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杨懋春 传统本位的中国人

(1904~1988),字勉斋,山东胶县台头村人,中国社会学家。

孝不必一定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当然的事,也是做子女者的一种义务,或一种应当扮演的家族角色。

·家族主义

在我国,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创立了家族伦理。以后由此家族伦理产生了各种传统的国民性格。试先述儒家家族伦理的创立。中国人的祖先和别民族的人一样,也对人的生、老、病、死等现象十分关心,对人死后究竟如何有迫切的询问。但中国儒家的创始者既不说人死后一切归于乌有,也不愿意接受有灵魂常存于天堂或地狱的说法。他们创立了第三个答案。他们的答案是,人如能在死前留下自己亲生的子女或后代,就是自己生命及祖先生命的延续。这就是儒家的“永生”之说。人有了自己的亲生子女,虽然自己的血肉身体仍然要死,但他和她或父和母的生命是在子女的生命中继续存在。这种说法或观察是圣贤和常人都能肉眼看到,心中了解,感情上接受的事实。有了这个看法和信念,就能减少人对死亡的忧惧悲哀。

产育神 佚名(清)

在中国人看来,小孩的出生成长是由神灵主宰的。图中的老虎会给小孩带来病魔,而女神则可以将它降伏从而保佑小孩顺利来到人世。而孩子的到来则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之根本。

中国人极注重生命的延续。他们所讲延续生命的方法也很切合实际,可以顺人之性而进行。此即人生至合宜年龄时必须结婚,结婚之后必须生养子女。生养子女之目的有二,一为继续自己与祖先之生命,一为纪念死去之人并为先人供给其在另一世界所需各种物品及感情。结婚也,生养子女也,纪念先人也,供应先人之需求也,均为家族中事,为家族的重要功能。也可以说必须在家族中,此各事方能顺利进行。因此,成立家族,经营家族,维持家族,成为中国人生命及生活中最重要之事。此外几无他事。

但中国人与其他文明人类相同,其所重视之生命不仅为生物性的,更重要者是个有社会、文化及道义等意义的高级生命。这个概念的解释是,人生此世不应仅是生物性存在而已。其生命必须能由纯动物情况进而为社会人,有高级的社会化与高级的文化修养,更进而为良心人,有合于永恒道义的生活规范。今世生命要进步到这个程度,死后即以此遗留于后代人之怀念之中。子孙之延续我生命,其所延续者,除生物性的部分外,更是此社会的、文化的及道义的生命。子孙如何延续此高级生命?一方面使其经常怀念先人高级生命,另一方面教养子孙使他们自己的生命也达到此高级阶层。此寥寥数语,听之甚为简单,其实施进行却包括无量用心,千万种行动,与不可计算的努力。也可以说,中国人的生活有90%是用在此高级生命的培养上与此高级生命的怀念上。中国人又自古至今相信,此高级生命的培养与怀念,都是家庭与家族中之事。其在家庭或家族以外之用心与行动,也直接或间接为维护家庭与家族,为助成其培养与怀念高级生命的功能。因此,自古至今,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倾全力以建立发展家庭与家族,维系其继续存在,使其完成延续与怀念家中人高级生命的功能。人人都以此为其生命及生活理想,面向此理想而努力。虽然不能说一切家庭与家族都能在其家人中培养成本段所说的高级生命,也不是每个家庭或家族都能对已故高级生命做有效的怀念,但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理想,或传统伦理,则是毫无问题的。

镜影水月图轴 汪士慎(清)纸本 墨笔 广东省博物馆藏

明月之夜,一佛伏坐于水塘之畔,静赏水中之月,神态安闲自得,有脱离尘世,悠然于佛门生活之感。而作者的题诗却暴露了其内心:“镜中之影,水中之月;云过山头,狮子出窟。”

·爱好和平

由此家族主义,中国人养成了数种国民性格。这些国民性格又反转过来对我们的家族主义有保持与加强的作用。其作用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心的。我们第一个与家族主义有密切关系、互为因果的国民性格是爱好和平。不但在平时及日常生活上要和平,甚至在非常时期,面临危机,也会不惜在道义和气节上做重大牺牲,以求维持和平。

所谓和平就是没有冲突,没有战争,没有破坏。为何要和平?为何希望没有战争与破坏?倒不是因为广大范围的人道主义,而是为保持家庭与家族。如果战争与破坏能不波及我的或我们的家庭与家族,则其有或没有就不关重要了。如能用屈辱换来家族的安全,则宁忍受屈辱,避免战争。必须确知敌人的行动一定会毁坏家族,与家族所代表的一切,才会在不得已时,有勇气奋起抗战。

·勤俭

我们的第二种传统国民性格是勤俭。勤俭也与家族主义有直接密切关系,可以说是家族主义迫使我们勤俭。信奉改革基督教伦理的西洋人,他们实行勤俭是为生产大量经济货财、济助人民、造福社会,以求来生得救。我们实行勤俭则是家族的生存。

