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编写《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的说明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以下简称《分析》)是吕叔湘先生的重要语法著作。全书以语法分析问题为纲,结合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基本理论和实际问题,特别是语法体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同时通过摆问题的方式提出了今后的研究任务。可以说,《分析》不仅是吕叔湘先生数十年来从事语法研究的经验总结,而且是对我国语法研究的一个历史性总结。此书出版以来得到语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其内容和观点被广泛引用。广大语法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把它当成学习、研究汉语语法的良师益友,不仅从它的内容本身受到教益,而且从中学习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治学方法。吕先生在此书的序中指出:“提出各种看法,目的在于促使读者进行观察和思考。所希望得到的反应,不是简单的‘这个我赞成’,‘那个我不同意’,而是‘原来这里边还大有讲究’,因而引起研究的兴趣。”吕先生的这个目的应该说完全达到了。《分析》在开拓人们的思路、推动我国语法研究的深入开展等方面已经并且必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汉语学界,这本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著名汉学家香坂顺一教授率领大东文化大学的几位汉语学者已把它翻译成日文。

《分析》这本书原来是作为一篇论文来写的,所以写得极为浓缩。虽是六七万字的篇幅,却包容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几乎所有重要的问题,说它是一部学术巨著一点儿也不过分。《分析》既不同于教科书,也不同于通俗读物。它既要对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作全面深入的检讨,又受篇幅所限,许多问题未能充分展开。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了解较少的人,要真正读懂它,弄明白书中的微言大义并不容易。外国读者因为还有个汉语感性知识的局限问题,理解上又增加了一层困难。

前几年,曾经有用心研读过《分析》一书的读者(主要是外国读者)向我们提出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求解答。所提问题,汇集起来将近400个。后来有机会同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外国学者(如《分析》的日译者之一、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副教授高桥弥守彦先生等)就其中的大部分问题进行了多次的交谈。在这过程中,我们深感外国读者同国内读者比较起来,读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特点是喜欢追根究底。比如,《分析》对汉语语法体系包括语法单位、语法分类和语法结构等根本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对语法研究中的许多具体问题也发表了独到的看法。但是作者在序言中自谦地说:“本文的宗旨是摆问题。问题摆出来了,有时候只提几种看法加以比较;有时候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只是聊备一说,以供参考。这些意见比较零散,不足以构成什么体系。其中也很少能说是作者的‘创见’。”读者还是希望了解哪些是吕先生的“创见”。我们还感到,外国朋友提出的许多问题,对我们自己的学习很有启发,研究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促使我们更加具体、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析》的内容及其所涉及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问题。因此,我们决定把搜集的问题和为讨论这些问题所做的笔记整理出来,选择其中的300多个问题,逐一加以注释、说明和解答,写成此书。

