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制造
周一一大早,他们一行人就上了前来接他们的车。车牌和司机前一天Adam走之前已经交代给了秦月,因为从今天起Adam不再跟着他们了,而是会回到自己原先的部门继续上班。
第一站是B管理的船厂。B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了他们。秦月一进去就爱上了这间办公室。屋子很大,感觉上能有将近一百平。屋子一通到底,没有任何隔断,粗略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办公区,会议区和陈列区。室内采光效果特别好,屋子就显得越发地敞亮了。会议区,有两组舒适的长沙发相对而放,中间是一个细长的茶几,上面放着各种零食与饮品。沙发是黑色真皮的,坐上去整个人舒适地都想陷进去不再起来。秦月严重怀疑B先生会在这上面睡午觉。
办公区是B先生的老板桌,老板椅和身后的文件柜。桌面摆满了各种文件,却并不先得乱。他身后的墙上是巨大的相框,里面是一副黑白照片,看起来像是这座船厂前身的样子。
最令秦月感兴趣的是他的收藏区。收藏区包括一个展柜和一张长桌子。上面有从各国带回来的纪念品。秦月估计其中很多的东西都是B先生会见合作方时对方送给他的,因为她在上面看到了房厂长送给B的双面绣摆件。
在B的办公室里简单的聊了几句之后,B就亲自带着他们一行人开始参观这家船厂。船厂不大不小,所有人都各司其职,员工似乎彼此都很熟悉,整个船厂像个大家庭,而B则是这个家庭的家长。HDM的起源是修船,而后就是建造挖泥船,最开始相当一段漫长的岁月里,HDM所交付的船基本上都是在这家船厂建造的。以目前的眼光看来是小型与中型的挖泥船。
随着填海造陆运动的兴起,再加上海上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迅猛发展,市场所需求的船型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这座船厂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新型船型的建造要求,HDM就购买了另一家更大的船厂,场地更宽广,基础建设和设备都更了上一层楼。那座船厂就在风车山庄附近,是第二天的行程。
B先生带着他们不只参观了整个船厂还带他们上了一艘就要下水的船。秦月注意到这里的施工环境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整洁,跟国内船厂差不多,船甲板上也是到处扔着电缆。三个中国男人都是懂行的,他们时不时地停下来,看一下这里的焊接质量,或者瞅一眼管道或电缆的走向。
在到荷兰来之前,秦月曾经跟乔工专门探讨过精工制造这件事。在国内,理想的造船模式是将3D建模做到极致,细节到每个铆钉的数据都能准确地在2D施工图纸上体现出来。而施工的工人,即使没有任何造船经验,只要能按照图纸劳作,造出来的船的质量就不会差。当然,这对设计的要求非常地高。而且设计者要特别有施工,甚至操船经验才行。如果真的能将设计精准到理想的程度,那么造船者甚至都不需要自己的船厂。他只需要拥有一个精英团队,做好包括审查设计、采购和项目管理在内的工作就行。而具体的工作都可以放到一个船厂去实现,船东几乎可以外包一切。甚至连项目管理都可以外包,只需要严格控制好设计和采购就足够了。这种设想被称为虚拟船厂。
但是在这家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船厂上,秦月看到的却是,很多有经验的工人,只有详细图纸,在没有施工图纸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经验,进行着安装的工作。这种做法对工人的要求相当地高。每个技术工人都需要至少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秦月注意到船厂员工的年龄跨度很大,几乎每个年龄段的都有。有些人不知自己这辈子都在这家船厂上工作,连他们的父辈都是为这家船厂上效力的。
造船和其他的所有工业一样,建造的质量和效果千差万别。秦月打量着眼前的电缆托盘,听着旁边的几个男人在那里念叨,此处按照图纸应该没有这个托盘,可是为了不让固定在船上的电缆看起来太乱,有时候,船厂会专门焊接一个托盘出来,将电缆扎成砸,放在托盘上,这样船上看起来会利索很多,在检修的时候也会更有效率。
参观完船厂的时候,秦月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人对船厂硬件设施的了解程度和对自己造船的信心。在室内船台上有一艘即将交付的船。这艘船的两侧几乎贴着墙,秦月在最窄处走过的时候,得侧着身子才行。设想一下,整条船下水的时候会多么地惊险!
