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传染病的中医疗法 五运六气说
温疫、伤寒等严重的流行病与传染病在中医中都归于外感热病,而一直以来中医在治疗外感热病时都没有对温病与伤寒进行区别,这直接导致了温病与伤寒的混淆与争论,直至吴又可创作《温疫论》后,伤寒与温病的治疗才有所区别。
对于流行性传染病的治疗,中西医最大的差别表现在对病毒的态度上,西医讲究的是找到致病的病毒,然后将其消灭;而中医追求的则是“天人合一”——与病毒共处,通过增强体内的正气来压制邪气,从而抵御病毒的传染扩散,最终达到预防与治疗的功效。
《黄帝内经》中讲到,自然界中的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气交的产物,并用大量篇幅阐释出一个神秘而复杂的理论——五运六气说。五运六气说是中医理论中最为神秘玄妙的部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气象医学。它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即利用天文、地理、气象、节候等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这也是中医治疗流行性传染病的最大秘诀。
什么是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说简称为运气说,主要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天干地支等符号为演绎工具,进而推断气候变化规律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其中,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五方之气,是古代解释宇宙变化规律的一个哲学概念;六气指太阳、少阳、阴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所对应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因素。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黄帝内经·素问》中阐述的道理,形成中医天人合一的治疗思想,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
五运六气中看气候与健康
从古至今,“治未病之病”是一代代中医学者所追求的境界,疾病的预测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五运六气说在沉寂了数百年后又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我们的中医学源远流长,但从始至终都没有忽视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从《黄帝内经》中提出“五运六气说”到吴又可的《温疫论》,中国研究治疗传染病一直都遵循着天人合一这一总的思想原则。
白话图解
中医的五运六气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而如何预测并应对身体的变化,便不得不提中医的五运六气说。
五运六气说首创者
五运六气说的传承发展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领域的最高著作,其中的五运六气学说总结了我国的天文学、气候学、历史及物候学,并运用于医学及哲学领域,是《黄帝内经》的精华所在。
气候与人体健康关系很密切,中医在防病保健方面更是强调气候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离和真邪论》中也说:“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改正,绝人长命。”这些都强调了预防与治疗疾病,必须掌握季节变化规律和气候变化特点。古人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节分为三候,组成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一年之中季节、温度、降水量及物候间都有紧密的联系,通过二十四节气可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季节变更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说明了气候变化的冷热程度;白露、寒露、霜降表示温度下降后低层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现象;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表示降水量的多少;而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反映的是物候特征,来说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
因为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脱离不了气候环境,而气候环境所包含的众多气象要素通过下丘脑对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气候环境对人类的艰苦、疾病的发生传播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五运六气说认为:自然界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与人体五脏六腑之气是内外相应的,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必然要影响到人体五脏六腑之气,深刻了解季节气候变化规律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便能巧用天时,采取措施,调整行为,积极地适应气候变化,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白话图解
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五运六气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五运六气说以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来推论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什么是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与天干
●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运六气与地支
●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