可知,可见他们的交往非常密切。具体交往的细节已不可考,樊相等的人具体资料,目前亦未见载。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1546),七十岁

杨慎、李元阳、董难等至洱源游览,途经喜洲,再次探访杨士云,有诗文唱和。

王文才《杨慎学谱》:“嘉靖二十五年丙午,杨慎五十九岁,寓居大理。”该页附简绍芳《杨慎年谱》:“丙午徙居大理,与门生董难寻罢谷山,经喜澰,会弘山诸公倡和。九月还戍所。”971

杨慎《寄杨弘山都谏》:“螭头早挂进贤冠,迹远东墀玉笋班。倦意已还飞鸟外,归心元在急流间。仙郎高议留青琐,学士新诗满碧山。十九峰前同醉处,梦中琼树几回攀。”972

《奉和次韵升庵太史枉赠》:“会伏青蒲地上冠,久虚华盖殿东班。直从贾董敷陈后,未数王杨伯仲间。征诏几时天北极,高名千古博南山。九龙池畔相思梦,寸碧游岑几度攀。”973

秋,杨慎即将离大理,送行诸人均赋诗留别,得三十二韵。此为大理诗坛盛事,杨士云亦有诗。

《叠韵呈升庵先生》:“花事看犹在,莺声听转新。相逢疑是梦,何处可留春。翠障吟红药,沧州采白苹。千年空见月,几度渴生尘。”974

李元阳《送升庵先生还螳川客寓诗序》:“嘉靖丙午,访山水于点苍、叶榆之间,是岁仲秋,……维时菊黄江碧,骊驹在途,送者人赋一诗,以点苍之境约为三十二韵。坐有诵唐人诗《客路青山外》,分二十四字,各为韵。”975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七十一岁

冬,与李元阳、杨慎合作《鹤庆军民府城碑》。

按:大理鹤庆府城垣建造竣工,刻碑纪念,《鹤庆军民府城碑》由李元阳撰文,杨士云书丹,杨慎篆额,立于鹤庆南门外小石桥旁,这是三位名家弥足珍贵的一次合作,惜石碑今已不存。

《鹤庆军民府城碑》:“赐进士及第荆州府事前翰林院庶吉士监察御史大理李元阳仁甫撰文、赐进士出身征仕郎户科左给事中前翰林院庶吉士太和杨士云从龙书丹、博南山人成都杨慎用修篆额。……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吉旦立。”976

嘉靖二十八年己酉(1549),七十三岁

作《大姚县新建儒学记》。

记云:“嘉靖己酉,皇上御极二十有八年,……吾党盍共绎思,敬述为记。”977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七十六岁

赵汝廉辞官归里。

李元阳《正奉大夫正治清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雪屏赵公墓碑》:“公归里,既二载。甲寅,以原职致仕。”978

按:据上引文,可知赵汝廉于是年归里。其间他和杨士云多有交往。

嘉靖三十三年甲寅(1554),七十八岁

九月八日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十二月二十四日,葬于大理弘圭山祖茔。

李元阳《户科给事中弘山先生墓表》:“以嘉靖甲寅秋九月八日卒,年七十有八。是冬十二月二十四日,葬于弘圭山先茔之次。”979“子男二,准、模,模早逝。女一,适周吾为。孙四人,女孙三人。”980

 

(董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