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动植物图文大百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蛇崇拜:

寓意:骄傲、嗔怒、恐怖的大能力

经典:《法华经》、《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海龙王经》、《长阿含经》、《起世经》、《大智度论》

典故:龙女成佛、龙树菩萨入龙宫求法、龙王护生

相关神明:妙见菩萨、龙树菩萨、八大龙王、西方广目天、水天

各文化中的龙

龙是中国神话中能腾云驾雨的吉祥动物,也是皇家的标志。世界其他文化中也有龙,但含义各自不同。西方世界认为龙是传说中的怪物,其身体具备蜥蜴、蝙蝠的特征。近东地区的龙则是大蛇。龙形象狰狞,能力令人恐怖,很早就作为战争的标志。英国在被诺尔曼人征服之前,皇家的主要战争徽记就是龙。

龙众的传说

印度的龙称为龙众,被认为是居住在地下的蛇精。从历史角度看,龙众是古印度的一个部族。这个部落的情况很少有人了解,最大的特点就是浓厚强烈的蛇崇拜。因而龙众源自于印度河流域文明初期的古蛇崇拜。

在印度《往世书》时期,流传着关于龙众的传说。据说,迦叶佛是龙和金翅鸟的父亲,卡德鲁是龙众的母亲,毗那达是金翅鸟的母亲。由于卡德鲁的背叛,龙和金翅鸟成了死敌。卡德鲁一共生下了一千多条蛇,它们居住在地下的沃焦石山上。这个地下王国有一座美丽的宫殿,由塞沙、筏苏和德叉迦三大龙王统治。多头蛇的地下王国还盛产珍贵的珠宝。此时期的其他传说中也有这三大龙王,可见蛇崇拜已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的龙众

佛教的龙众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古印度的蛇崇拜。龙众通常被画成上半身人形,下半身是缠绕弯曲的龙身。龙众大多呈白色,一颗头两只手,双手合十祈求发愿或者供奉珠宝。龙众的头顶是几条小蛇盘旋成鸡冠样。小蛇的数目一般是奇数,颜色与龙众的五大种姓或八大龙王的颜色相符。龙众还可以变成蛇形、半蛇形或人形。

龙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着恐怖的大能力,能影响人间五谷收成。龙众是对龙族的统称,龙王则是龙族的领袖。

龙众的形象

印度的龙即称龙众,发源于古印度文明的蛇崇拜。龙众是佛的护法神,能呼云唤雨。因其居住在地下世界,被认为是地下财富的守护者。

龙王的形象

龙王拥有强大的威力,本性亦有善恶之分。著名的五大龙王和八大龙王都是法行龙王,守持佛法,为人间谋福利,少嗔怒心。佛经典中有很多关于龙的词汇。龙代表菩萨的威猛能力。龙心代表贪得无厌之心。

佛教中的龙是蛇形,属于鬼类,能呼风唤雨,是守护佛法的八部众之一。龙还是东方和中央白色神大日如来的坐骑。投生于龙族的众生主要是四种:多布施、好嗔恨、轻慢他人、自大高傲。

善恶龙王

龙族的首领称为龙王。龙王拥有强大的威力,本性亦有善恶之分。

法行龙王是佛的守护者,其眷属少嗔心,意念福德,能顺从法行。法行龙王对人间发善心,按照时节降雨,因而不受热沙之苦。还有一种“恶龙王”,也称为“非法行龙王”。这些恶龙不行善法,不敬沙门和婆罗门,常往人间降暴云恶雨损害五谷,所以得到种种苦果。它们常遭到热沙烧身,暴风卷走珠宝、金翅大鸟吞吃。

最著名的龙王

诸尊龙王中,以五大龙王和八大龙王最为有名。五大龙王是法行龙王,皈依佛陀,行大乘之法,精进修持,约束眷属。分别是善住龙王、难陀波难陀龙王、阿耨达龙王、婆楼那龙王和摩那苏婆帝龙王,依次为象龙、蛇龙、马龙、鱼龙以及虾蟆龙之主。

八大龙王是列于《法华经》法会座上的护法善神,即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伽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和优婆罗龙王。

这些龙王拥有善心,施予众生安乐,降下甘雨,使药草苗稼和树木生长成熟。它们精进修行,常带着眷属听法。《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说,如果称念这些具福德的龙王的名字,就能获得厚德善报。

龙王救生

《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记载了龙王至死不破戒的故事。佛陀曾有一世转生为巨大无比的毒龙王。毒龙伤害了许多生命,后来有一天被修行者以佛法降服了。毒龙从此信奉教法,誓愿不杀生,哪怕是一条小虫。

有一天它打坐睡着了,猎人见它的皮纹精美,起了杀心。于是动手剥它的皮。龙心里思量:我如此想脱离畜生道,不如忍受一时的痛苦,两全其美吧。猎人剥完皮之后,许多小虫小兽都来吃它的肉,龙王仍用最诚切的心发愿,希望通过布施能够成佛。

由于此功德,龙死后如愿脱离了畜生道,上升为天人。

龙王不破戒

残忍凶猛的毒龙经修行人驯化后,信奉佛法,一心修行。猎人看上它精美的皮,它任由猎人割走了。然后又布施己身给小虫小兽,以求早日离弃龙身。

龙是佛教中的重要动物,其作用有守护诸天宫殿、兴云降雨、决江开渎、守护人间宝藏。龙属蛇形鬼类,善龙作为守护佛法的八部众之一,即护法神。