B先生领他们参观完船厂之后,就把他们交给了一个项目经理,让他们感受一下他们的项目进度会。秦月他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发现这里的环境不亚于厂长办公室的舒适程度。墙上挂着各种渔船相关的大照片,就连桌子中间摆放的零食都是荷兰最著名的甜品蜂蜜沃芙,最可爱的是这甜品被做成了挖泥船的样式。秦月非常喜欢吃,刚开始是喜欢它的样子,后来则是爱上了它的味道。
项目进度会是秦月到荷兰之后度过的最愉快的四十分钟,因为大家说的是荷兰语,无需翻译。其实他们谈话的内容,秦月猜了个十之八九。因为这里的项目进度会和国内的没什么区别,都是总结前期工作和遗留问题,重申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和问题的解决方法。荷兰语中在造船方面的专业词汇跟英语差不太多,一听就懂。所有的与会人员都很放松,项目经理非常有效率,一句废话都没有,其他人也都是几句话就把和自己相关的事宜交代清楚。离开会议室时,秦月的感觉是意犹未尽。
他们按照B的嘱咐回到了他的办公楼,随后跟着他去食堂吃午饭。他们去的时候人已经不多了。食堂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在一座办公楼的一层,取餐的方式是半自助的。他们每个人都先拿一个托盘和被餐巾纸卷好了放在餐盘旁的刀叉与勺子,然后随着队伍路过一排餐柜,自己从里面拿爱吃的东西。荷兰食物的种类真心不多,面包,汤,炸肉丸子,鱼和沙拉,当然还有调料,嗯,有的时候还专门有一个区域里专门提供各式各样的奶酪。饮料也的种类包括各种瓶装的果汁,酸奶和牛奶。不要误会,这里的酸奶不是国人常喝的酸奶,当然那种酸奶这里也有,而是被荷兰人叫做“sour milk”的一种奶制品。秦月他们几个都是第一次喝。非常地浓稠,像是没有放糖的自制酸奶,应该也是发酵的。直到今日,N年过去了,秦月仍然没有弄清楚此酸奶和彼酸奶的区别。
荷兰的农牧业非常发达,规模大小不一饲养牛羊的牧场很多。他们在来的路上,房厂长就无限感慨地说,“我真的羡慕这里的牛羊啊!”他的话其实也没有错。因为在马路的两侧,总有大片大片的牧场,牧场上面除了远远的有一两座小房子以外,根本就没见到什么人。入目的都是散漫地在草场上一边吃草,一边闲逛地牛羊。
秦月最羡慕的是自行车道上,偶尔被他们的车子超过的那些人。那些骑手大多数是家长,因为车上都带着孩子。有的家长看起来很年轻,有的看起来应该是爷爷那一辈的。总之,在清晨的微风里,树叶缝隙间闪烁的金光中,大人骑着自行车带着小孩儿去上学。看起来丝毫不让人感到匆忙,只让人觉得温馨。秦月最喜欢的一幕是三辆自行车顺成一排。前面的那辆最高上面很显然是个妈妈,后面的那辆是一个看起来刚上小学的男孩,在后面是一辆后轮还有两个辅助轮子的自行车,上面的孩子在国内应该还在上幼儿园。秦月的脑海中想到的是鸭妈妈领着一排小鸭子要下和的样子。妈妈的自行车配有倒视镜,可以看着后面的孩子是否安全。荷兰人真的很高,秦月目测了一下,觉得自己如果去蹬妈妈骑的那辆车,一定够不着车蹬子。按她一米六八的个头恐怕只能骑中间那辆车了。
下午,B先生让他的助理陪着他们去附近的一家疏浚博物馆参观。这家博物馆建在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完全不像其他的博物馆位于闹市区。博物馆不大,里面用照片和文字讲述了荷兰疏浚的历史,以及疏浚船只的建造史。秦月向B的助理打听,结果他的回答正如秦月所料,这家博物馆就是HDM出资建立的。尽管如此,秦月仍对该博物馆的选址表示无奈。
下班以后,B先生邀请他们一行人到了一家高级餐厅就餐。在餐厅里,秦月他们意外地见到了阔别已久的H先生。H先生就是秦月参加合资公司合作合同谈判时候所认识的第一个荷兰人,也是合资公司合作合同里明文规定的公司监理。秦月对他当初的谈判技巧和气场仍然记忆犹新,今天可以再见到他,打心眼里高兴。
菜的味道不错,看男人们的表情,他们喝的白兰地味道也不错。可在高级餐厅里就餐时,人就会下意识地注意餐桌礼仪。每道菜的餐具都要更换,从开胃菜开始,到甜品结束,单单他们使用的刀叉勺子就换了四套。秦月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有二,第一就是礼节性访问,是对荷兰方访华的回访;第二就是要确认下一个合资公司合同。在这一点上,合资公司目前有两个选择,一个仍然是欧洲船东,不过那艘船的设计工作却不在B先生手上,而是在一座HDM最新收购的新船厂手里。秦月他们周三就要和他们见面。另一个潜在订单是两艘绞吸式挖泥船,船东是国内的一个航道局。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合资公司两个订单都拿到手,不过在建造时间上需要注意,一定要错开才行,否则会在项目管理上出现人手紧缺的问题。
秦月抽空终于把自己一直以来的疑问向H提了出来。她问对方为什么体力那么好,国际飞行紧接着国内飞行,下了飞机又做了一个小时的出租,直接进了会议室,还把我们这些中国人给累得东倒西歪的。H先生微笑着回答,他一直都在长跑,每年都参加马拉松比赛,所以体力上才能有保证。事实上,他已经退休离开了HDM,只不过一直从事的是HDM的财务管理工作,离职后又与HDM开展了新的业务往来。他退休后开了自己的财务公司,现在他与HDM的合作都是P2P,包括他的监理职责。创业无早晚,秦月在心里又为H先生加了一分。
B先生跟他们分手的时候,特别嘱咐了秦月第二天的行程。第二天,他们还要去参观风车山庄旁边的船厂和风车山庄本身。当然还有那附近的几家HDM分公司,其中最重要的是设计院。与其说是设计院,不如说是事业部,负责船只的设计和项目管理,Adam就在那里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