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独特的饶迥纪年法
也许由于《时轮摄略经》是公元1027年翻译成藏文的缘故,总之,这一年被定为藏历的元年。纪年法与中国的六十甲子纪年很相似,更优越的是,藏历每循环一个六十年周期,便加一个序数。
由于公元1027年正好是汉历的丁卯年,所以藏历将“丁卯”排到“六十甲子”的第一位,所以也可以说藏历采用的是“六十丁卯”纪年法。即,藏历纪元这一年的表示法为:第一个丁卯周期的阴火兔年。其中,“阴火兔年”表示当年的干支,即相当于汉历的“丁卯年”,将汉历的“丁”改成“阴火”,根据的是汉地的天干纳五行原理(在本书第二章将详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第一个丁卯周期”的意思是说,纪元之后的第一个六十年。如表示纪元后的第61年,则为“第二丁卯周期的阴火兔年”;如表示纪元后第121年,则为“第三丁卯周期的阴火兔年”;如表示纪元后第122年,则为“第三丁卯周期的阳土龙年(即汉历的‘戊辰年’)”。这种纪年法永远不会像生肖纪年法那样出现搞不清年代的问题,比汉历的纪年法还要先进些,因为汉历只将六十甲子周期分为上元、中元、下元三个周期。
由于六十甲子传入吐蕃(或传给印度的佛教徒)时间较早,所以吐蕃人(或印度的佛教徒)又给六十甲子起了六十个有意义的名称,比如将丁卯称为“胜生”(意译),戊辰称为“妙生”(意译),己巳称为“太白”(意译),等等,六十个名称并不重复。为了让周期序数有别于干支纪年,吐蕃人将表示周期序数的“丁卯”改称为“胜生”。即:纪元表示为“第一个胜生周期的阴火兔年”,纪元后第61年表示为“第二个胜生周期的阴火兔年”,纪元后第122年则表示为“第三个胜生周期的阳土龙年”。
三世佛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在这幅唐卡中,中央所绘为现世释迦牟尼佛,其右前为过去燃灯佛,左前为未来弥勒佛。在时间计算方式上,佛教是使用“劫”来进行计算,来说明世界生成和毁灭的过程。劫的基础单位是一小劫。人的寿命自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的极限;从八万四千岁起,每百年减一岁,直至十岁为减劫的极限。这样一增一减,称为一小劫。佛教将我们现在的时空分为三个大劫: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在这三大劫中有千佛出现来拯救众生。
“胜生”是按照藏文原意翻译成汉文的,如果按发音翻译成汉文,则为“饶迥”。所以藏历的纪元“第一个胜生周期的阴火兔年”也称之为“第一个饶迥周期的阴火兔年”,简称“第一饶迥的阴火兔年”或“第一饶迥的火兔年”。
中国道教也给六十甲子起过六十个不相重复的名称。不同的是:道教起的名称是六十个神仙的名字;吐蕃人(或印度佛教徒)只是用有一定意义的词语表示六十甲子。不过,它们的相同之处是,肯定都与占卜有关。
也有人认为吐蕃的“六十饶迥”与六十甲子无关,起源于印度,因为印度的吠陀书上面就有这种纪年法。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古巴比伦人很早就有六十进制,但其实只有1和10两个数字;中国六十进制的六十甲子,最多的数是地支的12个数;历法成就最高的玛雅人,纪日用20个数,纪月用18个数。用60个不重复的名称表示60年周期循环、纪年、纪日,那么即使用电脑推算日期,也仍然是一件头痛的事。再者,印度的古代史,几乎都是没有年代记载的神话和传说,即使在印度挖出了不少文明遗址,但其古代的天文历算成就,还是很让人怀疑。尽管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四千年前的文明遗址,却至今无法确定是哪个民族创造了它。其实正是由于这样,才导致印度远古文明无人继承、呈断代式发展。然而,也正是由于这样,佛教知识才既有欧洲文明的成就,又有亚洲文明的精华,佛教的内容才博大精深,直指本质,真正让人明白我们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正是由于这样,参透佛法的人,才能看出佛经中蕴含有慈悲与爱的信息,知一切法非法非不法非非不法,最终修成正果;也正是由于这样,世界六亿佛教徒,不会以佛经写成的年代定真伪,而会在乎其是否真正体现佛性。
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这幅唐卡根据《白琉璃》的记载而绘制。整幅画表现为是一个完整的坛城,中心有五个同心圆,依据地大、水大、空大、风大以及火大的表相依次设置。外边黑色圆圈代表宇宙,上面画了很多星球,每一个星球用一种动物来代表,并各按一定的轨道运行。从所画的动物图形来看,与通常所划分的天体十二宫完全一致:牛表示金牛宫、羊表示白羊宫、双鱼表示天鱼宫或二鱼宫、宝瓶表示宝瓶宫、蝎子表示天蝎宫、女人表示双女宫、狮子表示狮子宫、男女表示双子宫等。根据这些天体的划分,能推算出准确的藏历历法,这种推算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佛教徒与喇嘛都依靠它来观察四季变化与鸟兽生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