所问300多个问题,内容相当广泛,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1)问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背景情况,《分析》所论问题的来龙去脉,各种观点看法的出处等等。例如,《分析》序言声明过,在摆问题、比较各种看法的时候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是很多人说过的,不用交代出处;有的只记得有人说过,出在哪本书或者哪篇文章上已经查不出来。”在这些地方,读者仍有尽可能探明情况的兴趣。(2)要求提供语言事实、举出具体实例来说明某些概括性的论述。如《分析》第15节在讨论词这个语法单位时说:“大概说来,能单说的多数是实词,少数是虚词;大多数虚词是靠第二条划出来的,少数实词也靠这一条。”(15页)读者要求举例说明,哪些是能单说的少数虚词,哪些是不能单说的少数实词。又如《分析》第54节讲到词根的分类时说:“词根的分类没法子从构词方式中归纳。比如说,前加式复合名词的主体词根是名词性的,这一条似乎可以成立,事实上却很多例外,如:位置助教蛋白冬青土方银圆特长误差豆腐干糖稀等等。动词、形容词也有这种情形。”(40页)读者要求举例说明动词和形容词也有什么样的类似情形。(3)问所论述的一般规律以外的特殊或个别语言现象。例如《分析》第22节在探讨语素组合的长短这个因素对划分词和短语的作用时说:“从词汇的角度看,双语素的组合多半可以算一个词,即使两个成分都可以单说,如电灯黄豆。四个语素的组合多半可以算两个词,即使其中有一个不能单说,如无轨电车社办工厂。三个语素的组合也是多数以作为一个词较好。”(19页)这是一种照顾周全、说法灵活的意见。读者为了理解这个意见所反映的语言实际,从相反的方向询问哪些双语素组合不是词而是短语,四个语素的组合有没有可以算一个词、三个词、四个词的,什么样的三语素组合作为两个词较好。(4)要求帮助理解某些难度较大的理论性问题。例如《分析》第7节指出:“在语法分析上,意义不能作为主要的依据,更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但是不失为重要的参考项。”“传统语法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意义,可是对于如何利用,又如何控制,没有很好的论述,这是它在理论方面的弱点。”(11页)读者不仅要求进一步弄通意义为什么不能作为语法分析的唯一或主要依据的道理,而且希望明了意义在语法分析上如何作为重要的参考项。为了比较具体、深刻地认识传统语法在如何利用、如何控制意义方面存在的理论上的弱点,也需要提供和分析一些典型的事例。(5)对某些分析意见的斟酌献疑。例如《分析》第20节把“高射”这个语素组合列为“不单用”(17页);第21节说:“高射不能单说,这是事实,能不能算是可以单用呢?值得考虑。”(18页)那么“高射”究竟能不能单用呢?《分析》对“高射”能否单用的看法是否前后矛盾呢?再如《分析》第20节也把“高速”这个语素组合列为“不单用”。(17页)但是实际语言中有“高速前进”“高速发展”等说法。第21节分析某些动词的前加成分(如“高价收购”中的“高价”等)时说:“如果不承认它们可以单用,因而可以算是词,就不好办。”(19页)“高速前进”中的“高速”与“高价收购”中的“高价”情况相似,是否也应看成不能单说但可以单用的组合呢?吕先生和饶长溶先生合作的《试论非谓形容词》一文就是把“高速(~前进)”和“高价”都列为“非谓形容词”(见吕叔湘著《汉语语法论文集》351页),可见是承认“高速”是可以单用的。对“微型”的处理也有类似的问题。《分析》第20节把“微型”列为“不单用”。这个语素组合又可以跟别的语素连成更长的组合,如在“微型胶卷”“微型录音机”中充当名词的前加成分,《试论非谓形容词》一文也把它列为“非谓形容词”,实际上也是认为可以单用的。凡此种种,读者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探讨,得到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以上所说只是举例性的,还不能完全反映所问的各个方面。实际上,读者的发问往往是同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例如《分析》第44节在讨论“非谓形容词”的特点、归属和名称之后提出:“是不是有与此相反的‘唯谓形容词’呢?容易等等有点像。可是怎样区别于表示状态的不及物动词又是个问题。”(33页)读者为了理解这段话所谈的意见,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求解答:什么叫“唯谓形容词”,这类词有什么特点,“难,容易,多,少,对,错”等等,怎么有点像“唯谓形容词”,“表示状态的不及物动词”指哪些词,“唯谓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的不及物动词”的区别又怎样成为一个问题。这里边,既要问明所谈问题的范围和性质,也要求提供语言材料,并对有关的疑难问题作出具体的分析。

如何针对所提问题加以注释、说明和解答,我们在学习和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是这样考虑的:除了根据实际需要提供语言事实和汉语语法研究情况之外,在语法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具体看法、具体意见方面,首先要领会《分析》全书的精神,注意前后的联系,并尽可能多参考引用吕叔湘先生本人的其他语法论著(包括他主编和参加编著的)。也就是说,“以吕著注吕说”既是首要的方法,也是追求的目标。联系对照作者的其他著作读《分析》,可以了解作者语法观点的一贯性,也可以看出其中的某些发展和变化,因而有助于正确认识《分析》。其次,广泛参阅其他语法学者的各种语法论著,汲取有助于解答问题的材料和说法。例如《分析》第12节在讨论辨认语素跟读没读过古书有关系时,以“经济”及“书信的和信用、信任的”为例说明:“读过点古书的人在大小问题上倾向于小,在异同问题上倾向于同。”(13页)何去何从,吕先生持谨慎态度,没有明确下结论。读者问“经济”及“书信的信和信用、信任的信”,究竟应该看为一个语素还是两个语素。我们便援引赵元任先生的意见以供参考。关于语素的识别问题,赵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说得比较明确:“比较可取的办法是采用读书识字的人的最大限度的分析,而不采用文化程度较差的人的分析,因为程度之差是渐变的,不容易得出一致的结果。”赵先生还举了“如果”“麻烦”“组织”“警察”“广播”等介乎二者之间的例子,指出,对有些人来说只是一个语素,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两个语素。再如上面提到的关于“唯谓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的不及物动词”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问题,未见吕先生在别处有更为详细的论述。我们也参考《汉语口语语法》有关“表述形容词”和“不及物状态动词”的描写,试着作了回答。又如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语法答问》等著作中有关“区别词”“助动词”“名动词”“名形词”等的许多描述都是我们说明有关问题时直接参考的重要文献。

总而言之,我们的工作是在学习原著的基础上,采集众说,选择材料,提供情况,帮助理解。如有一得之见,则存乎取舍之间。希望这个工作对于学习《分析》一书及了解汉语语法研究情况有所裨益。我们虽然已经对问题试着作了解答,但领会是否正确,选材是否精当,说明是否周全,有的地方不敢自信。因此,我们把它作为一份学习笔记,衷心地期待吕先生和其他语法研究专家及广大读者指教。

以下《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各部分的问题解答,每题均先列[原文],然后设[问]和[答];[原文]后的括号中,注明该书所在页码及行数,以便读者对照。

作  者

1986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