中国人的传统勤俭与西洋人的勤俭,无论在旨趣上或结果上都有重大差别。前文曾经指出,西洋人实行勤俭,其旨趣在扩充发展经济生产。其所经营生产或贸易,可能是个人的或公司企业的。多生产货财可以多办社会福利事业,多资助基督教会的各种事业。办社会福利或资助教会,目的都是为积阴德。积阴德是为来世得救的保证。西洋人勤俭的结果是经济大量发展,资本主义由而完成。中国人的传统勤俭,其旨趣是使那种匮乏经济的生产得以原样维持,绝少想到由此结果以作大规模的发展。西洋人在早期,其经济也会经过匮乏期,其勤俭也会为解决此匮乏情形。但至匮乏情形解决了,他们立即以勤俭扩充其经济生产的规模。我们的勤俭是使那种匮乏经济的消费得以继续,不是希望积聚财富以扩大生产资本,或用以举办社会福利事业。有些家族,其先世克勤克俭,经过若干年,不但消除匮乏,也积了不少财富。但其后代子孙不用以发展经济事业,或用以举办社会事业,反用以挥霍浪费,不久又变成贫苦之家,过匮乏的经济生活。我们固然也有些家庭或家族在经济事业上有大发展。但其发展多靠别种财源或别种途径而成,甚少出于个人的勤俭者。

年代久远之后,勤俭不但成为家庭经济生活上所必须实践的,也是一种重要家庭道德、治家格言、家庭生活的价值。这样,在匮乏经济中的家庭固然要勤俭,在小康或富裕之家,父母或老年人仍要勤俭。连那些高级士大夫家,也要以勤俭训教其子女,虽然实际上他们的家可以常年丰衣足食,气派万千。不必须勤俭之家仍然以勤俭为家教,可能是“未雨绸缪”的行为,目的在防备预料不到的荒年或灾害,其含义仍然是经济的,却任其财富埋在地下,生锈腐烂。

小大衣 丰子恺 出自《缘缘堂画笺》

一件小大衣穿了四个孩子,从新到旧到破再到补。一方面是说这家人孩子太多,无力给每个孩子都添置新衣,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中国人之勤俭持家。

总之,无论是为维持在匮乏经济中的生活,为预防出乎意料的冻馁,或为信奉一种生活美德,绝大多数的传统中国人或中国家庭都实行勤俭,以勤俭教训家人。勤俭成了中国人的性格。

老莱子彩衣娱亲 绣像画(宋)出自《二十四孝》

这是《二十四孝》中颇为有名的一个故事。老莱子自己已经年迈,但为了让父母高兴,不惜耄耋之年身着彩衣嬉戏诈跌以博父母一笑。

·孝

讲中国人的传统家族主义时,一定要提到儒家所最注重的孝。只要有本文所观察到的那种家族主义,其人民就一定要讲孝,并实行孝。照作者的观察,在传统的中国家族主义下,人自然会,也必然要实行孝。孝不必一定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当然的事,也是做子女者的一种义务,或一种应当扮演的家族角色。可以说行孝是中国人的第三种国民性格。孝是延续父母与祖先的生命。其整个含义可大约分为三层:第一层,即最基本的一层,是延续父母与祖先的生物性生命。这一层孝道的实践就是结婚、成家、生育子女。只要生有子女,就算尽了这基本一层的孝。不要以为这一层不重要。人不论是贤愚智不肖,都极关心自己的生命是否被延续下去。孝的第二层含义是延续父母与祖先的高级生命。高级生命即具有社会、文化、道义等方面的生命。延续生物性的生命不难,只需结婚生子,就可完成使命。但要延续父母与祖先的高级生命就不很容易。要完成或实践这一阶层的孝,就必须培养教育所生子女,使他们的生活与生命具有社会、文化、道义等部分。

这种对子女的培养与教育是些极艰巨复杂的用心与努力,时间需要数十年,要费无量的心血,提供难以计算的资本与条件。更重要者,父母自己须先具有社会、文化、道义等方面的见识、理想与修养。因为这样艰巨复杂,需要这样尽心努力,一旦有成,就算延续了父母祖先的高级生命,具有甚高的家族与社会价值。有了教化的人类,都企求自己的生命是生物性以上的高级生命,更企求后代子孙所延续者不仅是生物性的生命,也是此高级生命。如此延续父母祖先的生命是上乘的孝道。孝的含义还可再高一层,就是第三层。第三层的孝是做子女者能实现父母或祖先在一生中所不能实现的某些特殊愿望,或补足他们某些重大而特殊的遗憾。举例言之,在士大夫家庭中,父亲或祖父读书多年,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但终未得到个起码的,或所渴望的功名。如果他们家中新起的子孙,读书成绩好,发誓要考取举人或进士,最后也实在考取了。这就是此子或孙把他父或祖的最大特殊愿望实现了。其父或祖的快乐将难以言喻。做子孙者能使父母及祖先有这样属他们自己所特有的满足与快乐,是孝行的最高乘。


——选自《中国的家族主义与国民性格》,1971年,出自《中国人的性格》,中国台湾全国出版社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