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游07:重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龙潭

武陵山区的非凡之地

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往东南出发约30多公里,汽车在武陵山区腹地中颠簸爬行2个小时左右,走过一段下坡路,眼前地势终于平坦,在龙潭河、酉水河的拱卫中,一片狭长的小盆地里,龙潭古镇平静而安详地坐落着。

就像上天特别的恩赐,这里风景如画,美在天成。境内的处处名胜,交相呼应;各色的龙灯花灯,翩跹起舞;汩汩淌过的两眼清泉,灵异喜人。

巨龙飞过的异地

古镇有3个奇异的水潭,一口大潭汪洋恣肆,四季不竭;两口小潭乖巧神炅,酷似龙眼。方圆数里的百姓都认为这是上天的特别恩赐,而称其为“龙潭”。

此地居民多为土家族、苗族,还有部分汉族。许是秉承了龙的灵气,斑斓多彩的民族特色在这里呈现出惊人的和谐。

据考证,早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就有巴人在这块土地上居住。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渤海乡梅树村附近的镇子被一场大火烧毁,人们纷纷迁往龙潭河(古称湄书河)旁重建家园。凭借龙潭河、酉水河的便利条件,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了重要的商业集镇,往来人口日益增多。

龙潭 民居 密密匝匝,层层叠叠,那一片片青瓦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龙潭 万家大院 古镇至今仍保存有距今200多年历史的四合院。镇上都是用火砖砌成的围墙,高达数丈,间或铺排着大大小小的天井。

面对如此繁华局面,古人称其为:龙潭货、龚滩栈。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该地设镇。抗战时,国民政府的一些机构迁到龙潭,成立了很多临时办公所,镇上人口增至5万人,被誉为“小南京”。

苍穹之下的印子屋

龙潭历史悠久,依山傍水,古镇仍保存有距今已200多年历史的石板老街、四合院,而封火墙是其独特的建筑。

还未到龙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镇上以火砖砌成的围墙,高达数丈,层层叠叠,铺排开去,俨如巨龙身上齐齐散开的鳞甲。间或铺排着大大小小的天井,看上去蔚为壮观。房舍多建有青灰色楔子护墙,约1米左右,用铁或木料砌成。一层楼形像一枚方印,名“印子屋”,森森的封火桶子让主人感受到了无法言喻的安全与隐蔽。

封火墙内就是砖木结构的民居,鳞次栉比。其中以户为主体,高约十多二十米或二三十米。木结构的房屋,普通人家多为“三柱四棋”、“三柱六棋”、“五柱八棋”,既朴素又略显丰裕。沿街一面全为大小不等的店铺,用木板装修或以砖泥砌成的柜台,是主人出售货物的地方。好客的老板也不对你叫买,不断摆弄着手里的物件,不动声色地吸引着你的视线和欲望。看得出来,经商的血脉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一街绕过一街走

跨过横亘在龙潭河上的老大桥,便进入古镇,一条石板街从瓦厂弯(牌坊)经永兴街、中心街、永胜街至永胜下街的梭子桥(垮纸厂沟),全长约3公里。新雨过后的老街石板显出清幽的色泽,硬硬的,踏上去噼啪作响,给两旁夹峙的古建筑平添了几分活气。

另一条街起自福兴桥、下抵江西潭顺河街,长度很短,全用方块青石铺成,因年代久远,经历了无数沧桑岁月,板面变得格外光滑,氵蒙氵蒙细雨中行走其间,尤需格外小心。镇子上的街面多数为5行石板,最宽的也只有9行。如果遇到高低不平处,就垫成梯形阶坎,自然形成7—10级不等,沿龙潭河平行布置。

街上有不少小巷子通向河边,作为挑水、洗衣、登船的便捷通道。恍惚之中,就能看见那些个红衣的年轻女子,抱着褐色的木盆,从窄窄的巷道中走出来,涔涔的汗珠在日暮的夕阳中闪着亮光。

龙潭 翻身巷1号谢宅

龙潭 吴家大院 二三重天井兀然凸现,主宅就稳稳地置于其间了。

四合天井大院

沿着老街由南向北,挤靠着的大多是建于明清时期的房屋,其总建筑面积有8万平方米之多。这些房屋的宅基阶沿多为细条石砌成,其中的梁柱以巨木制成。款款踱入一扇大门,发现院落间别有洞天。单是青砖花墙盖瓦、石灰粉檐,就让人啧啧赞叹。正门照壁呈凸形,上有一幅松鹤壁画,光彩夺目,盛满了古镇难以讲述的以往,与中堂所悬“琴鹤世家”鎏金匾相映成辉。

再往里转,二三重天井兀然凸现,主宅就稳稳地置于其间了。这时,一个雍容华贵的老太太出现在大家面前,看着她,大家已经能够想见此处逝去的那段风华岁月。老太太很客气地招呼着不请之客,娓娓道来这里的不俗之处:“不要小瞧这些个封火墙,前前后后一共150余堵,把古镇隔离成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座赵世炎的故居。还有丁玲笔下的酉阳中学(龙潭中学),也就在附近。”

