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书 江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历史的痕迹里有悲有喜

在村东北,穿过一片古树林,在流坑小学的后面,便是村中大宗祠的遗址,那5根高大的花岗岩石柱顿时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加上旁边那一片残留的断壁,让人想起北京的圆明园的遗迹。从遗迹和构图看得出来,这个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经过多次重修的董氏大宗祠曾是场面宽广,构架宏大,端庄典雅的三位一体的建筑群。只是1927年军阀孙传芳残部的一把无知的大火,将这360多年的历史荣耀烧得惨不忍睹。幸存的亲眼目睹了那一场大火的85岁老人董兆荣说着这段历史,话语里流露出了一重失落。

出了大宗祠再往西走不过几十米,便是文馆。文馆坐北朝南,既是书院,又是村中祭祀孔子和文人聚会之所。文馆始建于明代中后期,现在看到的是清代的建筑,保存完好。前有伴池庭院,麻石铺路,庭院中央有一长方形的池子,池周有石柱石栏杆,一座单拱石桥纵跨其上;后为三进式主体建筑,分上、中、下三堂,前后各有一个天井,两厢为学子书房。上堂设有宫殿,供奉西汉大儒董仲舒及董氏祖先、名臣、乡贤的牌位。让人不得不看的是那个六角藻井,藻井周边透雕窗花式图案,顶部六区为荷叶宝瓶纹。暖色调烘托出了这里的热闹和繁华。奇妙的是,这个藻井虽常年未曾有人打扫,但干净异常,既无蛛丝亦少有蚊虫,看上去色泽明朗而绚美。

在文馆中游览,风吹过时,翘角的风铃响起,耳边传来清脆的铃声,优美动听,中间仿佛还夹杂着旁边流坑小学的学子们琅琅的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