龙潭 吴家大院 天井之间,山墙重叠,加上错落有致的小青瓦屋顶,显得清幽秀丽。

原来,当地的大富人家均有建造“四合天井大院”的习俗,或许是攀比,或许是夸富,总之,无不气宇轩昂。大院格局大同小异,一般都设有“中堂”,是作为祭祀祖先、迎接宾客和办理婚丧事的地方。用木板建成的木楼,是家中才子的读书楼、名媛的绣花楼或老爷子的陈放楼。内厅相接的地方,设亭阁花园、水榭戏台,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享尽旖旎风光。

50多座土家族民居建筑——吊脚楼,稀稀落落地散布其中,翘角飞檐在天空中划出一道剪影,因其色调的低婉,更显美态。

禹王宫

走在老街上,著名的禹王宫并不明显,问过路人,才知道其实就在旁边。于是向右一拐,推开两扇对开的古旧木门,穿过五六米长的一个黑洞洞的门楼,一个全石板铺就的天井豁然就在脚下。

天井有百十平方米,四四方方,迎面一蓬苏铁郁郁葱葱,四周都是两层木质穿斗结构老屋。站在天井里回望,来时的门楼原来是旧式的戏台,青瓦屋面,高高的翘角微微向上,横额上依稀还有二龙戏珠的彩绘。

戏台面向观众的一面已经用落地木板窗封了起来,让人很想上去一探究竟。无奈有铁将军把门,原来已经有人在这戏台上居住,咀嚼如戏的人生了。

龙潭 新建街 新建街上青瓦屋檐与封火墙相连成片。

吴家大院

出得禹王宫,顺着老街,走在如荫的屋檐下,来到古镇中的十字口,往左可以走到下码头、大众桥;向右拐,沿着清澈见底的龙洞水小溪右岸逆流而上,1米多宽的石板路的尽头有七八级台阶,上面是一个石门。穿过石门,是一个四五平方米的平台,左边是半米多高的石栏杆,右边就是著名的吴家大院正门。

大院有围墙、大厅、四角天井、厅堂和左右正堂、厢房。房屋为木结构,门窗、屋檐、门厅中都有喜鹊报春、五福临门等栩栩如生的木雕、砖雕。站在此处,不知为何,耳边总要响起《橘子红了》里面的低低旋律,莫名的伤感。

从宅院后门出来,跨过两三米宽的小石桥,站在小溪对岸,吴宅别致的走马转角木楼高高建在牢固的石基之上。为了保证屋内地面平整,那因地势高低而错落修建的屋基,以及旁边与邻居凛然相隔的马头封火墙,使得大宅门内的一切再也无法泄露出来。

龙潭 街巷 大街小巷高低不平之处,则修成梯形石级阶坎。

衙门口的新标记

沿着龙潭老街,砖木结构的房屋鳞次栉比,随便一处老屋都暗含着辉煌的历史。在老街下街左侧的一幢平房突出的墙壁上,有一个现代的村公示栏,旁边醒目的黄字“欢迎群众监督”提醒着这块黑板的作用,这里就是当年的衙门口。

门前威武的石狮早已不知去向,只有一个高耸的水泥电杆兀立在街道中央,旁边一个卖早餐的小妹默默地忙碌着年复一年的生意。

龙潭 新建街 新建街的两边散布着土家民居。

龙潭 顺着老街石梯,走在如荫的屋檐下,尽头就是著名的吴家大院正门。

春秋阁

春秋阁是当地老人特别喜欢的地方,不为别的,只因为这里有一位赤胆忠心的关云长。在关公像前,河北一位诗人题有“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的楹联,字迹有力,铁画银钩。

1939年抗日战争时,镇上兴建的“抗战建国阵亡将士纪念碑”,由国民党陆军第2军103师师长何绍周题词“惟我将士,民族之光,牺牲热血,固我金汤,勒石纪勋,百世勿忘”的碑刻也存放于此,古往今来的爱国之情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风土人情与节祭

龙潭拥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每年春节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火树银花。夜幕中,鸭子龙、脱节老龙、火龙与狮子灯、篷篷灯、花灯、牌灯并驾齐驱,翩翩起舞,与龙潭镇上沉睡的神龙交相呼应;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小端阳的龙舟竞渡,五月十五大端阳陆地上的旱龙船过街,更让当地人各显神通,尽享天地灵气。

龙潭 永胜街 沿着永胜街,砖木结构的房屋鳞次栉比,随便一处老屋都暗含着辉煌的历史。

龙潭 民居 龙潭拥有浓郁的民族风情,逢节庆更让当地人各显神通,尽享天地灵气。

区划: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区号:023

邮编:409812

历史:1800年

门票:

气候与游季: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而季差大。适合春秋,初夏前往游览。

交通:重庆菜园坝汽车站每天都有发往酉阳的客运车,车程12小时,车费每人132元,酉阳汽车站到龙潭的汽车很多,车程2小时,车费20元/人。

住宿:有可供住宿的小旅馆,价格便宜,条件一般。

饮食与特产:秀山黄花,“松花”皮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